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氏政府,腐敗的溫床(1 / 3)

李承晚政權對韓國發展所作的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前麵已提過的土地改革。李承晚的整個政治是失敗的:他沒有使新獨立的韓國建立起有效的政治和經濟秩序,相反,卻把舊李朝的官僚體製與作風恢複起來。

從1948年當選第一任總統到1960年當選第四任總統的12年時間,李承晚始終不重視韓國的經濟發展,而是在追求南北統一的目標。他的原則是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因為“單獨建設朝鮮南部”會使他“心裏難過”。在整個50年代,他不停地喊武裝“北伐”、“北征”,不斷地屠殺、鎮壓共產黨和左派人士,把韓國變成國際意識形態尖銳對抗的過河卒子。直到年第四屆總統大選之前,他的美國朋友羅伯特·奧利費建議他退職休息,85歲的李承晚回答說:“我必須留任,……誰,來領導戰鬥?我必須留任,我讓我的人民選擇。”

其實,對南北統一的追求、呼喊常常隻是李承晚政權的一種表麵現象。李承晚貌似在爭取民族統一,整天地喊“北伐”、“統一”,卻並非真的要去“北伐”。李承晚最清楚在短時期內統一朝鮮半島是不可能的,美國決不會幫助他再次攻打朝鮮北方。作為韓國的第一代領導人,權力鬥爭是李承晚真正關注的問題。他當總統12年,幾乎全部精力都用於同強大的反對黨即金性洙的民主黨周旋、鬥爭。

1948年的憲法是仿照德國的魏瑪憲法製訂的,總統的權力十分大。但李承晚這個李朝後裔仍覺得自己受到的製約太大,他很討厭美國人強加給他的“民主政治”。在1950年以前,他一直反對政黨政治,說政黨政治不適合韓國國情。

1951年,出於鞏固自己權力的需要,他組建了“自由黨”。這是一個由青年團體發展起來的組織,它的上層是一些逢迎拍馬的烏合之眾。從此李承晚的自由黨便和金性洙的民主黨展開激烈的權力爭奪。民主黨有雄厚的經濟基礎,而李承晚則完全依賴人民對他的個人崇拜和李朝曆代國王都具備的挑動下屬派性鬥爭的權術。李承晚在50年代,在各個政治集團之間製造分裂,使一個集團反對另一個集團,當個人爭鬥和仇恨激化成各集團之間的衝突之後,他又公開地批評他們沒有為民族的利益而聯合起來。

利用“反共”的意識形態宣傳和專製機器打擊反對黨的力量,是李承晚權力鬥爭的又一手段。他“反共”的所作所為,許多都是權力鬥爭。在美軍占領時期,共產主義力量的革命鬥爭比較活躍,1948年10年19日至31日爆發的、以後的總統樸正熙也卷進去的“麗順叛亂”,造成1200多人死亡。89710人被捕。1949年12月1日,國會通過了“國家安全法”,為李承晚迫害共產黨、左派以及打擊左派反對黨提供了法律依據。15萬“左派分子”被他剝奪政治活動的權力。1952年李承晚在第一屆總統任期快滿時,發現自己麵對一個充滿敵意的國會準備拒絕再次選他為總統。他把國會選舉總統改為普選。在遭到國會強烈反對時,他利用戰爭期間肅共為借口,在5月27日將50餘個反對他這一提案的議員逮捕。

李承晚同政治反對黨的權力鬥爭一直持續到他垮台。“這個鬥爭采取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程度和規模,但他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權力,它意味著自己利益的擴大,盡管公眾反對。”這完全是李朝封建統治者的邏輯。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次要的,即使整個民族生活在貧困之中,他們自己照樣可以利用權力享受現代化帶來的一切奢侈品。1958年5月31日,反對黨領導人曹奉岩在《東亞日報》發表一封致李承晚總統的公開信中寫道:

總統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維持他的統治權力。為了延長他的統治,甚至不考慮人民的饑餓。他甚至在選為第二屆總統後仍然沒有想到使人民緊密結合一起,並且他的非製度的、非法律的和無理的種種行為繼續保持著。他的無能和腐敗依然如故,前副總統李始榮和金性洙為了反對他對政府的統治而在任期未滿就提出辭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