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心理世界(8)(2 / 3)

首先你需要質疑醫生的診斷。狂躁抑鬱症是精神病學的一種專業標簽,指一種雙相性情感障礙。它的診斷需要有典型的躁狂與抑鬱發作,具有心境與環境不協調、社會能力和工作能力受損,病期缺乏對病症的認識和自我協調能力,睡眠減少,易激惹、抓狂與自殺,誇大與自貶,話語多與沉默寡言並存或交替出現。一個典型的狂躁抑鬱患者並不需要告訴別人,相反,恰好是被別人發現而自己卻不自知。不過,醫學統汁認為,人群中大約有百分之十的人有雙向情緒色彩,是否給予臨床診斷還要看是否影響了當事人的社會生活與人際關係。

其實,每個人的情緒曲線都有一種興奮與沉鬱的變化周期,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把情緒的變化周期(頻率)和變化的幅度(強弱)看成兩個參照軸,人的情緒狀態分為四種類型:波幅小,情緒周期交替快者是活潑型;交替慢的足沉穩型;交替快,情緒波動大,給人的感覺就是戲劇型人格,喜怒無常,好在是大體平衡;周期慢,波幅大,被人感覺此一時、彼一時,這是一種躁抑色彩。後兩者給人的感覺是不穩定。

我有個朋友,每年3月到9月,是他的沉鬱期,不愛讀書,整天睡覺,上班懶懶散散,工作馬馬虎虎,而9月到第二年3月,是他的興奮期,“十處打鑼幾處在”,什麼事都來瞎摻和,哪兒都聽得見他的歡聲笑語,讓人愛恨交加。我們常調侃他是夏眠動物,天氣變冷精氣神倒來了。奇怪的是,他自己倒很認同,從不把自己當另類,結果是我們也隻好認同,權當是他的個性特征,久而久之,離了他還不行,覺得生活中少了一筆亮彩。

輕蹀是上帝給這一類型人的禮物,作為補償,上帝也會拿走他們幾個月的快樂,讓他們處在惡劣的心境中。

雙向情緒色彩也許是個更貼切的,不易引發你不良聯想的標簽。它隻是人對環境的適應問題,而非一個醫學問題。比較有意思的是輕躁狀態,這差不多是生命能夠在非人性化的、壓抑的環境中能夠不靠藥物就能免費得到的完美體驗。具有這種特質的入充滿對世界的好奇,總是樂滋滋的,哪怕誰家花盆被風吹落砸在頭上,瞬間的憤怒後喜悅又會控製他。這樣的人到一個社交環境是個良好的潤滑劑,幽默、風趣、逗人發笑、耍小聰明,哪兒都有他的身影。這樣的人學習效率極高,在心境不良下欠下的半學期功課,短短一兩周不吃也不睡地補完,考試成績能出奇的好,讓那些勤勤懇懇的學子們氣得吐血,讓老師大跌眼鏡。他們是創造奇跡的人。

輕躁是上帝給這一類型人的禮物,作為補償,上帝也會拿走他們幾個月的快樂,讓他們處在惡劣的心境中。如果我們不想保持雙向情緒,那麼在快樂到來時我們就要自覺節製,不讓喜悅那麼集中、快速地勃發出來。心境低落的時候我們自覺地增加活動,不戀床,電不回避人際交往,讓情緒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得到恢複。當然,渴望奇跡的人不必這樣做,但不變的哲學是,快樂是需要痛苦平衡的。

情緒的宣泄對每個活著的人都很重要,古人也有借酒消愁、長歌當哭的情懷。人們對情緒舒展的多種特色,構成了人文社會情緒行為的多樣性。比如:謙謙君子生氣的時候能去找人理論、打架;行為規矩的人去抽煙喝酒;生活節儉的人胡亂花錢……人對情緒的宣泄大多與自己的禁忌有關,平時最忌諱什麼,傷心起來就專幹什麼。你一不高興就胡吃海塞,那減肥自然是你日常最關心的事,所以生氣的時候貪食就成為懲罰自己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