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嚴懲不貸,大誅貪官。以往案件,犯員不多,誅戮較少,這次卻迥然不同,斬殺劣員之多,空前罕有。四十六年七月三十日,乾隆帝下諭,命將王?望立即正法,令勒爾謹自盡,將王廷讚絞監候。他列舉諸人之罪說:勒爾謹、王?望、王廷讚等捏災冒賑、侵蝕監糧、通同舞弊營私各款,已經查明。“今諸弊已露,若再不辦,是朕不能懲貪察吏,朕豈肯受此。從前恒文、方世、良卿、高積、錢度等,俱以婪贓枉法,先後伏誅,然尚未至侵蝕災糧,冒銷國帑至數十萬金,如王?望之明目張膽肆行無忌者。王?望由知縣,經朕加恩用至藩司巡撫,乃敢負恩喪心至此,自應立正典刑,以彰國憲。王?望著即處斬”。勒爾謹對王?望私收折色冒賑婪贓一案全無覺察,且已亦收受屬員代辦物件,一任家人從中影射侵肥,其原已因“平回”之事失誤判處斬監候,現賜令自盡。王廷讚以微末之員擢至藩司,接任之時,對王?望之違法行為不據實參奏,且效尤作弊,雖未收受屬員銀兩,亦派屬員買物,並加收心紅紙張銀兩,又始終匿飾此案,不吐實情,但念其守城微功,免予立決,加恩改為絞監候,秋後處決。後於九月絞決。《清高宗實錄》卷1137,頁46、47、48,卷1140,頁21.
八月十八日,他又下諭,將侵冒帑銀“監糧”銀二萬兩以上者,立即正法,二萬兩以下者“問擬斬候,入於情實”,一萬兩以下各犯,亦問擬斬候,到時候請旨定奪。《清高宗實錄》卷1139,頁10.九月十五日他再下上諭,對各犯作了具體處理:侵冒監銀二萬兩以上的程棟、陸瑋、那禮善、楊德言、鄭陳善、蔣熏熹、宋學淳、李元椿、王臣、許山鬥、詹耀、陳鴻文、黎珠、伍葆光、舒攀桂、邱大英、陳澍、伯衡、孟衍泗、萬人鳳等二十人,冒賑雖不及二萬兩但侵欺了建倉銀兩之徐樹、陳韶等二人,判為斬監候,入於本年勾到情實官犯內辦理,派刑部侍郎阿揚阿前往甘省,會同陝甘總督李侍堯,傳旨曉諭,監視行刑。侵冒銀一萬兩以上的閔元、林昂霄、舒玉龍、王萬年、杜耕書、楊有澳、李本楠、彭永和、謝桓、周兆熊、福明等十一人,以及冒賑不及一萬兩但侵欺了建倉銀的成均、王旭、陳金宣,宗開煌等四人,判為斬監候,免入本年秋審,牢固監候,聽旨裁決。哈密通判經方侵吞帑銀十五萬餘兩,立即處斬。其餘侵冒銀一千兩以上九千兩以下的尤永清等二十六人,俱判為斬監候,於明年秋審時請旨辦理。通計到十月,陸續正法者共五十六名貪官,免死發遣者四十六人。一次就斬殺絞決、發遣這樣多的貪官,在清朝還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