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為什麼還在等待?(3 / 3)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還真被他給等到了。

就在這一年的十一月,李林甫居然真得就嗝屁了!

(四)

李林甫死了?

是的,死的硬邦邦的!

啥時候的事兒?

天寶十一載十一月!

怎麼死的?

被人給氣死的!

誰?

楊貴妃的哥哥、玄宗的大舅子——楊國忠!

哦,原來如此啊,死得好!

未必,未必……

李林甫和楊國忠的關係好是必然的。一個是群臣之首,權勢熏天。一個是外戚顯貴,大紅大紫。李林甫不敢得罪楊國忠,因為在楊國忠的背後還站在一個女人——楊貴妃和一個男人——李隆基。楊國忠也不敢在李林甫的頭上動土,因為此人口蜜腹劍,害人於無形,招惹他無異於引火燒身。

李林甫和楊國忠的關係變得不好也是必然的。同在一片藍天下,同在一個朝堂上,一個想著鞏固地位,打壓新銳,一個想著攀龍附鳳,借機上位,餡餅兒就那麼大,你多分一塊,我就要少分一塊兒,憑什麼你多我少?利益當前,父子、兄弟都會反目成仇,何況是本來就不牢靠的友誼關係呢?

終於,楊、李的蜜月關係出現了一個終結者——戶部侍郎兼京兆尹王鉷(大家還記得他吧)。

王鉷是李林甫的親信。在害人方麵,王鉷絕對和李林甫有得一拚,但是如果論起政治智慧,他就是騎著火箭都攆不上李林甫。李林甫不敢得罪楊國忠,可王鉷敢呐,他偏偏就是不買楊國忠的帳。因為,在王鉷的眼中,大唐朝廷實際上隻有一個聲音,那就是他的主子李林甫所發出的時代最強音,除此以外的其他人,他根本就不放在眼裏。所以,王鉷和楊國忠之間是針尖與麥芒的關係,緊張得不得了。和李林甫不同,楊國忠是個笨蛋,他恨屋及烏,居然把帳都記在了李林甫的名下。

就在這一年的早些時候,王鉷的弟弟——戶部郎中王銲(hàn),聯絡自己的哥們兒邢縡(zài),圖謀發動武裝叛亂,顛覆以玄宗為首的現政權。結果,二人謀事不周,內情泄露,遭到了禁軍首領高力士的逮捕。王銲入獄,最高興的人就是楊國忠了,他上躥下跳,大肆攛掇玄宗嚴懲王氏兄弟。

王鉷在玄宗的眼中也是屬於能臣幹將那一種。起初,玄宗沒有懲辦他的意思。王銲是王銲,王鉷是王鉷,沒有道理讓哥哥來為弟弟的錯誤買單嘛!這一點兒,玄宗還是分得比較清楚的。而且,李林甫也在一旁為王鉷百般開脫。可是,楊國忠這回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非要置王鉷於死地不可。他一再力爭,李隆基拗他不過,就讓左相陳希烈和楊國忠一道審理此案。讓一個本來就與王鉷有仇的人去審問王鉷,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陳希烈和楊國忠為王氏兄弟量身編造了若幹款罪名。不明就裏的玄宗大發雷霆,賜死王氏兄弟。

王鉷一死,京兆尹的位置就空了出來,被楊國忠撿了個正著。昏聵的玄宗還因為楊國忠鞠問叛逆有功而擢升他為禦史大夫兼京畿采訪使。李林甫多方努力,最終都沒能挽救王鉷的性命,麵上無光的他從此與楊國忠決裂。

“口蜜腹劍”的諢名可不是白給的,李林甫表麵上不動聲色,暗中卻一直在尋找機會,以期給楊國忠以致命一擊。

機會說來就來了。王氏兄弟死後沒多久,南疆就發生了一件大事兒。南詔王閣羅鳳率大軍入寇雲南郡,無能的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屢戰屢敗。還好,在鮮於仲通性命堪憂的緊要關頭,楊國忠站了出來,為他說了幾句話。

