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圖德參加了他內兄德納舉辦的一次酒會,內兄很有錢。在那兒,他和他的兄弟半開玩笑地設想了從附近的弗雷什龐德將冰運到南部各港口的可能性。在這些港口,冰可以賣高價。接著,他們還進行了幾次討論,並就技術和市場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據此訂出了一個計劃。
1805年,圖德給堂兄寫了一封信,大致敘述了他的想法,以及他打算為此做些什麼。“毫無疑問,把冰帶到熱帶的想法會使你感到震驚和驚訝,”他寫道,“但是當你考慮到下列情況時,我想你就不會再懷疑此事的可行性,並接受我即將向你提出的建議。”
別人已開了路,並以行動說明了這個想法是行得通的。圖德舉了一些這類航行的例子。一位美國船長運了一船冰從挪威到倫敦,“他賺了很可觀的一筆錢,盡管他就上稅一事與海關交涉了很長時間。”
圖德寫了一本《冰窖日記》,記錄了他的想法和這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從日記的字裏行間中,展現了一個仔細考慮了風險程度並努力把風險程度減少到最低限度的企業家的形象。圖德力圖取得專賣冰的市場。賣這種容易融化的商品,難以同別人競爭,因為在尚未找到合適的隔熱材料的情況下,冰一運到,就得盡快賣掉。圖德經常去逛市場,因為他認識到,在從未使用過冰的人當中,冰的使用不可能自動推廣。圖德還努力尋求改進取冰的方法,他知道這是很關鍵的一環。
在得到一位堂兄的個人協助和財政支持的情況下,圖德投資1萬美元,把130噸冰運往馬西尼克島,波士頓一家報紙特別提到這件事:“這不是兒戲,一艘裝載冰塊的貨船已辦好出港手續駛向馬西尼克島。我們希望這不會是一宗不可靠的投機買賣。”不久以後,圖德跟著來到此地,他希望向那些也許從未見過冰的未來的顧客們說明怎樣使用冰。對運來的許多的冰,對他來說想方設法出售這些冰是至關重要的,圖德想出要用這些冰做冰淇淋。可那些外籍居民看到冰時非常驚奇,一位經營蒂沃利公園的人堅持說,這家做不成冰淇淋,不等他把冰拿回家,它就會全部融化掉的!為了回答他的問題,圖德勸他訂購40磅冰,答應第二天上午就在這個人的家裏做冰淇淋。果然他把冰淇淋製成了。圖德決心全力以赴地使這些人確信,他們不僅能夠獲得冰塊,而且還能像在別的任何地方一樣,在本地生產冰淇淋這種美味的食品。這位經營蒂沃利公園的男人第一個晚上就賣掉了300美元的冰淇淋。此後,他變得謙虛了。
就這樣,圖德得到了一些成就和鼓勵,但還不足以贏利。在六周之內,他的存貨逐步融化了,圖德付出努力所得到的一切卻是4000美元的損失。圖德不氣餒,又駛向古巴,而且爭取在聖克羅伊島做好關於專賣權的安排。圖德並不走運,此時國際上的事變又使他遭受到了挫折。1807年,歐戰正在進行,傑斐遜總統企圖保持美國的中立地位,下令實行禁運,這使圖德的計劃遭到挫折。於是他返回波士頓,得知他父親已破產。
圖德無力償還債務,險些進了債務人的監獄。他便留在自家的農莊,直至禁運結束。戰爭結束後,他又去尋找市場。這一次他不僅在加勒比海,而且還在南部各州尋找市場。他告訴大夫們如何敷用冰袋去減輕病人痛苦。他以同熱飲相同的價格出售冷飲,以使人們習慣喝冷飲。此後,這種經商之道也為其他許多商人所發現,他經常想到總有一天美國人會習慣於喝冷飲的。帶冰的冷飲售價一磅10美分,假如16杯冷飲合一加侖的話,那麼每杯隻不過需要花半美分的冷卻費。
19世紀20年代中期,圖德的生意很好,但仍要堅持奮鬥。在此期間,每年約有3000噸運冰船從波士頓運出,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冰是他運的。競爭在加劇,出售冰的生意前途似錦:取一噸冰花費30美分左右,一磅冰運1000英裏花費10美元。圖德拚命降低他的價格,並在總體上改進了業務,以便擊敗他的競爭對手。
到19世紀中期,圖德“冰王”的地位已牢固得摧不垮。1856年,圖德用船運了14.6萬噸冰到下列地方:菲律賓、中國、澳大利亞、西印度群島和南部各州,圖德就這樣依靠誰也不重視的東西發了大財。
看到這個故事,我們是否也應該坐下來想一想,既然圖德能夠利用冰來致富,那麼你為什麼不能找出一塊被稱作“冷門”的東西來引起世人的注意呢?
賠本賺吆喝 懂得“舍”與“得”
“賠本賺吆喝”是猶太人的經商俗語,說的就是先“舍”後“得”的道理。這其實是一種表麵上虧損的促銷方法,但它在打開產品銷路的方麵卻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位猶太商人開發了一種保健飲料,其銷售勢頭一直旺盛不衰,但你也許沒有想到,用這種飲料打開市場時采用的竟然是一種賠本賺吆喝的手段。
他們不僅用一般性廣告宣傳產品和做產品谘詢,還獨出心裁想了一個新招。根據自己產品的特性,他們花錢登廣告征尋1000個拿著醫院體檢單,已讓兒科醫生認可的厭食、瘦弱、體質差的孩子,這千名兒童能在一天裏免費獲得兩瓶保健飲料。當然,這位猶太商人最終目的是打開產品的銷路,但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經,卻是一種有益的嚐試。
如果說猶太商人“賠”的是數以千瓶的飲料,那麼,花旗銀行的一位猶太小職員“賠”的隻是15分鍾的小小耐心,而他們所得的效果是一樣的。
故事發生在美國花旗銀行的一位猶太小職員身上:一天,有個陌生的顧客從街上走進這家銀行。要用一張破舊的100美元鈔票換一張嶄新的100美元鈔票,準備下午作為獎品用。這個職員花了15分鍾,打了兩次電話,最後找到了一張嶄新的鈔票,把它放進一個小盒子裏,並遞上一張名片,上麵寫著:“謝謝您想到了我們銀行”。沒想到,這位偶然光顧的顧客又回來了,並開了個賬戶,在以後的幾個月中,他所工作的那個法律事務所在花旗銀行存款25萬美元。
由於那個職員無懈可擊的優質服務,使偶然光顧的顧客特意回來開戶存款,這樣的服務魅力恐怕是難以抗拒的。
零件與機器的關係想必大家都清楚。一般來說,零件便宜而機器昂貴,但擁有零件的目的是為了機器壞了要更換零配件時用,所以,一些聰明的猶太商人就采用白送機器零件這樣一種看似賠本的方法來促銷自己公司的機器,並最終獲得成功。
美國凱特皮納勒公司,是世界性的生產推土機和鏟車的大公司,它在廣告中說:“凡是買了我們產品的人,不管在世界哪一個地方,需要更換零配件,我們保證在48小時內送到你們手中,如果送不到,我們的產品白送給你們。”他們說到做到,有時為了把一個價值隻有50美元的零件送到邊遠地區,不惜動用一架直升飛機,費用竟達2000美元。有時無法按時在48小時內把零件送到用戶手中,就真的按廣告所說,把產品白送給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