與人競爭固然重要,但合作卻重於與人競爭。對於創業者來說,你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了自己。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個好漢三個幫”,單槍匹馬最多隻能戰勝十幾個、幾十個人,無法戰勝整支軍隊。項王威武,卻不得不烏江自刎。
1.幫助他人,壯大自己
團結協作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雖然各自所走的道路各不相同,35歲之前成功的優秀人物也不例外。
合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些事情人們隻有互相合作才能做成,加利福尼亞大學副教授查爾斯·卡費爾德對美國1500名取得了傑出成就的人物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發現這些有傑出成就者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與自己競爭。他們注意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考慮怎樣擊敗競爭者。事實上,對競爭者的能力(可能是優勢)的擔心,往往導致自己擊敗自己。多數事業優秀者關心的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標準盡力工作,如果他們的眼睛隻盯著競爭者,那就不一定取得好成績。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自己也就是在壯大自己,別人得到的並非是你自己失去的。下麵的這個故事就生動地闡釋了這個道理: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瘦得皮包骨。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它不能用來吃。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食物、刀、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裏的居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非常困惑,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而且可憐,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地獄裏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喂對麵的人,而且也被對麵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這個啟示很明白。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生氣的男孩向他媽媽大喊他恨她,然後他又害怕受到懲罰,就跑出家,來到山腰上對著山穀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穀傳來回應:“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男孩吃了一驚,跑回家去告訴他媽媽說,在山穀裏有個可惡的小男孩對他說恨他。於是他媽媽就把他帶回山腰上並讓他喊:“我愛你!我愛你!”男孩按他媽媽說的做了,這回他發現有個可愛的小男孩在山穀裏對他喊:“我愛你!我愛你!”
生活就像山穀回聲,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你耕種什麼,就收獲什麼。
你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的成功,取決於你與他人合作得如何。“合作”一詞指在群體環境中普遍發生的社會關係。群體,一般被定義為一起工作以實現共同目標的一群人。群體的成員互相作用,彼此溝通,在群體中承擔不同的角色,並建立群體的同一性。
與他人合作比單獨工作有許多好處,首先,群體成員具有不同的背景和興趣,這可以產生多樣化的觀點,實際上,與他人合作可以產生出任何個人隻靠自己所無法具有的創造性的思想。此外,群體成員互相提供幫助和鼓勵,每個人都能貢獻出他(她)獨特的技能,團體的一致性和認同感激勵著團隊成員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這是一種“團隊精神”,它能使每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俗語說得好:“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一群人一起工作,如果全力以赴,組織有序,就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當然,與別人合作不等於沒有原則的約束。古人語“君子和而不同”,意思就是有差別才有和諧。人與人的交往貴在求同存異,君子之間的交往是求和諧,但是並不是一味地投別人的所好;小人的交往卻是“同而不和”,凡事都說“好好好、是是是”,但相互之間卻難得和諧。“和而不同”應該是我們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
為了與他人密切合作,你需要培養以下幾個方麵的主要能力。
1.積極參與的能力
在團體中,每個成員都應該具有奉獻意識,並有責任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在許多團體場合,有的人喜歡讓別人出頭露麵,而自己卻靜靜地坐在那裏,做一個感興趣的旁觀者。這樣做的結果是,你無法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贏得團體中其他成員對你的尊重,或者對團體的決定施加影響。你需要排除這種消極認識,積極地參與到團體的活動中來,為團體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具備有效討論的能力
(1)清楚地表達你的觀點,並提供支持的理由和根據。
(2)認真地聆聽他人的意見,努力了解他人的觀點及其理由。
(3)直接地對他人提出的觀點做出回答,而不要簡單地試圖闡述你自己的觀點。
(4)提一些相關的問題,以便全麵地探究所討論的問題,然後設法去回答問題。
(5)把注意力放在增加了解上,而不要試圖不計代價地去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3.尊敬團體的每一位成員
尊敬是合作的基礎,一切合作都應建立在尊重上。雖然你可能確信你比其他的參加者更有知識,但重要的是,你要讓他人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要隨意打斷,或表現出不耐煩,做到這一點對於團體正常地發揮功能是很有必要的。也許在某些場合,其他成員不同意你的分析或結論,即使你確信你是正確的,當發生這種情況時,你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協和讓步。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接受現實,盡你所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力爭使他人能夠接受。
4.鼓勵他人提出多樣化的觀點,不要過早地對觀點作判斷
除了提出你自己的觀點外,你還應該鼓勵其他成員也提出他們的觀點。當他人提出自己的觀點時,你要作出積極的和建設性的反應。
5.客觀地評價觀點,而不意氣用事
當團體對其成員提出的觀點進行評價時,應該運用批判思考的技能對它們進行評價。爭論點或問題是什麼?這個觀點是如何說明問題的?提出這個觀點的理由和根據是什麼?它的風險和弊端是什麼?重要的是要讓團體的成員意識到評價的對象是觀點,而不是提出觀點的人。最常見的一種思考錯誤是,有的成員僅從個人的愛好或偏見出發,不是對人們提出的觀點進行評價,而是把矛頭指向個人。
6.準確認識各自在團體中的角色和彼此的關係
團體好比是活生生的、不斷進化的有機體,它是由處於複雜的和充滿活力關係之中的個體構成的。就如在一場球賽中,“沒有號碼牌你就無法分辨運動員”一樣,一個團體要有效地發揮作用,也需要你識別出誰是“運動員”,他們彼此關係的性質,以及決策權是如何分配的。在一個你不熟悉的新團隊中,弄清這些情況是特別重要的,它可以為你提供一個你在其中能說話和回答問題的“思考環境”。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你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進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2.一個好漢三個幫
35歲之前成功的人士都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產生無比強大的能量,幫助自己獲得一個人無法取得的成就。
邱虹雲、王科、李益斌、徐中正是憑這股合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他們利用自身的優勢,不同的分工合作,創造了一個不小的神話。
22歲的邱虹雲主要負責產品開發,策劃、營銷、公關都是王科他們的事。他因喜歡搞科研發明而被老師和同學視為“發明天才”。他是在1997年寒假期間著手研製現在成為公司唯一產品的科學發明的,經過幾個月的研究之後,他終於拿出了樣品。由於這一發明,他決定參加學校的“挑戰杯”發明大賽,之後他又準備參加清華大學舉辦的創業大賽。同年4月,邱虹雲與王科等組成了創業團隊,他們的產品在大賽上引起各方強烈關注並獲大賽第一名,成為清華參加全國創業大賽的五個項目之一。
在王科等人的鼓動下,邱虹雲決定自己開發研製這個產品,大家一起創業辦公司共同把它推向市場。
王科是清華大學自動化四年級學生,英語非常好,從大三起就先後在麥肯錫管理公司、法國巴黎國民銀行等20多家公司實習或工作過,其間他有不少機會可以出國或進入外企工作,但自己創業的念頭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邱虹雲的發明給他提供了靈感和契機。他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投資資金沒有落實的情況下,給他寄來了一筆錢,這筆錢成了他們開始共同創建視美樂公司的重要資金來源。5月底,他拿到了營業執照,自己當了老板。
24歲的李益斌是在新東方上學而認識王科的。王科在那裏教GRE,是李益斌的老師。李益斌曾在很多公司幹過,並曾在加拿大一家公司從普通職員幹到辦公室主任。王科很欣賞他在財務方麵的能力及他的為人,所以力邀李益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