楊國忠為什麼要保鮮於仲通呢?原因很簡單:鮮於仲通是他的恩人。

楊國忠年輕的時候遠離故鄉到四川參了軍入了伍,得了一個新都尉的小官銜兒。任滿以後,楊國忠因為囊中羞澀,無錢返回故裏。時任劍南采訪支使的鮮於仲通聽說此人是貴妃的哥哥,就時常地周濟他一些錢財,並且竭力地向節度使章仇兼瓊推薦楊國忠。

章仇兼瓊和李林甫是死對頭,眼見著李林甫的勢力越來越大,章仇兼瓊為了自保,正琢磨著如何攀上貴妃的高枝兒呢。可巧,在這個時候,楊國忠居然送上門兒來了。大喜過望的章仇兼瓊對楊國忠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一方麵任命他為推官,一方麵又讓他獻春彩至京師。楊國忠到了長安以後,四方打點,到處活動,居然獲得了極高的群眾支持率。玄宗見此人儀容秀偉,言辭敏捷,又聽說他是貴妃的哥哥,一開心,就將他留在了身邊。

楊國忠站了出來,李林甫立馬就想到了一記陰招兒。你不是讓王鉷為他弟弟的失誤買單嗎,好啊,我讓你為你恩人的失誤買單,這就叫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李林甫向李隆基提了一個建議:由楊國忠出任劍南節度使。

大家用屁股想想都知道,這楊國忠就是個不學無術的公子哥兒,他哪裏懂得行軍打仗的道道兒。李林甫這麼上杆子地推薦楊國忠,實際上就是想借南詔人之手除掉自己的政敵,招數雖然陰了點兒,但是確實有夠漂亮。

果然,楊國忠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好比是那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著急得不得了。就這麼拖了好幾天,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楊國忠隻好硬著頭皮去見玄宗,“臣此次出使,聞由宰相林甫奏請,林甫意欲害臣,所以將臣外調,此後欲見陛下,未卜何年”。玄宗一聽,立馬就動了惻隱之心,“卿暫行赴蜀,處置軍事,稍有頭緒,即當召卿還朝,令為宰輔”。

李林甫正在患病,一聽說這個消息,當時就氣暈了過去。打這以後,心情一天比一天鬱悶,病情一日比一日嚴重了。玄宗派人去探視李林甫,來人回複李隆基說李林甫病入膏肓,恐怕時日無多了。玄宗馬上派人召回了楊國忠。李林甫聽了這個消息,知道自己這一次是徹底輸在楊國忠的手上了,氣病交加之下,居然就死掉了。

小人到底是小人,李林甫都已經死了,可是楊國忠還是不肯放過他。他暗中拉攏安祿山,由阿布思的原部下出麵誣告李林甫,說李林甫生前如何如何與與阿布思同謀反叛雲雲。玄宗震怒,派人削去了李林甫的一切官職,而且還掏出了他的屍體,拿走了他口中所含的珍珠,剝掉了身上的金紫袍,改用庶人的小棺材下葬。這還不解氣,楊國忠又慫恿唐玄宗將李林甫的全部子孫流放到了嶺南和黔中。

李林甫在宰相的位置上整整幹了十九年。毫不誇張地說,在這十九年當中,他基本上就沒幹過什麼好事兒,除了害人,就是害人。他身為一國宰相,卻不知道以國事為重,整日裏蒙弊皇帝,排除異已。也是老天有眼,因果循環,善惡有報,害了一輩子的人最終還是被別人給害了,這次第,怎一個“該”字了得!

然而,李林甫縱有千般不好,萬般不是,他到底還是一個有才華的壞蛋。隻要他活一天,安祿山就一天不敢輕舉妄動。可是呢,繼任的楊國忠卻是個誌大才疏的無能之輩,安祿山打心底裏麵就瞧不上他,他根本就鎮不住安祿山。李林甫身死的消息傳到範陽,安祿山興奮得都失眠了。他這一輩子就怕這個十郎(安祿山對李林甫的昵稱),現在此人終於死了,心頭上的大石終於被搬走了,安祿山甭提有多麼暢快了。

壞蛋畢竟是壞蛋,死都死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