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烏藥(1 / 2)

這個周末,天氣倒是真的好,很適合出去閑逛,遠的去不了,就近走走也是好的,約了幾個朋友去天台。頭一天在寒山湖、九遮山信步亂走,一路見花亂開、鳥亂鳴,倒也野趣十足。次日去華頂,同行的朋友中有學中醫的,知我喜愛植物,指著路邊的花花草草告訴我,這是百合、黃精。走不了幾步,他又指著幾株植物說,這是三七參、柴胡。他生於斯長於斯,說起草木,開口就是一個故事。當他手指向一株開大花、長得像牡丹的植物時,我搶先說,這是芍藥。我的草藥知識有限,不過我知道天台山以烏藥、三七參、白術、芍藥、茯苓最為著名,稱天台五藥。芍藥就是其中之一,因花形似牡丹,故識得。

天台山靈氣十足,素有“彌山藥草、滿穀丹材”之稱,簡直就是一座天然的藥材寶地。昔年三國吳大帝孫權就因天台出嘉禾而大赦天下,並改年號為嘉禾。好像藥材出自天台山,就沾了幾分仙氣。宋末台州大才子黃庚,很是推崇天台五藥中的茯苓:“歲外產茯苓,玉色腴且堅。山人屬為藥,至味通靈仙。願言事服餌,身可三千年。”說是吃了天台的茯苓,可活到三千歲。看來,我若想成仙,也要找些天台茯苓服下。

當朋友指著一株不起眼的植物,告訴我這是大名鼎鼎的烏藥時,我頗吃了一驚——仙氣逼人的烏藥,卻生就質樸素淡的外表,這很像曆代隱居天台山的高人,滿肚學問才識,卻隱了真身,藏在民間。

天台烏藥號稱長生不老藥,是五藥之魁,中國民間最早的人神戀傳說之一劉阮遇仙就發生在天台山——東漢時剡縣劉晨、阮肇入天台采藥,在山中迷路,見溪中有胡麻飯,然後遇上了神仙姐姐。這樣的奇遇加豔遇,怎麼不讓男人想入非非、津津樂道呢?書裏並未說劉阮所采為何藥,但天台人信誓旦旦地說,劉阮采的就是烏藥。

百草之中,除了白蛇娘娘所盜的靈芝,或許沒有一種草藥,像天台烏藥一樣,蘊含著天上人間的愛戀。可細想一下,卻又釋然。天台山是佛宗道源神山秀水之地,自《山海經》起,就被稱為靈山,靈異之山長出神神道道的東西,似乎不值得大驚小怪。傳說中,常年服用烏藥可以成仙,便如莊子所言,“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烏藥不似靈芝那般高冷,非得白蛇娘娘費盡周折到昆侖山盜得,它在天台的山野到處可見。過去,天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烏藥,如柴爿花一般尋常可見。鄉野村民,不識它的真麵目,把它砍來當柴燒。當地有俚語,“白背烏藥當柴燒”,謂人不識貨。烏藥的土名就是白葉柴、錢蜞柴、錢柴頭、鹽魚子柴,至於另外兩個名字,一個叫吹風散,一個叫青竹香,太雅了,知道的人反而不多。

烏藥產地甚多,但天台烏藥是其中佼佼者,宋代蘇頌有過評價,烏藥“以天台者為勝。木似茶檟,高五七尺。葉微圓而尖,麵青背白,有紋。四五月開細花,黃白色。六月結實。根有極大者,又似釣樟根。然根有二種:嶺南者黑褐色而堅硬,天台者白而虛軟,並以八月采。根如車轂紋、形如連珠者佳。或雲:天台者香白可愛”。蘇頌是識貨的,他說天台出的烏藥,“香白可愛”,品質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