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了的一年365天裏,你有幾天是過得心滿意足的?假若你像大多數人一樣,至少有過幾天這樣的好日子——足以使你念念不忘,但願能有更多這樣的日子。
人們都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使難忘的日子日積月累,越積越多,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健康快樂又有能力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先營造自我。
曾有先人,在一本書《成大事必懂的潛規則》中提出了幾條建議供你參考:
(1)對簡單事物保持興趣
有些事物就在你身邊隨時供你欣賞。不要養成以新奇為樂的習慣。著名植物學家殷格·利殊,他已六十多歲了,對一切事物還是那麼興味盎然。他旅行不需要汽車,而是徒步行走。他走一公裏所看到的有趣事物,比許多人坐車走了一萬公裏所見的還要多。每種草,每種灌木,每種樹,他都認識;他知道何處長有粉紅色的杓蘭,知道何處可以看到毛邊的水楊梅,知道如何誘使一隻狡狐暴露它的窟。他還懂地質、化石岩穴。
他是一個博學的人,但他不是賣弄學問的人,他隻是對萬物都有興趣,懂得享受人生的快樂。他會整個下午觀賞一隻跳躍不停的蜘蛛。他常對人們說,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的信條就是:處處留心皆學問。所以他每到一處都要留心周圍的事物,直到把它弄明白為止。如此看來,他比菲特爾、涅槃那些富翁加起來還要富有。
(2)不要老擔心生病
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那些老以為自己身體有大毛病的人。他們總是擔心自己機能失靈。每天早上醒來,就馬上自問:“我今天什麼地方不舒服?”
有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你要是突然問自己“我哪兒痛?”接著自己檢查,準能發現真有地方在痛。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病痛,你隻要不斷注意它,準可以把它弄成真病,很快就可加重十倍。
為了避免對健康作無謂操心,你可請一位高明的醫生每年做一次徹底檢查——偶有疑慮,不妨檢查得更勤些。一經證實自己健康無病,就不必再多管它。
患情緒病最少的人常是那些九口或十口之家的農婦,她們除了家務操勞之外,還要下田工作,身心忙碌,沒有餘暇去煩惱,因忙於照顧別人,根本沒有空閑來想自己,她們的身體總是健健康康的,幾乎沒有看過醫生。有一次,一個醫生問其中的一位農婦可曾感到厭倦過(最普通的官能症之一),這位無病無愁的有福人對醫生說:“跟你說吧,25年前我就改毛病了,永遠不問自己這個問題。”
(3)盡量喜歡工作
凡是自以為不喜歡他的工作的人,在工作時就產生一種刻板、重複的不愉快情緒;情緒上發的疾病可能接踵而至。經常有人建議不喜歡工作的人去另謀他喜歡的工作做,可是後來發現,這人對第二個工作也不喜歡。問題的根源在於他根本不喜歡工作。一個人要是喜歡工作,領略到做一件工作那種自然的愉快,而對自己對社會有所貢獻引以為樂,那麼他工作的時候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同時工作較多的人,常因事忙而沒有時間“多想”。而“多想”就是多愁,工作則是良藥。
(4)養成愉快的習慣
幽默風趣或歡樂輕鬆,總是有益無害,而怨天尤人者卻常成為醫院常客。我認識一些公司企業的主管人物,他們工作繁重,卻總是和顏悅色,好像少女逛街一樣地輕鬆愉快,這才是責任心強和不會憂愁傷了身體而住進醫院的人。
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應該養成和悅談話的習慣。為了你自己,為了你的孩子和你的消化功能,不要在全家用餐時表露苦惱、焦灼、害怕、警告、責難,否則,會破壞你們的團結,有害你們的健康。尤其重要的是,不能讓家人養成一種錯覺,以為人人都生性隨便慣了,和悅態度與溫和言辭是多餘的,養成愉快的習慣,可以有助於家人的和睦,維護身心健康。
(5)珍惜眼前好時光
有許多人生活在期望中,總是著眼於將來,完全失去了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眼前的時光。高中學生盼望進大學;進了大學,盼望做工程師時的愉快;做了工程師,他以為要跟瑪麗結婚、成家才會幸福;如此這般……永遠在盼望。
終於有一天,盼望失去了光彩。這時候,一個人的思想、價值、動機都有一番巨大調整;他們開始呈現老態,意誌消沉;從盼望將來一變而為回首當年(過去卻已一去不返)。
其實,最可貴的是眼前時光。未來美景的最佳保證,莫過於善用眼前光陰,好好過眼前的日子,以有效的方式工作、思索和幫助人。隻要你不斷善用眼前光陰,將來必然會更美好。
人們都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先營造自我。成功人士在做事之前,會首先衡量自我,全身心營造自我。
做好事情 有好報應
一切為了他人而活,為了他人的幸福貢獻出自己的一切,而不計較後果,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觀。在古代就有這樣的風俗: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非常疼愛他的女兒,想讓她繼承他的王位,可是老天沒長眼,女兒得了重病,國王請來眾家醫生,群醫束手無策,公主眼看著不行了。醫生無可奈何地說:
“除非有奇跡出現,否則隻好坐以待斃了。”
國王看到自己心愛的女兒重病難醫,悲痛欲絕。
距國都很遠的一個地方,住著三位親兄弟。
老大用他的魔鏡看到了這個情景,把這件事告訴了老二、老三。三位兄弟都很同情公主,決定想辦法救治她。
老二有一張魔毯,可以乘它在空中飛行,老三有一個神奇的蘋果,隻要吃下它,任何病都會連根除去。於是三兄弟一同乘坐魔毯飛進宮室,獻上神奇的蘋果給公主吃。
公主吃過蘋果後果然大病痊愈,又變得美若天仙了。舉國上下為此歡慶,國王尤其欣喜若狂,下令要大擺宴席,為三兄弟洗塵,並要當席冊封駙馬。
大擺宴席的前一天,這位國王陷入沉思:“如果不是老大用魔鏡看到這條消息,他們根本不可能到這裏來。如果沒有老二的魔毯,他們也無法這麼快到達這裏。晚來一步,問題就嚴重了。”
如果沒有老三的蘋果,公主的病就不可能好。到底該把公主嫁給誰呢?
國王求助於大臣,大臣們說:老大雖然用魔鏡看到了這條消息,但魔鏡還在。老二用魔毯帶你們到這兒來,但老二依然擁有它。而老三呢?蘋果已經給公主吃了,他把最好的東西獻給公主了。所以公主該嫁給他。國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到了第二天,在宴席上,國王當眾把大臣們的意見告訴了人們。老大和老二雖然有些沮喪,但都為老三做了駙馬而感到高興。後來,老國王去逝了,由此老三很自然地繼承了王位。老大老二也獲益成了王室成員。
《猶太法典》上說:為了他人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且不計後果,這樣的人是最為可貴的。
三兄弟為他人付出了一切,而沒有顧及自己的得失,最終是成全了他人的幸福,自己也得到了榮譽。這就是所說的好心人會有好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