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使工作日程與自己的身體狀況、能量的曲線相適應。能量曲線因人而異,一般的人上午精力充沛,因此,要利用這段時間去從事那些最有挑戰性、最富於創造性的工作。而在你精神上、體力上和工作效率都在減退時,換做一些其他工作,或者做一些事先已經安排好了的工作,或者休息一下。
由於人們每天需要幹的事很多,事情又有輕重急緩之分,大小之別,難免有時顧此失彼,本來想幹這件事,不知不覺中卻幹起了別的事情,所以在有了工作日程表以後,最好隨身攜帶筆記本和備忘錄,這樣你不但明確了當天的工作,也明確了此時此刻應該做什麼工作。
除隨身攜帶筆記本外,使用卡片也是一個好辦法。可以把卡片放在衣袋裏、辦公桌上、家裏的寫字台、飯桌上、電話機旁、床邊和廁所等必不可少的地方,時時提醒自己。
在工作中,有時突然頭腦中冒出一個新穎的想法,或者想起了什麼必須要幹的事情。如果這些想法與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有關聯,那可以照著去做。如果它並不是要立即去做,今後做更合適,那就把它記在備忘錄上,做到心裏有數;對那些有意義的設想,可以利用星期天、節假日仔細研究,並加以歸納整理,這樣,本來不太明確的事情也明確了,你的工作和應辦的事情就更有條理了。
三、進行合理的組織工作
工作目的、工作任務明確後,能不能很好地實現,就在於是否進行了合理的組織工作。西方一位管理者深有體會地說:“總經理的最大困難之一是組織自己的時間。”
組織工作首先要做好選擇、區分的工作,剔除那些完全沒有什麼價值或者隻有很小意義的工作,接著再排除那些雖然有價值但由別人幹更合適的工作,最後再剔除那些你認為以後再幹也不要緊的工作。
對於那些必須目前就幹的工作,也要很好地進行組織。組織工作的方法有如下幾條,既可以單獨使用其中的一條,也可以互相配合地作用。
(1)綜合
即要同一時間內綜合進行多項工作。我們說,辦事要有順序,並不是說同一時間內隻能辦一件事,而是運用係統論、運籌學等原理,可以同時綜合進行幾項工作。在管理學中,把工作單方向一件一件依次進行的辦法,叫做垂直型工作。就像站著一大排人,一個一個地傳遞磚頭,這樣做效率比較低。反之,如果把各項工作綜合起來統一安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2)結合
即把若幹步驟結合起來,例如有兩項或幾項工作,它們既互不相同,又有類似之處,互有聯係,實質上又是服務於同一目的的,因而可以把這兩項或幾項工作結合為一,利用其相同或相關的特點,一起研究解決。這樣自然就能夠省去重複勞動的時間。
(3)適時安排做事情
即改變步驟的順序,也就是要考慮做工作時采取什麼樣的順序最合理,要善於打破自然的時間順序,采取電影導演的“分切”、“組合”式手法,重新進行排列。例如一天工作下來很疲乏,晚上又要上夜校,那麼就應該把休息時間提前,從床上移到其他地方,如在公共汽車上趁機閉目養神,可保證晚上精力充沛。假如你是一個業餘作者,白天不容你靜下來構思作品,晚上又難以入睡,不妨在此時此刻讓思緒遨遊一番。
(4)變更
即改變工作方法。改變工作的手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分析改善方式”,即對現行的手段方法認真仔細地加以分析,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即找出那些不合理和無效的部分,加以改進,使之與實現目標要求相適應。一種是“獨創改善方式”,即不受現行的手段、方法的局限,在明確的目的基礎上,提出實現目的的各種設想,從中選擇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5)穿插
盡可能把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互相穿插,避免打疲勞戰,如寫報告需要幾個小時,中間可以找人談談別的事情,讓大腦休息一下。又如上午在辦公室開會,下午到群眾中去搞調查研究等等。
(6)代替
即把某種要素換成其他要素。如能打電話的就不寫信,需要寫信的改為寫便條,需要每周出訪的改為隔周一次,在不出訪的那一周裏,可用電話來代替出訪。
(7)標準化
即用相同的方法來安排那些必須時常進行的工作。比如,記錄時使用通用的記號,這樣一來就簡單了。對於經常性的詢問,事先可準備好標準答案。
四、運用化繁為簡的工作方法
最容易不過的是忙碌,最難不過的是有成效地工作。而化繁為簡,善於把複雜的事物簡化,是防止忙亂、獲得事半功倍之效的法寶。工作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善於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辦事又快又好,效率高;而有的人卻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迷惑於複雜紛繁的現象,使複雜的事物越複雜,結果隻能陷在屋裏走不出來,工作忙亂被動,辦事效率極低。這兩種類型的人其工作水平、效率之高與低,就在於會不會運用化繁為簡的工作方法和藝術。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唐納德·C·伯納姆在《提高生產率》一書中講到提高效率的“三原則”,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時,應該先問3個“能不能”,即: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把它與別的事情合並起來做?能不能用更簡便的方法來取代它?根據這個啟示,我們在檢查分析每項工作時,首先問一問以下6個問題:
(1)為什麼這個工作是需要的?是根據習慣而做的嗎?可不可以把這項工作全部省去或者省去一部分呢?
(2)這件工作的關鍵是什麼?做了這件工作之後會出現什麼過去沒有的新效果?
(3)如果必須幹這件工作,那麼應該在哪裏幹?既然可以邊聽音樂邊輕鬆地完成,還用得著呆在辦公桌旁冥思苦想嗎?
(4)什麼時候幹這件工作好呢?是否考慮到放在效率高的寶貴時間裏幹最重要的工作?是否為了能“著手進行”重要工作,用了整天的時間去使工作“條理化”,結果把時間用完了,而所料理的隻不過是些支離破碎的事情?
(5)誰幹這件工作好呢?是自己幹還是安排別人去幹?
(6)這件工作的最好做法是什麼?如何抓住主要矛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采取最佳方法而提高效率?
然後在對每一項工作分析檢查之後,再采取如下步驟:
(1)省去不必要的工作。
(2)使工作順序合理,幹起來得心應手。
(3)兩件或兩件以上的工作能夠合並起來做的就聯係起來做。
(4)盡可能使雜七雜八的事務工作簡單化。
(5)預先訂好下一項工作的程序。增強工作預見性,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準備性,減少決策過程的時間並使決策無誤。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裏,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就必須下決心放棄不必要的或者不太重要的部分,用簡便的活動代替那些費時費力的活動。如有的人盡量減少頭腦的儲存負擔,以提高頭腦的處理功能;有效地研究篩選書籍的人,能把書籍區分為必讀的書、可讀可不讀的書和不必讀的書,做到多讀必讀書,以增加益處。有的人在生活中還采取擺設不求齊全,以減少整理的時間;穿戴不過分講究,以減少換洗時間;吃喝買到家能直接下鍋的,以減少烹調時間等等。
有序原則是時間管理的重要原則。一位著名科學家說:“盲目地工作,往往效率很低。正確地組織安排自己的活動,首先就意味著合理地支配時間。雖然客觀條件使我難以做到這樣,但我仍然盡力堅持按計劃利用自己的時間,每分鍾地計算著自己的時間,並經常分析工作計劃未按時完成的原因,就此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通常我在晚上訂出翌日的計劃,訂出一周或更長時間的計劃;即使在不從事科學工作的時候,我也非常珍視一點一滴的時間。”
應該經常記住:明確自己的工作是什麼,並使工作組織化、條理化、簡明化,就能最有效地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