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花不少,銀蓮花、繡球花、百子蓮、紫芳草、耬鬥花、勿忘我、美女櫻、薰衣草、紫藤、紫薇等等。在我眼裏,紫色帶著陰柔的美。由溫暖的紅色和冷靜的藍色融合而成的紫色,高貴而神秘,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北京故宮又稱為紫禁城,為什麼古人視“紫氣東來”為祥瑞之兆。在唐時,佛道沙門、貴族宮廷流行紫色,限定三品以上官人的官服為紫色。日本皇室也將紫色視為尊貴的象征,紫式部的《源氏物語》裏,美麗高雅的皇後就是住在開滿紫色藤蘿花的宮院裏。
看到紫色的花草,我總覺得道行很深。古人曾經論及什麼樣的花草適合什麼樣的人,比如“浴蠟梅宜清瘦僧”,如此說來,紫色的植物,應該適合文藝女青年,畢竟,它高冷而且神秘。
除了花草,紫色的蔬菜也有不少,茄子、洋蔥、扁豆、紫辣椒、紫秋葵、紫菊苣、紫蘆筍等,都是紫色的。紫蒔藥也是紫色的,雖然它的外表不顯山露水,看上去貌不驚人,還有點土裏土氣——泥土色的表皮,長著稀稀拉拉的“胡子”,簡直就像深山老林裏不修邊幅的老農,但它有著豐盈而神秘的紫色肉身。這類“紅得發紫”的蔬菜,在講究養生的人眼裏,因富含花青素,被稱為“抗衰老功臣”,廣受歡迎。
台州產紫蒔藥,近年來,名頭越來越響,快要趕上響當當的淮山藥了。山藥原名薯蕷,由於唐代宗叫李豫,為避諱而改為薯藥,又因為宋英宗叫趙曙,為避諱而改為山藥。雖然改的名跟原名已大不同,卻也更接地氣。紫蒔藥是山藥的一個地方品種,台州的黃岩、天台都產紫蒔藥,黃岩還是中國紫蒔藥之鄉,所產的紫蒔藥,肉質紅中帶紫,當地人驕傲地稱之為“紫色人參”。既是人參,功效自然高出別的蔬菜一大截。手頭剛好有《本草綱目》,翻了一下,說蒔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還說它能補五勞七傷,開達心孔,多記事,強筋骨,治虛熱勞嗽等一切陰虛之征,如此說來,這紫蒔藥簡直算得上藥食同源了。
秋風一起,秋意一濃,時令一到霜降前後,紫蒔藥就可開挖了。周末的時候,山裏的朋友呼我去做客,這個時候,天高雲淡,山鄉的空氣中有微薄的涼意,走在山間,心情總是無端的愉快。路旁的紅寥、蘆葦,迎風跳著搖擺舞;柿子掛了果,像火紅的小燈籠,照得山鄉喜慶而明亮;烏桕樹骨骼清奇,掛著一串串魚眼大小的白籽。春天時種下的紫蒔藥,經過陽光、水分的滋養和時間、勞力的鋪墊,到秋天就有了沉甸甸的收獲,這樣的勞動場麵總讓我感動。我很想對著紫蒔藥念一句詩:“什麼季節,你最惆悵/放下了忙亂的籮筐/大地茫茫,河水流淌/是什麼人掌燈,把你照亮……”
下山時,朋友送了我一箱紫蒔藥。因為常出差,家裏開夥少,時間一長,幾株紫蒔藥發了芽,我索性把它養在石盆裏,當水培植物。這紫蒔藥長得很快,沒幾日,書桌一角就被綠色占領了。紫蒔藥原本就是蔓性草本植物,大凡蔓生的植物,都是攀緣的高手,有些地方還把紫蒔藥與淩霄花、爬山虎一起,作為攀緣柵欄的垂直綠化材料。看到家中這生機勃勃的綠色,感覺這紫蒔藥,不但是種在山郊野外的蔬菜,簡直還是宜室宜家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