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經營運營原則(2 / 3)

1968年,藤田接到美國油料公司訂製300萬個刀叉的訂貨。對方是猶太資本的公司,交貨的日期定在9月1日,而且是在芝加哥交貨。藤田馬上和岐阜縣關市的手工製造商聯係,委托他們生產和製造。藤田盤算,如果8月1日前能從日本橫濱出發,就不會耽誤交貨日期。然而,事情並不像藤田事前估計的那麼樂觀。距交貨日期還有一半的時間,藤田為慎重起見,專門到當地工廠查看,令他吃驚的是當地的手工製造商對按時交貨竟並不怎麼上心,他們因忙農活而使刀叉的製造毫無進展。藤田大發雷霆,但貨不能按時發出,他發再大的火也解決不了問題,真是沒有任何辦法。在藤田的催促下,製造商們加緊製造,但原來計劃的8月1日從橫濱裝船出港的日期最快也要延遲到8月27日;這樣,隻有空運才能保證交貨,而從東京到芝加哥的空運費是3萬美元,對300萬個刀叉賺來的錢來講,當然不合算的。但藤田還是租下了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07貨運飛機,如期將貨交到對方手裏。這次交易,藤易雖然損失了3萬美元的空運費,但卻博得了猶太人對他的信任。第二年,美國油料公司又向他訂做西餐用具刀叉600萬個,可惜的是,這次又耽誤了交貨日期,他不得不再次租用飛機空運交貨。藤田兩次租用飛機空運交貨,蒙受了很大損失,卻換來了用金錢買不到的猶太人的信任。“那個人是守約的日本人”這種看法很快傳遍了整個世界的猶太人,藤田被猶太人視為夥伴,稱藤田為“銀座的猶太人”。“銀座的猶太人”的含義是“銀座惟一遵守約定的商人”。這種看法,為以後藤田生意興隆打下了堅實基礎。

其實,做生意是無信不立,不光猶太人要講究守約,日本人、香港人乃至所有的商人都十分看重守約這件事。香港超人李嘉誠曾經在談到做生意的秘訣時,也指出自己最看重的就是一個“信”字。他在對兒子們進行教育時也反複強調:“要令別人對你信任。不隻是商人,一個國家亦是無信不能立。”

對於李嘉誠這位30歲就憑自己的努力成為富豪的人來說,商人最重要的素質是“信”。

李嘉誠對事業上的“信”與他對人的“誠”是分不開的,誠信相結合,即為“義”。從對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為人和心中的想法。李嘉誠坦言:“以往百分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談論生意,約三分之一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經常教導他們,對人要守信用,對朋友要有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義’字,實在是終身用得著的。”李嘉誠一直都在磨煉李澤钜、李澤楷兩兄弟。

有句話說:“沙地裏長出的樹再怎麼扶也扶不起來。”對於經商者來說,如果從小沒有養成遵守信用的習慣,那麼就不可能取得別人的信任,生意也很難得到發展。李嘉誠曾戲稱說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會騙人,不符合中國人所說的“無商不奸”的標準,但其實正是因為他有信而無奸,所以才做出了亞洲獨一無二的大生意。

·即使吃大虧也要守約

《聖經·舊約》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存在,就是履行和神簽訂的契約。”從這句話不難看出,猶太人對於履行契約所奉的神聖態度。這種態度不是偶然的,而是來自於他們民族的文化根源。

《聖經》中說:亞伯拉罕把上帝視作對手,並進行了數次的談判,終於簽訂了契約。上帝與人類締結的是平等之約,人類如能遵守上帝之約,上帝便保證人類的幸福。合同書上對權利與義務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你如留心聽從耶和華上帝的話,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你如聽從耶和華上帝的話,不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這以下的詛咒都隨你,臨到你身上。”最後,上帝和人類簽名蓋章,並留下了信物。關於《聖經》中的這個故事,許多人都知道《創世紀》中的記載,上帝對有違約之人類,決定降大雨毀滅全體的人類,隻有諾亞及其家族被作為新人類始祖而得到赦免。上帝又令諾亞造了一艘長約150米、寬約25米、高約15米的三層方舟,獸類和鳥類也在舟中避難。大雨持續下了40個晝夜,淹沒了所有的陸地,隻有諾亞及其家族得以幸存下來。最終,洪水退去。諾亞建起祭壇,獻上貢品,感謝上帝王的庇護。上帝接受了這些貢品,並和諾亞約定,今後不再毀滅地上的生物,並在天地之間畫下彩虹以資憑證。

猶太人認為:上帝和人類之間有一種契約關係,並非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一份和平之約。契約在猶太人眼裏,意味著權利與義務,是一種平等互利的關係。幾千年裏,他們信守著上帝與他們之間所訂立的這份合約,並自覺履行著合約上的義務。猶太商人這種執著於遵守契約的商業觀念,至今仍影響著世界上所有的商人。

在西方的每一個國家,都存在形式不同的契約,不同的是人們對契約的信任度存有很大的差異。當然,不管哪一個國家都有毀約的現象出現在他們的商業活動中。《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在法庭上麵對破產的安東尼奧的朋友提出了各種十分有利的條件,然而並沒有改變這位愛財如命的猶太人的金錢信仰和約定,這不隻是為了報複基督徒,而是要求他人重視守約。現實中的猶太人更是嚴格守約,同猶太商人簽約後,就不會擔心其他的意外之事的發生,他們信任契約,相信對方也是守約的。猶太人自然是守約的民族,同他們進行貿易的其他人則不一樣了,所以在同外商做生意時,我們總會關注對方是否會履行契約。猶太人開始的“肉餡麵包大王”獲得了日本的信賴,是因為他們在經商過程中處處兌現了“即使吃大虧也要守約”的承諾。猶太商人經商的奧秘全在於“契約”上,猶太商人正是在這張契約的保護下賺到利潤,成為世界大亨的。

