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管不了別人還管不了自己(1)(3 / 3)

(第二節)少給自己找借口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對於一些自己不願做或不想做的事情,習慣找個理由替自己推脫——“我沒有時間”;做一件事情失敗了,或者沒有堅持下去,總會找個理由安慰自己——“是我自己運氣不好”;減肥計劃泡湯了,總會安慰自己——“沒關係,下次再減。”我們習慣於為自己的懶惰和沒有毅力找出無數個“正常”的理由,並且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和開脫,讓自己舒服一些。事實上,這讓我們習慣了整天找理由為自己開脫,而不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和方法。

借口——讓我們喪失意誌力

借口,一句簡單的話,看似能夠給我們帶來安慰,卻讓我們喪失了寶貴的意誌力。因為借口是對惰性的縱容,是軟弱的表現,久而久之會讓自己更加習慣於不去麵對問題,更不去承擔結果。

當然,客觀事物也是會有變化的,確實經常會有一些我們無法預料或無法把握的因素導致任務無法完成,但是,麵對這些客觀因素的態度不能是一味地強調客觀,一味地強調客觀就是找借口——當客觀原因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否根據變化及時調整思路、積極動腦筋想新的辦法和途徑?是否盡到了我們最大的努力?是否堅持到底了?是否向別人請教甚至求助了?如果你沒有盡到最大的努力,隻是強調客觀原因,仔細想想看,是不是在找借口呢?

當客觀因素發生變化時,也是最考驗人的意誌力和智慧的時候。意誌力薄弱的人為什麼容易找借口呢?首先是因為思想懶惰,不願意動腦筋,找借口是最省事兒的;其次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接受失敗——為不成功找個借口就可以逃避麵對失敗的結果了!其實,不到最後不輕言放棄不輕易承認失敗,這才是意誌力堅定的最佳表現。我們很多人都看過《士兵突擊》那部電視劇,傻裏傻氣的許三多後來之所以能夠成為出類拔萃的特種兵戰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一根筋”——選擇了目標就會執拗地堅持到底——他所表現出的超強的意誌力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做事的過程沒有一帆風順的,遭遇一些挫折和失敗是很正常的情況,接受暫時的失敗,好好反思分析,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繼續向勝利的目標努力,就是讓我們的意誌力在愉快地發揮作用。否則,隻是尋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不僅不利於我們意誌力的培養,反而會使我們遠離成功。

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定要切記,老板最討厭的就是喜歡找借口的員工。試想,如果你是老板,給下屬布置了一項任務,他沒有完成已經讓老板很不開心了,結果他還找來了一大堆理由,老板會如何反應呢?最好的結果是以後不會再交給他什麼任務了,最糟糕的結果便是,讓他直接走人!

不找借口就是不逃避責任!積極努力、勇於承擔的員工哪個老板會不喜歡呢?所以我們要調整心態,摒棄借口,學會擔當,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包括對工作和生活負責,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那麼,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找什麼樣的借口呢?

1都是客觀原因,不是我的錯:路上堵車,所以來晚了;這幾天天氣不好,影響了我們的進度;開始時我就不同意這麼做,出了什麼問題我可不負責任……

2都是別人的錯,不是我的錯:我又不是這個專業的,本來就做不好;我沒學過;你又沒說清楚要這樣……

3拖延時間,找退路:這幾天我很忙,再說吧;孩子病了,我盡量早點做完……

4缺乏創新精神和自主意識:這個你又沒教過我;我以前從來沒做過;我們缺少相關方麵的工作經驗;他們比我們早做了好多年,我們才沒趕上的……

5還沒行動就選擇了放棄,態度悲觀:這個任務這麼難,誰也完成不了……

不管是哪種原因,借口始終都是借口。很多借口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找來的,牽強附會。生活中隻有兩種行動:要麼努力地表現,要麼就是不停地辯解。沒有人會喜歡辯解的,到最後,能夠贏得成功的都是那些努力表現的人。

給自己找借口惟一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屬於自己的過失掩飾掉,把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外物或者他人。這樣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表現得不願意承擔責任,也無法愉快勝任他們的工作,更加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他們的狀態可想而知。

所以我們要堅決拋棄找借口的壞習慣。

培養責任感,不給自己找借口

要做到“不給自己找借口”最重要的就是敢於自己承擔責任。所謂責任感,是一個人自覺自願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它能表現出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讓人受到別人的信賴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