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批評性的報道,果真引起強烈的反響。許許多多報紙、網站加以轉載,方方麵麵的人士對《悲壯的兩小時》提出批評,其中包括航天專家。
《上海新書報》在2004年3月17日發表了記者許嘉俊題為《課文作假,無知還是獵奇?》一文,報道了航天專家以及出版社、教師的意見:
正當楊利偉在注冊商標、“神舟”5號炙手可熱時,卻有讀者向本報投訴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五冊中關於前蘇聯航天悲劇的一篇課文是偽作。
據悉,這篇名為《悲壯的兩小時》的課文講述了前蘇聯宇航員科馬洛夫1967年駕駛“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途中遇到無法排除的故障,並在飛船爆炸前的最後兩小時裏與領導和親人壯烈告別的場景。
記者與上海市宇航協會高級工程師李必光取得了聯係。李必光仔細閱讀文章後告訴記者,該篇課文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1.科馬洛夫是在1967年4月23日駕駛“聯盟一號”升空的(課文原文:科馬洛夫在8月23日一個人駕駛“聯盟一號”);
2.飛船進入軌道後,由於太陽能電池板發生故障,飛船隻能使用一半的電力,飛船內的部分儀器無法正常工作。“聯盟一號”在繞地球飛至第18圈的時候,在自動返航無效的情況下,科馬洛夫啟用了手動返航(課文原文:飛船圓滿完成了任務,勝利返航);
3.由於飛船在返航途中不斷旋轉,降落傘與備用降落傘均無法打開,所以“聯盟一號”墜地即發生大爆炸。飛船從進入大氣層到墜毀,大約用了半小時(課文原文:“聯盟一號”由於無法排除故障,不能減速,兩個小時後將在著陸基地附近墜毀);
4.蘇聯在60年代發射“聯盟一號”是為了爭奪太空霸權。作為一次絕密的行動,不可能有全國直播,更不可能在直播中透露飛船失事的真相。關掉聲音也不能防止泄密,因為懂唇語的人完全可以明白科馬洛夫在說什麼(課文原文:由於科馬洛夫講述的內容關係到國家機密,指揮中心暫時關掉了電視直播的錄音傳遞。全國電視觀眾隻能通過屏幕觀看他無聲的形象。“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麵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5.五六十年代的宇宙飛船與地麵通訊是通過無線電聯係的。要想實現無線電直播,飛船必須在本國上空。與地麵實現電視直播,是90年代才有的技術,比如“神舟”5號。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圈隻需一個半小時,怎麼可能和地麵持續直播70分鍾?(課文原文:彙報整整用了70分鍾。)
記者又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取得了聯係。人教社總編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但教材出現錯誤並非什麼新鮮事,明年修訂教材的時候會改。再說教材都是教委審核通過的,人教社沒有責任。
北京一位老師認為:這篇文章被選入教材,要麼是編者無知,要麼是在追求形式主義。愛國主義並不是一種形式,它必須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想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光靠一篇虛假的愛國主義文章是毫無用處的。激發愛國主義,最重要的是激發民族情結,要讓學生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這才是真諦。現在看來,這篇文章純粹是獵奇!作為老師,我會和學生說清楚課文的真實性,並引導學生們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查資料,這也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這篇批評性的報道還引出對於中學語文課本其他課文的批評。批評引發了對於中學語文課本編選工作體製的討論。教育專家、中學教師、中學生以及出版社編輯參加了討論。有人調侃地指出,中國也存在“教科書”問題!
其實,關於中國“教科書”問題的大討論,反映了在中國改革進程中,中學語文教科書跟不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悲壯的兩小時》所暴露出來的,僅僅是冰山的一角。中學語文教學必須進行深刻的改革,中學語文教科書必須進行深刻的改革。
§§九、追蹤采訪何智麗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