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食物的人喜歡用暴飲暴食的方法來排解憂鬱,一旦心情不好,就窩在沙發上吃零食。誠然,美食能夠讓人的心情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放鬆,但如果每次都通過零食來排遣壓力和負麵情緒,實際上是對現實的逃避。不僅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而且對身體也是一種傷害,最終可能發展成暴食症或厭食症。因此,要擺脫依賴食物的心理,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和朋友交流,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培養新的興趣愛好等,更多地建立一些排解煩惱,獲得安全感的渠道。
4依賴手機。
手機本來是人們使用的一種通信工具,但現在有時候讓人覺得不是人們在使用它,而是它在控製人們。很多人因為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頻繁地使用手機。在無意識之中,手機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手機不響的時候,他們也會時不時地拿出來看看有沒有漏掉的電話;來電減少的日子會變得坐立不安;一旦發現自己忘帶了手機,就會變得心煩意亂等等。
依賴手機的心理也許不是什麼嚴重的病症,它隻是人們經常使用手機後產生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不過我們還是要多愛惜自己的身體,盡量為自己營造一個健康綠色的生活環境。不要整天把自己綁在手機上,多去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比如郊遊、看書、看電影等等。以此分散自己對手機的注意力,習慣沒有手機打擾的生活。
5依賴網絡。
隨著電腦和網絡的普及,對網絡有依賴心理的人也日益增多,甚至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依賴網絡聊天、依賴網絡信息、依賴網絡遊戲等等。他們離開了電腦就不知道怎麼寫字,離開了電腦就不能工作,離開了電腦就不能安心睡覺,甚至無法正常生活……網絡上龐大的信息流吸引著人們,使人們從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地瀏覽,有時候一上就是一整天,連自己原本開電腦要幹什麼都忘了。
有些依賴網絡的人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痛苦來自何處,因為這種依賴症的潛伏期很長,很難對自己的病症有所察覺。要想擺脫這種依賴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和家人朋友多溝通和交流,有意識地遠離網絡一段時間,有必要的時候則應去心理專家那尋求幫助。
6依賴其他電子產品。
現代的數碼生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人們的注意力從傳統的傳媒上轉移到新興電子產品上。對於依賴電子產品的心理現象,有一些人開始察覺並本能地進行抵抗。但是,掙紮的結局往往是徒勞的,反而使自己更加困擾,而更大多數的人則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依賴心理。
有些人喜歡躺在床上聽歌、玩遊戲。很多人養成了在睡覺前用電子書看會兒小說,或者用掌上遊戲機玩一會兒遊戲,用MP3聽一會兒音樂的習慣。這種睡眠表麵上好像很沉很香,但實際上質量很差,長此以往會導致人的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心理學家把這種不良的睡眠稱為“垃圾睡眠”,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依賴心理還有很多種,有的人依賴逛街購物,有的人依賴搞衛生,還有的人依賴電視劇。之所以會產生這些依賴,根本原因是人們留戀生活中某些曾經擁有而今已消失的幸福的餘味,又沒有足夠的動力和信心去追尋新的幸福。這種依賴心理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發現自我的獨立性,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誌,使得自己可以不依賴任何外界的力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能幫助我們從這些依賴中解脫出來。畢竟,獨立才有自由,自由是追尋屬於個人的快樂和幸福的重要前提。
(第三節)找回獨立的自我
我們周圍有很多人,他們在感情上從來沒有真正地獨立過。小時候依賴父母,長大了依賴愛情,老了又依賴子女。他們害怕孤獨,害怕選擇,將這種依賴偽裝成“愛”。等他們邁入社會、職場和家庭後,在情感上要求得也會更多:要求堅實的愛情,要求純淨的友情,要求不圖回報的親情……
他們依賴於得到情感,卻又吝嗇於付出情感。要知道,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情感的交流應該是平等的。我們應該以平等心去愛自己和別人,沒有人需要多為別人做什麼,也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做什麼。隻有感情獨立、心靈獨立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愛並付出愛,也才能獲得真正的愛。
學會自立自強
想要從依賴中擺脫出來,首先必須有意識地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比如,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盡量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必須要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從一件件小事做起,讓自己知道沒有別人的幫助自己依然能夠獨立做好一些事情。另外,還需要培養自己忍受孤獨的能力,學會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俞敏洪在十多年前獨自創辦了留學英語培訓學校,開始了最初隻有幾十個學生的充滿了酸甜苦辣的創業過程。在一開始做培訓宣傳的時候,因為沒有資金,他隻能半夜提著糨糊走街串巷地貼小廣告。租賃的教室也很狹窄,教學設施更是簡陋不堪。麵對這種艱苦的條件,他埋頭苦幹,自立自強,不斷認真鑽研,自創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得到了學員們的普遍歡迎,並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於是慕名而來的學員越來越多,教學規模越來越大,教學條件也越來越好了。事後,他在自我總結時說,“做事不能靠別人,要靠自己,任何時候依賴心理都會縮減一個人的鬥誌。”在創業七年後,他的學校占據了全國一半的出國培訓市場,每年培訓的學生數量達到20萬人次以上。這都是他自立自強、努力苦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