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安嶺的表現,注定讓楊海大吃一驚。
安嶺一進入鶴樁狀態,整個人就如一隻優雅而謹慎的白鶴一樣。這其實是安嶺的一個發明,既然站鶴樁隻需要考慮到呼吸,那自己此前在學校裏練就的“一心二用”本領豈不是浪費了?
而安嶺覺得,佛教裏講的“觀想”應該是適合自己這種狀態的,也即他在站鶴樁時,一半意識注意掌控呼吸,另一半意識則可“觀想”白鶴的狀態與形象。
安嶺自己也沒想到,他的這個“觀想”正契合天地大道。鶴在傳統道家裏有重要地位,在道教典籍裏,鶴就是仙鶴,是長壽、吉祥、優雅的象征。
而安嶺的觀想,正好將自己的呼吸控製到符合天地大道的狀態,也即鶴的呼吸頻率的狀態。這種狀態,不但有利於鶴樁的修煉,更有利於內功的增長。
至於這種“一心二用”的鶴樁,能夠站多久,安嶺其實已經不注重了。
安嶺可以不注意,但師父楊海卻特別在意。因為天賦或什麼原因,楊海的宗鶴實際上也沒學到家,隻是在青山縣這塊地盤上算是頗有實力。
這種功夫沒到家的狀態,會呈現兩種情形,一種是沒學到高深的,但對於最基礎的功夫卻相當了解;另一種則是所有的都馬馬虎虎,說不上好,說不上精。
楊海屬於前一種。基礎不錯,但高深的東西卻沒學到。原因是多方麵的,叫化子師父去世得早,另外楊海自身文化水平較低也是個原因。
古人說,窮文富武,意思是窮人想要改變命運隻能靠讀書,唯有那些富裕之家才可能練武,因為練武就意味著大量的消耗,譬如要吃好的,沒錢能買來富有營養的食物麼。
窮文富武四個字,造成了人們認識上的一個誤區,以為但凡練武的人,都是五大三粗之輩,有如江湖中那些殺人如麻的土匪什麼的,沒什麼文化。
這種理解極端錯誤!
江湖中的土匪,如果沒有文化,隻能說是靠一身蠻力或天賦的低層土匪,真正學武的人,或那些武學大家,或正規門派的弟子,有幾個沒文化?你能說華山派的令狐衝沒有文化?事實上,沒文化的人想要把武練到高深處也不太可能,因為那招式、功法等,你就理解不了啊是不是?
所以窮文富武實際是指窮人隻有學文一條路根本練不起武,而富人則是文武皆可,條條道路通羅馬。
問題是楊海家族早年,基本屬於文盲,完全是因為善舉讓叫化子傳了其幾年功夫。所以這先天便有所不足。
好在叫化子在閑聊時也給楊海傳授了一些東西,譬如“突破極限”就是一例。
安嶺站鶴樁,心思根本沒在樁上,而在於呼吸,而在於觀想。這種情況要麼極為糟糕,成為四不像,要麼物我兩忘、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