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深處的新化山民,有些古老的年俗。進入臘月,家家為了砧板肉而奮鬥。大人商議和準備殺年豬的時間,確定屠戶、醃年肉的日子、熏年肉的時間及煮砧板肉的柴火。
俗話說:“大人望插田,小孩望過年。”家中的孩子最為急切的就是過年,他們忙著準備柴火,等著過年。大年夜是梅山山民送往迎新的日子,也是梅山家庭最忙碌的時刻。他們對過去的一年要做個總結,對新一年的到來要準備最好的食物款待客人,特別是新年吃的年肉,最需認真。
年肉是一刀豬屁股尖子肉,大概二十多斤。屠戶殺年豬,開膛破肚之後,到砍肉的時候,就要問家庭主婦,年肉怎麼個砍法、醃法,不能有絲毫馬虎和差錯。家庭主婦首先選定帶尾巴的一邊,根據豬的大小不一,決定年肉的長短。三百斤左右的年豬砍二十斤左右,一百六七十斤的年豬砍十五六斤。屁股尖子肉是豬身上精肉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肉厚實,精肉成塊,脂肪少。有姑娘、小夥子的家庭,主婦就要求連肘子一起砍在年肉上。
肘子是梅山山民款待客人的最高禮物,嫡親親屬上門拜年,必須用肘子款待;去年結婚的小夫妻,新郎去親戚家拜新年,必須以肘子款待。其次,肘子是春節初一早飯上的主菜,一家人要為肘子動刀,分割肉皮或者精肉,吃開門紅。
年肉一般是一塊整肉,從來不切碎。聰明的主婦,在屠戶砍肉時,就要屠戶在肉心均勻地切幾條縫,劃開精肉,留肉皮處相連,縫與縫之間一寸多寬。在醃製的過程中,直接把鹽擦到刀口上,讓鹽水沁入肉裏,達到快速醃製的效果。醃三天左右,把還滴鹽水的年肉掛上灶膛的橫梁,就著柴火煙子熏烤,半個月左右,年肉的肉皮熏得金黃黃,肉上結滿了煙塵,就成了完美的年肉。
年肉是春節半個月(初一至元宵節)裏的主打菜,每餐都要一大菜碗上桌,擺給客人看。無論客人吃不吃,都要有一碗充數。講究的家庭,在春節期間不吃新鮮肉,也不再煮臘肉。
梅山山民為了忙團圓飯,除夕那天一天三餐改為兩餐,或者改到中餐吃團圓飯。早飯過後,山民就準備殺閹雞,這是團圓飯的主菜,每家每戶都會做這道菜。新年初一,家中養土雞的山民,是不吃雞肉的。團圓飯其他的菜蔬,一般有豬肚子、整魚、豬腰子等六大碗菜,從來不吃七碗八碗,可以做九碗或更多。
飯後,全家人準備過年。家庭主婦掃地,家庭主男挑水、劈柴。大人把鍋刷洗幹淨後,煮年肉的活就交給小孩,由他們生火煮肉。
熏黑的年肉,在溫水裏洗去煙熏的痕跡。多用生鐵鍋煮年肉,如果鍋小,就順著刀痕切成兩三塊;鍋大,直接整塊放進鍋裏煮。在生起的柴火上,多加幹柴,火力猛,速度快。有條件的家庭,還會燒幾根楓樹柴,煮出來的年肉會香些。煮上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鍾,主婦用筷子試試,可以插進肉皮裏,就不要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