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蕃代漢”背後的小九九(2 / 3)

你們聽聽,有哪一個是聽著順耳的?叫“戎”也就罷了,居然還加個“犬”字,確實有夠過分。到了唐朝,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唐太宗他老人家就曾經在正式場合旗幟鮮明地表了態:“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依朕如父母。”

考慮到元朝的四等人製度、滿清的“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印度的種姓製度、羅馬人將日耳曼人蔑稱為“蠻族”、希特勒公然宣稱日耳曼民族是優等民族、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美國尚未根除的種族歧視等等情形,小玉不由地喟歎:唐太宗李世民早在狹隘民族主義盛行的公元7世紀就發出這樣崇高的呐喊,他的精神是多麼的偉岸,他的胸懷又是多麼的寬廣,這句話的曆史和現實意義又是多麼的重大啊!細數古今風雲人物,能有唐宗之見識者廖若星辰。

俗話說的好,觀念一變天地新。不僅李世民如此,自他以後的曆代大唐皇帝對待少數民族都是如此。很多少數民族的優秀人才都在這個開明的政權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並且成功地實現了人生的抱負。正是因為能夠“不拘一格用人才”,所以,大唐才能在短短百年的時間裏成長為一個疆土廣闊、民族眾多、富足強盛的大帝國。

完美嗎?

當然不是,有位哲學家就曾經說過:“所謂完美,就是對完美永恒地不斷地接近。”唐朝的民族工作隻能說是“近乎”完美,並非毫無疏漏。實際上,這個貌似完美的體係卻存在著一個致命的漏洞。

民族平等好不好,當然好;民族團結好不好,當然好;民族互助好不好,當然也好。但是,千萬別忘了,左丘明子曾經在《左傳》中曰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洪應明子也在《菜根譚》中曰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些話之所以能沿傳至今,並非毫無道理。信任民族兄弟,當然是對的,可是,過度的信任那就可能是在自掘墳墓了。

十分雷人的是,大唐帝國的第一位掘墓人,正是以“貞觀之治”獨步中國曆史的一代英主李世民。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滴……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軍大破東突厥,從此解除了突厥對北部邊疆長達數百年的威脅。

老大突厥被大唐給扁廢了,契丹、同羅、奚族、室韋這些小弟可就慌了神了。為老大報仇?不行,打不過唐朝。那該怎麼辦呢?不知道!

好在他們還沒有想清楚的問題,李世民早就替他們想好了。平定東突厥以後,大唐朝廷圍繞著如何安置突厥及其所屬部族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以魏征為代表的很多大臣堅決反對溫彥博等人提出的將這些部落安置在邊疆的建議,但是李世民卻力排眾議,堅持要把這些部落安置在今天的北京地區和河北北部等地區。

當然了,最後當然是聽他的了,誰讓他是大哥大呢?

和當年乘著“五月花”號漂洋過海、遠渡新大陸的那些清教徒們不同,這些突厥人和契丹人則是拉家帶口,趕著牛,牽著馬,浩浩蕩蕩地奔向新居。

起初,他們也是不願意的,畢竟是故土那移嘛!雖然我們那裏風大了一點,天冷了一點,沙子多了一點,但怎麼說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啊!況且,誰知道到了新的地方,我們會不會過得比現在更好呢?

不管怎麼想,他們還是帶著滿腔的疑惑和顧慮踏上了向東內遷的路途。等他們來到河北以後,才發現這裏簡直是太好了,山清水秀,氣候怡人,物產豐饒。於是,他們就興高采烈地在這裏定居了下來,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他們的幸福圖景傳到了同羅、奚和室韋等民族的耳朵當中。他們一聽,可就坐不住了,一方麵是眼紅得要死,一方麵是後悔得要死,要是早搬就好了!緊接著,他們也著急忙慌地搬了過來。隨著這股移民浪潮的持續升溫,河北漸漸成為了一個胡人雜居的地方。

就這樣,漸漸地,漸漸地,量的積累終於引起了質的變化。隨著外遷人口的不斷加入和新生人口的不斷增多,胡人的數量遠遠地超過了漢人。如果列位漫步在那時的河北大地上,你就會發現:映入眼簾的基本上都是身穿各種特色服飾的胡人,傳入耳中的基本上都是嘰裏咕嚕的外族語言,而且還不止一種。你十分納悶了,漢人哪裏去了?突然,你聽到有人在背後說漢話。於是,你滿懷欣喜地回眸那麼一瞥,頓時從希望的頂點跌入了失落的穀底,納尼,居然是一胡人翻譯?

這個長期的過程,在曆史上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叫做“河北胡化”。

伴隨著比例的失調,原先的穩定狀態被打破。到了唐玄宗當政的時候,問題就惡化得比較嚴重了。那時,生活在北部的胡人與生活在南部的漢人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大家相互敵視,相互殺戮。唐朝地方官員對少數民族的虐待和壓迫無疑更是火上澆油。終於,這裏的民族矛盾變得日益尖銳,漸漸地威脅到了帝國的穩定。

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那麼,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

(三)

仔細想想,這個棘手的問題有以下三個處理方向:

第一個方向,把他們趕回原來的地方。如果真能這麼做,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安史之亂”了,更不會有遼金蒙古稱霸中國的屈辱歲月了。可是,很明顯,這是不行的。首先,當初人家不想來,是你大唐皇帝硬生生地把人家給遷徙到河北的。好嘛,現在你反悔了,又想把人家趕回大漠喝西北風去,這也忒不地道了。真要這麼做了,你這天可汗還有什麼威信可言?其次,他們已經無家可歸了。他們前腳剛走,活動的地方就被另外的一些部族給占了。你現在把他們趕走,讓他們去哪裏定居啊。新家舊家都沒了,他們還不得和唐朝死磕啊。所以嘛,此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