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依賴友情。
現在有很多文章雜誌都喜歡拔高“朋友”這種人際關係,鼓吹人生必須要有朋友,沒有朋友的人生就是有缺陷和不完美的,等等。很多人因此像得了強迫症似的去交很多“朋友”,甚至不惜為此放下自尊,違心地去迎合別人。實際上,這樣做已經完全違背了“交朋友”的意義。交朋友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用上麵說的那種方式交朋友,那隻不過是去尋找一個依賴對象而已。
當一個人悶悶不樂,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時候,往往就會想:要是我有一個無話不談的朋友,現在的煩惱就迎刃而解了。很多人把這種依賴需求的本能誤解為是一種情感需求,但其本質是尋找情感依賴。事實上,有朋友的時候,我們可以與朋友共同麵對,請朋友幫我們分擔;沒有朋友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找到其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有情感依賴的人,一般都會有以下的具體表現:
1堅信自己對對方來說是不可取代的;
2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不停地說自己的事;
3當對方對你批評的時候,你會覺得非常受傷害;
4一想到對方會離開自己,就覺得無助得近於崩潰;
5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和對方以外的人一起出去玩了;
6在麵臨選擇的時候,總是先去谘詢對方的建議或保證;
7一個人獨處時會感到不安,怕被對方拋棄,逃避孤獨;
8過度容忍,為了維持和對方的關係,願意做很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
9強烈希望對方一直把自己掛在心上,睡覺時把手機放在枕邊隻為了不錯過對方的短信;
10在出門前花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搭配衣服,反複換幾次後才肯出門,不然一天都會覺得怪怪的;
11一件事你計劃了很久,但卻一直沒有真正開始,因為你心裏並不太想自己一個人去實施這個計劃。
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些行為,如果你有3條以上5條以下類似的行為,說明你有情感依賴的傾向;如果你有5條以上類似的行為,說明你已經有很強的情感依賴了,急需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對特定事物的依賴
如果說到毒癮、賭癮,我們肯定會一致認為那是應當堅決戒除的;如果說到酒癮、煙癮,我們會認為這些隻要不過分,是可以容忍的;如果說到購物狂、色情狂,我們會嗬嗬一笑,心照不宣;可是,如果說到工作狂、學習狂,我們的反應則會完全不同,甚至會有人肅然起敬。
但是,事實上,不管是哪種癮、哪種狂,本質上,都是依賴心理的外在表現,都是某種嚴重心理問題的表征,如若不加調適與遏製,同樣都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幹擾與惡劣的影響。
1依賴工作。
為了工作放棄休息,放棄與家人一起吃飯、放棄休假、放棄鍛煉、放棄健康檢查、放棄……他們精神高度緊張,長期堅持在工作第一線。那種衝鋒陷陣的姿態開始的時候還是很迷人的,也會為他們帶來不小的收獲。可是,無論怎樣的收獲都無法滿足他們的內心需要,甚至獲得越多,他們的內心反而越饑渴。久而久之,他們慢慢開始疲勞抑鬱,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甚至猝死在工作崗位上。
這種依賴心理的產生,歸根結底是因為自身對周圍的環境缺乏安全感,並且沒有自信心。要擺脫這種依賴工作的心理,首先要尋找自己在工作之外的樂趣。要明白,工作的確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事情,但它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2依賴學習。
學習本來是一件憑興趣而為的事情,但那些依賴學習的人,在學習中並不能體會到絲毫的樂趣,隻是因為有“非學習不可”的自我暗示心理,而強迫自己去學習。依賴學習的人一般會覺得生活無聊、壓抑,天天因為理想和現實之間有巨大的落差而悶悶不樂。這樣的人最會逃避現實,就算哪天想改變自己無聊的生活,最後也隻不過是在嘴上說說而已。我認識一個人就是這樣,40歲了,一直在讀書,拿各種文憑,卻不願走進社會去工作,去創造,去發揮所長。
要想真正擺脫依賴學習的心理,首先要學會能夠客觀地審視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不僅僅是會讀書,也能做事。其次是學會適當的自我表揚,無論是實現了多麼小的一個目標,都要表揚和鼓勵一下自己。不斷自我激勵,走出狹隘自我認知的束縛。要知道,走入社會、承擔工作,也是一種學習。
3依賴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