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富夫成功了,他現在已是日本最大、世界第二的一次性打火機製造商。這個事實啟示人們,小商品同樣可以做成大生意,賺取高額利潤。
珍惜時間 點石成金
(1)珍惜時間才能成功
現代的商業是供應往來,應接不暇,所以商業談話中的每句話,都應該針對業務本身而發,要直接、爽快,時間才不致浪費。
猶太商人惜時如金,在他們成功投資的若幹緊急關頭,正是靠著這種對時間的珍惜,充分利用每分每秒,搶占了時機,從而一舉戰勝對手,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猶太商人指出:善於經營的商人總是把時間看得比金錢更寶貴,所以能夠將時間做到最大限度的充分運用。按照猶太人的觀點,一個商人在接洽商務時,在椅子上不慌不忙地撇開正話不講,而隻談他隨時想到的不相幹的話,是絕對不能成功的,因為他偏離話題了,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就等於浪費了大家的精力,這樣,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而會被拒絕,從而失去了一次生意成功的機會。
猶太商人最厭惡的,就是那些說話不著邊際、節外生枝、講冗長的套話、無謂的廢話的人。有種人說話,簡直是抓不住本題,他們說話,像小狗兜圈子一樣,轉了六七次,依舊歸一到原地;種種冗長無謂的言語,可以使人聽得厭煩。正因為如此,猶太商人平時惜時如金,很少長篇大論,而必要的商業應酬也總是能短則短,能少則少。
惜時如金,是猶太商人的成功秘訣。現代人個個都在感歎每天時間不夠用,沒有時間做這個,沒有時間做那個,那麼日理萬機的猶太商人又是如何安排他的時間的呢?
一個猶太商人坦言:“每天清早不到6點鍾就應該起床了,運動一個半小時,例如打高爾夫球。白天精神會很好的,精神來自興趣,你對工作有興趣就會感到不累。最累的時候是開會,一個發言者講了1分鍾,你已經知道他要講的內容,可是那個人講了10分鍾,你就會感到很疲倦,因為這人講得內容無聊,自己很無奈,有時候確要靠花旗參提神。中午我是不睡覺的,太倦了就會喝點咖啡。晚上睡覺前是鐵定的看書時間。兩年前試過上網充浪,一上就得兩個小時,上網太花費時間了,提倡少上網,電腦主要是用來看公司的資料。”
他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有如此評價:“我今天的生活水平和幾十年前相比是降低了,年輕時候也曾經想過買點好的東西,但是不久就想通了,覺得沒有必要。我的穿著可能比一般人還要差一點,我隻求心靈滿足,很開心。我相信一個人的地位高低,要看行為而定,你自己想通了,腦海裏自會別有天地,能超越權勢和卑微。”
猶太商人指出:從事商業的人,需要有一刻值千金的惜時觀念。他們往往舍不得在細節上浪費時間,如果連這種的小動作都要幹涉的話,這樣的人絕對無法做個理想的公司老板。因此,他們總是將公司經營的許多事情都交給底下的重要助手去辦理,對於確定好的投資或經營計劃,他們總是充分信任下屬,而從不幹預,他們自己則總是將重大的經營決策進行反複斟酌,直到自己做出決定為止。正是靠了這樣的高效率工作才節省了自己的寶貴時間,使得規模龐大的公司的得以高效地運轉。
(2)珍惜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塔木德》說:“今天就是最後一天,永遠不要等待明天,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子。”一般人們說的一天,就是從早晨太陽初升直到傍晚太陽下山為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猶太人的時間觀念則恰恰相反,他們的一天是從日沒開始的。若以安息日為例,它是從星期五的日沒開始,直到星期六的日沒為止。你會發現,這種時間觀是猶太人所獨有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猶太人的拉比們曾經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別具一格。為什麼一天要始自日沒呢?因為與其明亮地開始、黑暗地結束,倒不如黑暗地開始、明亮地結束。基於這樣的時間觀,猶太人希望人生也是這樣,從苦難和黑暗開始,最後達到幸福和光明的境地。
同樣,一個商人要賺錢,首先就要考慮好如何合理地安排好時間,有的人認為時間很多,有的人認為時間很少,其實時間都是一樣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一樣長的時間就看你怎麼用了。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善於擠,就總會找出來。不善於擠,當然就沒有了時間!商人的時間更是如此,要想賺錢,首先就得有賺錢的時間。有空閑才可以,隻有這樣,才能集中精力經商。會賺錢的商人,就應該是一個管理時間的高手。
人最不該浪費的東西就是時間,因為人都隻能經曆一次時間,而他人的時間,更不可以隨便地占用和浪費。對人而言,時間就是命運;對於商人而言,時間就是金錢;要經商,首先就要保證自己擁有充足的時間。在猶太人看來,時間和商品一樣,是賺錢的資本,可以生殖利潤,因此盜竊了時間,就等於盜竊了商品,也就是盜竊了金錢。
如果你走進猶太巨商摩根的辦公室,就會發現摩根的辦公室和其他人的辦公室是連接著的。摩根這樣做就是為了經理們有什麼需要請示的事情,他直接就在現場告訴他怎樣處理哪個問題,如果工廠出現了什麼問題,就可以直接來找他解決問題,他不讓問題隨便拖延哪怕1分鍾。
