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告別白癡時代(3 / 3)

剛好在這個時候,唐玄宗向郭子儀征求意見,說是朝廷要挑選一名得力的幹將去平定河北,問問郭子儀心目中有沒有合適的人選。郭子儀左思右想,最後還是覺得隻有老對頭李光弼能夠勝任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於是就向玄宗推薦了李光弼。玄宗倒也幹脆利落,當即就認命李光弼為雲中太守,攝禦史大夫,充河東節度副使。

其實,這本是件化幹戈為玉帛的好事兒。但是,李光弼卻不這麼想,他以為這是郭子儀借刀殺人,讓他去送死。但是,朝廷的命令已經下達了,抗拒皇命那是不行的。李光弼著實猶豫了好一陣,才鼓足勇氣去見郭子儀。他留著眼淚對郭子儀說:“我甘心赴死,隻求你不要加害我的妻兒老小。”

郭子儀聽了他的話,眼淚“唰”地就留下來了,他推心置腹地說道:“現在國難當頭,我器重將軍,才點你的將,願與你共赴疆場討伐叛賊,哪裏還記著什麼私忿呢?”李光弼聽了十分感動,兩人相對跪拜,從此盡釋前嫌。

此時的郭子儀和李光弼並不知道,他們今天的和解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郭李攜手,天下無敵。明天是屬於玄宗的,也是屬於他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屬於他們的。隻因為,曆史把堪平戰亂、中興唐朝的偉大重任放在了他們的肩頭。沒什麼特殊的理由,因為放眼唐朝百將,隻有三個人有這樣的實力,而他們正是其中之二。

(四)

郭子儀和李光弼雖然在火速行軍,但是水太遠了,仍然無法解決當下的困境。玄宗還是一籌莫展。正在這個當口,中使報告給他一個消息,說是某人回京述職了。玄宗不聽則已,聽了頓時是風停雨霽,眉開眼笑。

因為,來人是赫赫有名的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舊城)節度使封常清。

如果把那個時代的優秀統帥做一個排名的話,安祿山鐵定排第一,哥舒翰排第二,高仙芝排第三,排第四的正是這位封常清。有人說了,怎麼沒有郭子儀和李光弼呢。那是因為,當時的郭李二人在這些人的麵前隻是後生晚輩,根本就排不上個兒,資曆太淺了。

安祿山雖然排第一,但是此人現在已經是國家的公敵了,人人得而誅之。哥舒翰倒是挺厲害,但是已經中風癱瘓了,活著跟死了差不多。高仙芝之所以排第三,不是因為他的能力比封常清強,而是因為他是封常清的主人。

高仙芝其實也不是漢人,而是高麗人。他的父親高舍雞在安西從軍,一步一步地幹起,最後官至諸衛將軍。高仙芝是個大帥哥,而且騎射技術十分出眾,弓馬嫻熟,勇猛異常。因為沾了父親的光,高仙芝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拜為遊擊將軍,職務與父親相當。爺倆兒同在帳中效力,一時成為佳話。高仙芝曾經先後在節度使田仁琬和蓋嘉運的手下幹過,但是都沒有受到重用。後來,到了夫蒙靈察(人名)當安西節度使的時候,高仙芝才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春天。在夫蒙靈察的提攜之下,高仙芝一路擢升,到了開元末年的時候,已經是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了。

高仙芝本來就是個戰爭奴隸,封常清又是高仙芝的奴隸,也就是說,封常清是奴隸的奴隸。由此可知,封常清的出身十分不好。沒錯,確實不好,比安祿山還要差。封常清自小和他的姥爺相依為命(有的時候,小玉讀史讀到封常清,總覺得這個人和華英雄差不多,是個天煞孤星)。後來,他姥爺因為犯罪被朝廷流放到了安西,負責守衛胡城的南門。這老頭有個比較好的習慣,讀書。他不僅自己讀書,還教當時隻是小屁孩兒的封常清讀書,封常清後來的知識底子全是他爺爺幫他打下的。這位湮沒在曆史角落裏的姥爺,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了,甚至於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是,小玉一直覺得,這是一位偉大的姥爺。

姥爺死了以後,封常清就孤苦伶仃了。他三十多歲的時候,安西四鎮(分別是:龜茲即今新疆庫車,焉耆即今新疆焉耆西南、於闐即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即今新疆喀什)正處於夫蒙靈察時代。高仙芝當時是夫蒙靈察手下的都知兵馬使。高仙芝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好麵子,愛講排場,可能這與他的貴族出身有關吧。高仙芝每次外出的時候,都帶著三十多個仆人,為了充門麵,高仙芝甚至讓這些仆人都穿上了華麗的衣服,衣甲鮮明,氣宇軒昂。那場景怎一個“拽”字了得。身為奴隸的封常清看到高仙芝出行的場麵時,就被深深地震撼了。

打這以後,封常清就多了一個夢想:做高仙芝的仆人。他倒是很勇敢,直接跑到高仙芝的府上,報名要當老高的隨從副官。高仙芝定睛一瞧,哎喲,親娘咧,這也太醜了吧。隻見封常清身形瘦小(營養不良),走路還一瘸一拐的。當時就拒絕了封常清的要求,不行,這要帶出去也太丟我的麵子了。

