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樣的場麵倒是曹操沒能預見的。他沒有想到,一件小小的錦袍竟然會引發軒然大波。解鈴還須係鈴人,作為主導者,曹操必須來解決爭端。
曹操哈哈一笑,道:“我隻不過是想看看你們的箭術,怎麼會舍不得一件錦袍!”當即命令,給射中紅心的將士們每人賞賜蜀錦一匹。想穿錦袍的,自己回家做去吧。
曹操的做法看似“和稀泥”,但卻是有效地消弭爭端的好做法。否則,今日的錦袍之爭,將為未來的團隊合作留下陰影。
一場鬧劇,就此歡快收場。
看罷武鬥,曹操又起了文興。他對諸位文官說:“諸位都是飽學之士,今日登此高台,為何不寫佳章,以紀一時之勝?”眾文官紛紛響應。曹操覽畢,不由也詩興大發,說:“待我也來寫一首《銅雀台賦》。”詩以言誌。從一個人所寫的詩句裏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胸襟與氣度。
曹操提筆寫道:“吾獨步於高台兮,俯觀萬裏之山河。”
起首這兩句,文采斐然,氣度不凡,一派指點江山的雄心傲態躍然紙上。眼看又一文壇絕唱就要誕生,侍從來報:“東吳派華歆為使者,來表奏劉備為荊州牧。孫權已經將妹妹嫁給劉備,現在漢上九郡大多已經歸於劉備。”
曹操聽了,手上毛筆頓時掉在地上,滿腔詩情,全化作無。曹操的《銅雀台賦》就此胎死腹中,因此後世人隻知有曹植之賦。
程昱從未見過曹操如此慌亂,驚問:“丞相,您在千軍萬馬之中,矢石交攻之際,未曾心慌意亂。為什麼今日聽到劉備得了荊州,竟如此動容呢?”
曹操對劉備的認識經曆了好幾個階段。起初他從劉備的忍讓徐州和計殺韓暹、楊奉的行為中判斷此人不可小視,是一個難得的英雄。但後來劉備的韜光養晦又成功欺騙了曹操,讓曹操以為此人也不過爾爾。隨後劉備瞅準時機逃離許都,公開與曹操對抗,在得到徐庶和諸葛亮後,更是數次擊敗曹操,這再次讓曹操刮目相看。曹操也終於認清了劉備的真麵目,並將這個打著皇叔旗號,動輒以天子密詔來對抗曹操的天子明詔的人視為最重要的對手。
曹操說:“劉備,我一直沒有錯看他,這可是人中之龍啊。以前一直沒有得到水,現在有了荊州,等於是困龍入了大海,我怎麼能不心驚呢?”
程昱聽了,對曹操的判斷深以為然。
孫劉結盟,孫權為劉備討封職位,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這也是明確向曹操宣示,赤壁之仇,你就別惦記著了。要是你還想打我們的主意,我們聯合起來還會狠狠揍你。
曹操有些憂慮,問計於程昱。
程昱說:“雖然孫劉結成聯盟,但也不是無縫可鑽。我們也可以想辦法讓他們自相殘殺,從中漁利。”
曹操想起了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的情況,知道聯盟確實是靠不住的,也就連連點頭,靜聽程昱的下文。
程昱說:“丞相不如留下華歆在朝中重用,同時封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這兩個郡,現在全部在劉備手中,東吳一直憤憤不平,想要奪回。丞相給周瑜、程普封官後,東吳更加想要回這兩塊地盤。這樣,孫劉之間必然會陷入紛爭。隻要他們互相火並,我們就有機會雪赤壁之恨了。”
曹操大喜,立即一一采納。
這個華歆,真是交了狗屎運了。他本來是孫權派來當間諜的,卻因為引發孫劉競鬥的需要,而一步登天,受到了曹操的重用。華歆當即改換門庭,一心為曹操效力,後來他官至太尉,為曹氏代漢自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引發不同群體之間的競爭是多麼的容易啊,隻要為他們設定一個共同的目標就可以了。
周瑜本來就對劉備、諸葛亮搶了赤壁大戰的勝利果實大為不滿,受了“朝廷”之封後,更是日夜苦思要奪回自己的領地。
諸葛亮卻又針對此設計,氣死了周瑜。劉備方雖然一時占了上風,得了便宜,但也埋下了孫劉不和、自相火並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