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分道揚鑣(3)(2 / 2)

關於蔣先雲犧牲一事。俞濟時問要不要告知陳建峰一聲。蔣介石說:“此事陳建峰遲早會知道,既然如此,那就告知無妨,隻是如此一來,你一告知,陳建峰立馬就會向我來辭行,留是留不住了。”

俞濟時說:“不會吧?”

蔣介石說:“對陳建峰我還是了解的,他這幾天之所以遲遲未走,無外乎是想和我見一麵,我偏不見他,他就不走,他這是在和我較勁呢。蔣先雲犧牲之消息一旦為他知曉,能不能見我,就不再重要了,其肯定會馬不停蹄地直奔武漢,趕去參加蔣先雲的追悼會。看來還真是天意,以他陳建峰和蔣先雲之間的情誼,即便陳建峰前些時沒有離開南京之心,這一次也是非走不可,對於陳建峰來說,即便去赴死,他也是無所懼,蔣先雲的追悼會他是一定要參加的。天意不可違啊,看來陳建峰我蔣介石遲早是留不住的。”

蔣介石揮揮手:“去吧。告訴陳建峰,師生情誼隻能到此,但願還能有機會再續前緣了。”

俞濟時不知道蔣介石此話大有含義,蔣介石已經暗地裏在與武漢國民政府接觸,國民黨內部的事情自己內部解決,何必讓共產黨有可乘之機,寧漢合流,大勢所趨。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就是一旦南京和武漢統一,陳建峰隻要不為共產黨所用,不還得回到他蔣介石的身邊。

蔣先雲於臨潁犧牲的消息讓陳建峰悴不及防,一時有如五雷轟頂。陳建峰瞪著血紅的雙眼:“俞濟時你再說一遍,是不是因為我要去河南,校長故意放出來的假消息?”

俞濟時說:“此等事情,如何會假,校長想挽留你是不假,但用此等假消息,那不是將你更快地推向武漢。”

陳建峰至此已經完全相信蔣先雲犧牲的消息屬實,俞濟時再說什麼,陳建峰都聽不見,他望著俞濟時一張一合的嘴唇,隻覺天旋地轉,心如刀割,陳建峰踉踉蹌蹌,扶著桌案,一屁股坐到椅子之上。

陳建峰的眼睛空洞,喃喃自語:“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

陳建峰心裏悔恨不已,要是自己早到臨潁與蔣先雲並肩作戰,他不可能讓蔣先雲率部用這種無異於自殺的方式衝鋒。

陳建峰一時淚如雨下:“先雲兄啊,你何必如此呢!有什麼憋屈不能說,非得要舍身取義。”

俞濟時是什麼時候離開的,陳建峰根本就不知道,直到天色漸暗,落日的餘輝已經將玄武湖的湖水映紅,陳建峰才從悲痛中回過神來。陳建峰麵向河南的方向,跪倒在地,‘嘭嘭嘭’磕了三個響頭。

陳建峰站起身,讓胡長發通知蔣民雲:出發。河南是不用去了,即刻動身去武漢。

知道陳建峰要走,戴致力來了,周曙光來了,全團連級以上軍官都一應到齊,為陳建峰送行。陳建峰看著眼前一張張熟悉的麵孔,想起曾經彼此肝膽相照,一同浴血沙場,心裏同樣有著不舍。

陳建峰指示胡長發:“上酒。”

酒缸舉起,陳建峰說:“幹了,此一別,山高路遠,但山不轉水轉,我相信我們遲早會有相見的一天。”

大家一飲而盡。

陳建峰上馬,戴致力發令:“敬禮!”

陳建峰在馬上還禮:“再見!”

陳建峰並沒有直接打馬出城,而是來到蔣介石的官邸。陳建峰下馬,直接闖到正廳門外,一應警衛都不敢輕舉妄動,陳建峰麵向正廳敬禮,喊:“校長,您多加保重,學生我走了。”

陳建峰洪亮的聲音在蔣介石的官邸回蕩,屋裏的蔣介石自是聽到了,他放下手中的筆,坐著沒動。屋裏屋外,一個筆直如鬆,一個呆坐如樹,整個官邸像死一般寂靜。

許久,蔣介石聽到陳建峰的腳步聲遠去,也是站起身來,打開門,中庭前,哪裏還有陳建峰的身影。俞濟時看著蔣介石,小心翼翼地說:“校長,陳建峰已經走了。”

蔣介石什麼都沒說,隻是看著中庭前的那一樹海棠不言不語,許久,蔣介石才轉身,走進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