沒想到,第二天,他居然又來了,高仙芝就不耐煩了:“吾奏傔已足,何煩複來!”他怒,沒想到封常清比他還要怒:“常清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所以無媒而前,何見拒之深乎?公若方圓取人,則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看來,這書是沒白讀,講起來一套一套的。但是,高仙芝還是不答應。

孰料,打這以後,封常清居然和高仙芝較上了勁,“晨夕不離其門,凡數十日”,死纏爛打,軟磨硬泡。高仙芝都快哭死了,親娘咧,見過不講理的,沒見過這麼不講理的。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好答應了封常清的要求,讓他做了自己的副官。

當然了,此時的高仙芝對封常清還是比較反感的。在他的心目中,封常清就是那種泡泡糖,沒什麼過人之處,就是沾著他不放,煩人。

開元末年的時候,安西附近一個名叫達奚的部落背叛了唐朝,整個部落自黑山往北向李白的誕生地——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逃跑。夫蒙靈察受命,派高仙芝率兩千騎兵晝夜兼程,於綾嶺半路邀擊。達奚部落一路奔跑,人馬疲極之時,忽遇身著黑甲、手持陌刀、跨下駿馬的唐軍,嚇得魂飛魄散,紛紛為刀下之鬼,整個部落幾乎被一鍋端掉,隻跑出幾個人。高仙芝前腳破敵,封常清後腳就在帳中把捷報給寫好了。沒人讓他寫,他自己主動幹的。

高仙芝回來後,封常清非要讓他看自己寫的捷報。高仙芝老大不情願了,你個仆人寫什麼捷報,牽好馬,倒好洗腳水就成了,還學人家寫公文,簡直是自不量力。但是,他架不住封常清的泡泡糖神功,硬著頭皮隻好看了下去。這一看不要緊啊,哎呀,額滴個神啊,這寫得簡直太好了,文筆精審,把唐軍一路上的行軍路線、卻敵方略、戰鬥過程等等詳情渲染刻畫,事事周全。高仙芝當時就被雷翻了,“大駭異之”,因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和他沒想到但應該表達的意思,封常清全給表達出來了。從此,高仙芝就對封常清另眼相看了。

這還不算完。高仙芝回師之後,夫蒙靈察設宴款待他。酒過半巡,判官(軍中高級參謀)劉眺和獨孤峻就問高仙芝,“前者捷書,誰之所作?副大使幕下何得有如此人?”高仙芝心裏樂開了花,強壓著內心的狂喜,淡淡地說,“即仙芝傔人封常清也。”劉眺和獨孤峻當時就肅然起敬,強烈要求封常清入帳喝酒。喝起酒來才發現,這個封常清的口才也是十分出眾,為人十分豁達,大家都很喜歡他。

常言道,遇人輕我,必定我沒有可重之處。封常清雖然長得醜,但是用小沈陽的話來說,就是比較有才。就因為這麼一封公文,夫蒙靈察破格提拔他為判官。這在今天就相當於由士兵直接提幹了,是非常了不起的。

所以啊,誰說知識無用,多讀點兒書還是有好處的。

聽媽媽的話,好好用功讀書。

——周傑倫

打這以後,封常清因為軍功不斷擢升。天寶六載,他跟隨著高仙芝大破小勃律。當年十二月,高仙芝榮升節度使,保薦封常清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之後,朝廷又加他為朝散大夫,專門掌管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和營田等事。天寶十載,高仙芝因在恒邏斯戰役中敗於大食帝國之手,被免去了節度使一職,入京任右金吾大將軍,王正見調任安西節度使。天寶十一載,王正見病逝,封常清代王正見為安西副大都護。十三載,封常清入朝,玄宗提拔他為禦史大夫,賞給他豪華別墅一棟,還追封了他的父母。天寶十四載,玄宗進封高仙芝為密雲郡公。

今天,封常清其實是到長安述職來了。結果陰錯陽差,劈頭蓋臉地遭遇了安祿山的叛亂。

正好他來了,玄宗就詢問他討賊的方略。封常清當時估計是喝多了,沒有多想,就誇下了海口:“祿山領凶徒十萬,徑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很奇怪,這麼嚴謹細致的一個人,怎麼突然就變得狂放傲慢了呢!

諸位想想啊,他常年呆在西北,對東北的情況根本就不了解,哪裏知道安祿山鐵騎的剽悍呢。在封常清的心目中,安祿山的叛亂隻是不入流的小打小鬧,根本就成不了氣候。您瞅瞅他說的話,前麵說得還行,中間就大包大攬了,最後甚至吹牛說,“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這話啊,絕對是說大發了,傻小子,你以為這是在安西呢?

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人,聽了這話都不免會懷疑三分,但是玄宗卻很高興,因為他不正常。第二天,他就認命封常清為範陽、平盧節度使,募兵東征。愛卿啊,看樣子,叛軍馬上就要進入河南了,洛陽很危險啊。玩女人,我行你不行;打仗,你行我不行,洛陽防線就拜托你了。

封常清倒是很盡職盡責,接到命令的當天就動身趕到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