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培養意誌力,掌控生活(1)(3 / 3)

柳生說:“哇,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練,多久可以成為一流的劍客呢?”

宮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

柳生一臉狐疑,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夜以繼日地苦練呢?”

宮本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劍客。”

柳生非常吃驚:“為什麼?”

宮本答道:“要當一流劍客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永遠保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現在,你兩隻眼睛都隻盯著劍客的招牌,哪裏還有眼睛注視自己呢?”

柳生聽了,滿頭大汗,當場開悟,從此耐心求學,潛心修煉,終成一代名劍客。

柳生與宮本武藏的故事雖然真假莫辨,可是十年磨一劍,此言不虛。沒有耐心一招一式地反複練習,如何能夠領略劍術的精要,又如何能夠實現不斷地自我超越並最終超越前人呢?最近有本書叫《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雖然說的是要克服浮躁的心理,卻也是在告訴我們耐心是成功的前提。

半途而廢是成功的大敵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我們希冀成功,卻總是不斷地感歎,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於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我們慢慢地學會向現實低頭,向現實妥協。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能力不行嗎?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的理想過於豐滿了,而我們不具有把現實也變得如此豐滿的能力嗎?

當然不是,上帝賦予我們每個人同樣的身體,同樣的器官,同樣的感受,同樣是忙忙碌碌這麼幾十年,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竟然會這麼的大?

人的一生就好比攀登高峰。我們茫茫眾生一開始都仰望著峰頂,走了一段距離,有些人不相信自己能有足夠的力氣爬到終點;再走了一段距離,另一些人想堅持了這麼久才到半山腰,看來前麵的人放棄是有道理的;然後又走了一段距離,一部分人覺得既然大部分人都放棄了,說明峰頂應該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吧,於是也跟著放棄……一大群人一同登山,到了此時已所剩無幾,堅持到最後,能站在峰頂享受美好風光的,往往隻有那幾個最有耐心的人。

曾經有個和尚,天天要下山去很遠的一口井打水。一天,他終於厭倦了這種每天下山挑水的生活,就對一同來打水的另一個寺廟裏的和尚乙說,自己要在廟裏挖一口井。於是和尚甲從此閉門不出,專心挖井。

幾天過後,和尚乙一直沒有見到和尚甲下山挑水,心想,他這麼多天沒有下山打水了,八成是已經挖成了井,自取自用了,便跑去看和尚甲的成果。一進寺門,就看到和尚甲癱坐在地上,一副很疲憊的樣子,周圍深深淺淺十幾個洞。

“這是怎麼回事?”和尚乙不解地問。

“我這不是在挖井嗎?哎喲,累死我了,挖了這麼久都不見水。”和尚甲抱怨道。

“可是怎麼挖了這麼多洞?”和尚乙仍舊不解。

“有什麼問題嗎?喏,這個洞挖了這麼深還不見水,估計那個地方沒有水,我就換了一個地方,結果這個洞挖到一半我又覺得挖那裏更好,於是又換到了這兒……”和尚甲聲音夾雜著倦怠,“哎喲,可把我累壞了。”說完把放在旁邊的鐵鍬一腳踢開。

和尚乙愣了愣,搖了搖頭,提起鐵鍬,把每個洞都打量了一遍,反複觀察,最後跳到最深的一個洞裏,很快,裏麵就傳來鏗鏗的挖井聲。就這樣過了十幾分鍾,忽然聽到和尚乙興奮的叫聲:“看,有水了!”

和尚甲一聽連忙跳起來,湊過去一看,剛剛被自己挖得很深依舊沒有水的井,被和尚乙這麼搗騰幾下居然冒出水來了。

我們很多人都容易做事做到一半的時候,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放棄。其實,半途而廢是很多人的通病,也是很多人無法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沒有耐心的人常常很難堅持到底,他們不是不努力,而是無法耐心地持續地努力。要知道,成功既是堅持的疊加,更是耐心的疊加。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包括我們的全部生活,都需要耐心。

而我們大多數人更像故事裏那個和尚甲,在這個地方挖挖井,沒有看到水,就換個地方;在那個地方挖挖井,還是沒有見到水,於是又開啟另一個地方。最終不僅浪費了精力和時間,還弄得自己精疲力竭,甚至灰心喪氣。與其如此還不如找準一個地方,就像和尚乙一樣,耐心地,堅持不懈地,把所有的力量和努力都放在這個地方,有始有終地挖下去,認真努力地挖到有水為止。

半途而廢的另一個原因,或許就是我們太渴望成功,而忘了成功需要等待——等待成功的條件,等待自我的成長和蛻變。等待常常是很煎熬的,要能熬得過去,自然需要耐心,需要意誌力。在生活中,無論是多小的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做完,做到底,絕不半途而廢,這些都是培養我們耐心和意誌力的最好操練。遇到困難,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感到疲憊,可以暫時休息一下;如果焦慮的情緒幹擾自己想要放棄,就聽聽音樂,讓自己放鬆一下,同時提醒自己,一定能堅持到底……能幫助你堅持到底的方法,都可以去積極主動去嚐試。

要耐心,更要細致

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是告訴我們做事耐心細致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