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話說得好:“上帝愛你,才叫你吃苦。”一個人如果身體上不怕勞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業中不怕起伏,奮鬥中不怕艱險,那麼,還有什麼理由不成功呢?
做任何事都需要資本,一個人要想成就一項事業,或者掌握一種技能,都要有一定的資本。沒有經過摸爬滾打的訓練,沒有經受過生活磨練的人,想要成功是很難的,因為上帝不會隻給你一個人開綠燈。所以說,能吃苦、吃過苦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本。
一個人的事業能走多遠,取決於他吃了多少苦。沒有什麼東西是憑空得來的,成就更是這樣。“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的芬芳香味,要在酷寒的冬天散發出來。你要學會去領悟吃苦的精髓,它是一種境界。
吃苦,會讓人成長,使人的生命力變得強健,成為生活的強者。曆史和現實在不斷地驗證著一個真理:學會吃苦,是一種資本!隻有那些受得了挫折和艱辛磨難的人,才可以鑄就輝煌人生。還是狠狠心讓自己多吃些苦吧!
實戰訓練:每天堅持讀半個小時書
閱讀是一種可以相伴終生的好習慣,一旦擁有這個習慣,你會發現人生變得更加美妙,也更有意義。閱讀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修養,也可以增強一個人的競爭力。即使你不抱有這些功利的心態,開卷總是有益的,隻要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就必將終生受益。
所以,讀書應該放輕鬆些。讀書是在欣賞,是在休閑,沒有必要挑那些晦澀難懂、品味高深得我們都看不懂的書去讀,除非你感興趣,要不然就丟掉它;讀書也不必太沉重,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也不一定非得製訂什麼讀書計劃。隨心所欲,信手拈來,隻要讀時多思考,有所感、有所悟就好。
讀書不一定非得做學問,讀書不一定非得要成績,對我們個人來說,書籍還可以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豐富自己,提高品位,啟發心智。正如我國古人所說的“修身養德”,讓自己具有更高的修養水平。
讀書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博聞強記,或許隻為思考人生的價值,思考生命的意義;或許隻為消遣時間,愉悅生活……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曾經進行過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其結果顯示,我國人均每天讀書時間不足15分鍾。15分鍾!這個數字多麼令人震驚!而且這個數字裏還包括了占總數約四分之一的學生群體。
一位前任的哈佛校長這樣告誡他的學生:“一個人,若是能養成每天讀30分鍾書的習慣,20年後,必定判若兩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將為你今後的工作、生活帶來精神上的極大豐收。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坐下來,品品茶、讀讀書,“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交談”,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品位。
每天讀書30分鍾,不必當作任務,不必成為負累,隻是養成一種習慣;每天讀書30分鍾,神清氣爽,情懷無限;每天讀書30分鍾,改變生活,改變人生。
自控力訓練實戰:堅持每天讀書半小時
(可參考附錄中的書目)
這裏有一張表,你可以設定一個日期為起始點,對照著日曆,將這天開始的21天的日期填在表格的第一行中。如果當天你讀書30分鍾以上,就在當天對應的表格裏畫上一個“√”,如果你連續21天都能讀書30分鍾以上,也就是說這個表格被你用“√”填滿了,那麼你就成功了。但是如果這段時間裏,你有哪天沒有堅持讀書,那麼你要重新開始,前麵的讀書天數也不能累計,直到你連續21天都有讀書30分鍾以上才算完成任務。
訓練人:
起始日期:年月
完成日期:年月日期是否讀書日期是否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