但是,那麼多的問題要處理,摩根是怎樣辦的呢?原來摩根和人會麵的時候,就會直接地問你有什麼事情要處理,他一般簡明扼要地交代三兩句,就把來人打發了。他的經理們都知道他的這種作風,於是彙報工作的時候,都必須幹淨利落地說明問題,任何的含糊和拖泥帶水都會遭到他嚴厲的批評。他也很少和人客套寒暄,除非是某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來了,他才說幾句客套的話,但是他有個原則就是與任何人的聊天時間不超過5分鍾,即使是總統來了,他也一樣地對待。摩根最絕的是他有一套極為卓越的洞察人的心理的能力,當人們來找他,他立即就能判斷出來此人找他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他能在一見麵就知道來人找他是什麼事情,於是他會很幹脆地告訴他處理的辦法以及處理的步驟,他的這套洞查別人內心的本領,在華爾街讓人敬服並且害怕不已。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把不必要浪費的時間全部節省下來,好讓他的時間全部高效率地使用起來。當然他近來珍惜時間的作風也讓他周圍的人們感到了不愉快,可是對摩根這樣的大巨商來說,有時間賺錢比任何問題都重要。
猶太人喜歡緊迫地工作,1分鍾都不可以放棄,因為要經商就要有時間,必須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讓你支配,否則是不會輕易地成功的,成功是經過大量艱苦的勞動得到的。他們善於利用和把握時間。這一點在猶太人獨特的時間觀念也可以反映出來。
在這獨特的時間觀念之中,也浸透了猶太人深藏心中的樂觀精神,他們認為希望是掌握將來的一條線索。在人類所擁有的一切力量之中,最強而有力的,就是希望。有了這種希望,就比較容易能夠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和煩惱,采取一種豁達的態度。
把一天的開始定於日落,但是人的生活還是按照白晝黑夜的劃分而進行,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並沒有違背人的身體生理規律,然而給人的心注入了樂觀和希望的成分。
因此,把一天的開始定於日落,這反映了猶太人對生活和人生的積極態度,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3)為那一天而刻苦努力工作
《猶太法典》中有這樣一句話:“今天便是第一天,同時也是最後一天,因此,必須為現在付出全部的生命。”盡管到今天仍然相信“地上天國”的猶太人很少了,但是,猶太人仍依照宗教傳統過日子,堅信救世主總有一天會出現。為了這一天,他們必須刻苦努力,無論救世主在哪一天出現,所有的猶太人都知道,應該時時刻刻充實自己,努力往上爬,以便救世主出現時,不致於沒有臉麵對他。
為了時刻充實自己,使每個人為現在付出全部的生命,拉比們告訴猶太人說:救世主是在世界末日來臨時才會到來的。但是,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才是世界的末日,所以,拉比們又告誡說:你就應該將每一天都當做是最後的一天來生活。
因此,為了等待救世主的出現,所有的猶太教徒認為人類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同時他們又認為對人類而言,每天都應該是第一天,因為每個人都能在新的一天中有所創造、突破和發明。猶太人就是這樣,把理想與現實巧妙地結合起來,追尋著理想的快樂世界,又不放棄現在的努力。
石璞是個猶太人,在我國開封定居經商。清康熙年間,他在開封北土街創辦“石子玉汴綢莊”,是一間自產自銷的線綢手工工場和零整批銷店。石璞是位機敏而勤勞的猶太後代,他通過對市場的考察,發覺絲綢行業有發展前途,從而下決心在這方麵開創自己的事業。善於心計和有遠謀的他,在開創絲綢事業中不急於求成,而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打下基礎後,才直接介入。當他真正獨立經營之時,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炮打響,使自己的經營一往無前,擊敗各方麵的競爭者。
石璞的絲綢業務經營是從當絲織工場學徒開始的。當他立誌創辦“石子玉汴綢莊”後,他不嫌棄當學徒的收入微薄,也不畏懼學徒工作的艱辛,就到一間絲織工場去當學徒。在那裏,他埋頭工作,不怕苦和累,樣樣工作都爭著去幹,由於細心觀察和注意學習,他每項工作都很快上手,幹得出色。在工場時有些人笑他是小黃牛,不明白他這麼賣力當學徒所謀求的是什麼。“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石璞百般賣力地工作,為的是熟悉織造絲綢的各種技術,掌握有關訣竅,想會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了那一天的到來,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加努力地工作著。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絲綢技藝迅速得到提高,老板很賞識他,很快他被提升為技術工程師。
經過幾年的學徒生活和幾年技工生涯,石璞成為一位絲織行業的能工巧匠了。此時,時機成熟了,他找了個恰當的理由離開了絲織工場,以自己前段經曆的一點積蓄和學到的本領,創辦“石子玉汴綢莊”。開始之初,他的綢莊是間狹窄的小工場,三十幾平方米的房子,後大半截是工場,其內是機房、剪裁、紡織、繡花、平燙等加工場地;前小半截則是零售、批發專賣店。就是這麼一個前店後廠的小綢莊,石璞自任老板,又是技師,並且是推銷員。
由於石璞織造絲綢技藝超群,做出的產品備受顧客歡迎。他織造的各色綾、綢、紗很快馳名中州,遠銷全國及海外。傳說石璞曾經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獎。隨著生意的興旺,石璞的加工場和綢莊逐步擴大,成為開封乃至全國數一數二的大綢莊。該莊生產的黃綾,色光絢麗,質地細密,輕柔飄灑,成為馳名國內外的名產。當時河南地方乃至全國的大吏和富豪常用這種黃綾上貢皇室,號稱“貢綾”。
石璞開創的汴綢莊由於經營得法,在他自己及其後裔的努力下,蓬勃發展,經曆了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代,直至民國年間,前後達二百多年,成為了中國手工業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