在現代的商業交往中,重信守約已成為一種時尚,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猶太商人的經商智慧,尤其是各國商人在同猶太人的交易中,對對方總存有履行契約的最大信任,而自己即使在許多場合不履行契約,在這裏也得對自己嚴格要求。

在猶太商人中,許多人是從經營奢侈品開始的,到了現代,世界上最主要的幾項奢侈品的經營業務幾乎都為猶太商人所壟斷。尤其是鑽石行業,從開采、貿易、研磨直到開始銷售,這一切都盡數掌握在猶太商人手裏。現代的時裝更新很快,在美國就女裝而言,一度占服裝行業95%市場份額的,皆為猶太人所生產。在猶太商人眼中,商品的種類是沒有限製的,隻要是能賺錢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進入交易市場,商人可從中獲取豐厚的利潤。猶太商人還認為,隻要發現了能賺錢的行業,即使是他從前經營的已具規模的公司也可拍賣,從而操起這個賺錢的行業。在他們的商法中,公司是商品,契約更可以被視作商品。他們可以通過出售契約書,也就是出售規定雙方必須履行的責任和所享受的權利的約定,銷售契約書,並把約定中能享受的權利連同必須履行的責任一起轉給第三者,很自然,第三者是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錢作為交換條件的。賣契約書的人無需經營業務,也無需履行契約中之規定義務,卻能賺取到其中的利潤,這就是聰明的猶太商人。如果交易雙方達成新的約定,買賣契約書的交易就獲得了成功。有賣契約書的商人,自然也有要買契約書的人,然後代賣契約的人履行好契約中規定的義務,並從中賺到了利潤。隻是在交易中猶太商人所收買的契約書,僅僅局限於他們認為有信譽的商人。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談論的代理商,他們就是依靠買契約書而賺到利潤的,因為他們不能進行直接的商談而訂立契約,所以在購進契約時,也隻能選準信譽好的商家的契約書。

在現代的證券行業中,這種被稱為代理商的商人很多,大小商家都和他們接觸頻繁,這在西方更是風行。猶太人中的代理商遍布全球,人們稱他們為“販克特”,他們一般瞄準信譽好的大廠商或是公司,日本的藤田公司就與猶太商人中“販克特”聯係密切。

“您好,藤田先生,現在您做什麼生意?”猶太人“販克特”常常這樣問話。

“啊,剛好和紐約的高級女用鞋商簽訂好了進口10萬美元的契約。”

“哇!太好了,可否將此權利讓給我?給你兩成的現金利潤。”

雙方有意,一樁契約書買賣交易成功了。藤田先生不用經營便賺到兩成的利潤,猶太“販克特”也因此獲得了女用皮鞋進口的權利,再從皮鞋銷售中獲得更大的利潤,這便是猶太商人的快速生意經,雙方都有利可賺。可是進行這樣的買賣,需要驚人的心算能力和敏感的洞察力,更需要淵博的知識;否則,會上當受騙。這些天才的猶太“販克特”們,不用直接參加契約的訂立,而是直接用錢購買所需要的契約,從而也購得了豐厚的利潤。

發展自己 永不服輸

·發展自己,采取必要手段,施加影響

猶太人認為:若想與人做生意,首先要知道他在想什麼。在商業交往中,除了必備的信用和技巧之外,了解對方的心理,從而預計對方可能采取的行動,使之為我們服務,這是猶太商人在商業經營中最常使用的技巧。有時候,為了徹底在心理上控製對方,猶太商人常常采取一些必要的心理手段,來施加影響。

19世紀中期,在木材行業中,經營規模很大而又獲得成功者卻為數很少,其中經營得最好的莫過於猶太商人費雷德裏克·韋爾豪澤。

1876年,韋爾豪澤意識到,如果沒有木伐,木業公司就會衰落,於是他就開始實行一個大規模購買林地的計劃,他從康奈爾大學買進5萬英畝土地,後來繼續買進大量土地,到1879年,他管轄的土地大約有30萬英畝。而正在此時,一個重要的木業公司——密西西比河木業公司吸引了韋爾豪澤的興趣。該公司具有很多的土地及良好的木材,由於經營者方法不對,導致公司效益不好。於是韋爾豪澤決心收購該公司。在經過雙方的接觸後,雙方同意促成這個買賣。

在收購該公司的價錢上,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談判。按該公司的要求,出價為400萬美元,而韋爾豪澤則千方百計想把價錢壓得低一點。於是他派了一名助手直接與該公司談判,要求隻給200萬美元,態度異常堅決,並大講道理。在經過雙方的激烈爭執後,韋爾豪澤閃亮登場,以一個中間人的身份出現,建議兩者都做出一些讓步,並提出自己的方案,聲明:若就此方麵達不成協議,你們不必繼續談判。賣方正在苦惱之時,有些“鬆動”的跡象,自是欣喜。這樣,隻做了小的修改即達成協議,而買方所得的條件也比原來料想的好得多。最終以250萬美元成交。

在這裏,韋爾豪澤用先硬後軟、軟硬並用的政策,收到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從此,韋爾豪澤的事業如虎添翼,20世紀初,弗雷德裏克·韋爾豪澤對木材業的各方麵的壟斷,使他的木材事業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木材帝國。

·以其謀換其身

當競爭對手將你的市場奪走大半時,你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呢?在猶太人的觀念中,商業競爭永遠沒有失敗者。它的意思是說,在商業競爭中,暫時的失敗在所難免,而永恒的競爭才是主旋律。對待那些生意場上的潛在對手,許多猶太商人所選擇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無情競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