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每一個孩子都能寫作》(3 / 3)

多讀,多看,多寫,多改,多思,這“五多”是寫好作文的關鍵。長期堅持這“五多”,作文征途上的千難萬險就會化為坦途、通途,思路變得通順,高考的時候就能一瀉千裏,寫出好文章。哦,如同陳藝偉所說的那樣,“青春的時光,新鮮的美麗,鋒芒畢露的才氣,聰慧伶俐的自信”,全都凸現在高考作文之中。

細讀這本書,向“高考狀元”們取經求寶。當你也從“五多”中掌握作文秘笈,那時候,你會同樣舒心地說:“作文,不過如此”!

“寫作快速反應能力”的又一次測試

我在答《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問中所提到的作文是對“寫作快速反應能力”的一次測試,因為高考作文必須限時限刻完成。通常,“寫作快速反應能力”被視為記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其實,作家不隻是篤篤悠悠寫長篇,也應該能夠寫“急稿”。

我曾經有過多次寫“急稿”的經曆。寫急稿,是對快速思維、快速寫作的考驗。在2004年8月雅典奧運會期間寫的“急稿”,為了搶時間,甚至是在事件尚未發生之前“超前”完成,而後來的比賽結果果然如此,被朋友們傳為笑談。

那是在雅典奧運會金牌爭奪戰如火如荼之際,2004年8月21日,周六,我接到《新民晚報》畫刊部主任嚴建平的電話,約我寫評論文章。

寫什麼呢?當我正在考慮之際,8月22日,周日,上午我又接到嚴建平電話,希望我今天就交一篇稿子,最好是新聞性強一些。

我思索了一下,當天的奪金新聞之中,以女子乒乓單打決賽最引人注目,何況我對於中國女子乒乓向來關注,所以我就決定寫一篇關於女子乒乓單打決賽的評論。然而,女子乒乓單打決賽是在北京時間晚七時進行。如果等到決賽結束再寫,就會太晚。

也真巧,乒乓球的比賽都在北京時間晚七時左右進行。我呢,那時候剛吃過晚飯,總是要看一下晚上七時播出的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節目。在奧運會期間,我就改看乒乓球比賽。我看過中國女子乒乓選手張怡寧在半決賽時擊敗韓國金景娥的直播,又看過她與王楠一起戰勝韓國李恩實和石恩美奪取女雙金牌的直播,我看出“冷麵殺手”張怡寧的不凡實力,堅信她必定能夠在女單決賽中戰勝朝鮮金香美。於是,我在上午“提前”寫好了評論《“冷麵殺手”的威力》。下午稍作修改之後,用E-mail發給了在報社加班的嚴建平。

往日,這樣時效性很強的稿子,用快遞傳送都嫌太慢,通常是用傳真。不過,報社在收到傳真之後,還必須排字。如今,用E-mail發送實在太方便了,不僅立即送到,而且省去了排字程序——當然也就避免了排字過程中產生的錯字、漏字。

嚴建平看後,非常滿意,當即拚入版麵——盡管這時候離女子乒乓單打決賽還有四五個小時。

晚七時,我理所當然地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央電視台五頻道在雅典現場直播女子乒乓單打決賽。就在這時,東方電視台的朋友來訪,我們一起看直播。在開頭兩局,雙方爭奪激烈,但是張怡寧畢竟實力超過金香美,贏了。進入第三、第四局,如同風卷殘雲,張怡寧都以十一比二的絕對優勢取勝。

在第三局與第四局中間休息之時,我上樓把電腦打開,做好準備。第四局結束,看著張怡寧笑了,我就趕緊把交戰的實況以及“張怡寧笑了”補入文章,用E-mail補發給嚴建平。

嚴建平收到之後,在電話中說:“明天見報。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就這樣,我的評論《“冷麵殺手”的威力》,刊載於翌日的《新民晚報》。

當然,雅典奧運會對於晚報而言,處於新聞劣勢——因為雅典時間比北京時間晚五小時,所以雅典的比賽通常在北京時間淩晨二時前結束,日報可以搶先一步全麵報道賽況,而晚報則隻能“落後”於日報。這與悉尼奧運會不同,那時候晚報領先於日報。

不管怎麼說,這篇評論在翌日發表於《新民晚報》,也算是趕上了新聞的鑼鼓點。新浪網當即轉載了我對張怡寧的評論。見報時,唯一的改動是刪去了我文章中提到的何智麗。

事實表明,我對於張怡寧的實力的判斷完全正確。就在這篇評論見報的8月23日當晚,奧運會男單決賽在雅典舉行。中國選手王皓以2:4不敵韓國的柳承敏,失去了金牌。這篇“急稿”《“冷麵殺手”笑了》全文如下:

這幾天傍晚,通過電視現場直播,我的目光鎖定在雅典的加拉特斯奧林匹克館,注視著中國女乒的奪冠之路。

進入女單半決賽的四名選手之中,隻有一名中國運動員張怡寧。中國隊能否殺出重圍,充滿懸念,充滿驚險。中國隊希望全在張怡寧這個頭一回參加奧運會的乒乓小丫身上。張怡寧終於不負眾望,把奧運會的乒乓女單金牌收入囊中。

張怡寧不苟言笑,人稱“冷麵殺手”。她的獲勝,除了她的技術全麵這一“硬功”之外,還在於“軟功”——心理素質過人。她在場上是那麼的沉穩,給了我難忘的印象。其實,44歲的射擊老將王義夫、29歲的女羽單打張寧能夠奪金,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心理素質好,而中國體操隊連連失手,男子雙人跳水“故障”,皆由於“軟功”欠缺。

22歲的北京姑娘張怡寧剪著短發,瘦瘦的充滿稚氣的臉,平平常常,倘若走在大街上,仿佛是個高中生。麵對電視鏡頭,她言語不多,一句是一句,從無狂言,從不誇口。正是這位喜怒不形於色的沉靜女孩,在雅典為中國女乒力挽狂瀾。

這一回,上屆奧運會女單冠軍王楠出人意料,敗在那位戴著鑽戒、項鏈、耳墜上陣的新加坡小姐李佳薇板下,引起極大的震動。王楠失利的陰霾未散,女雙開戰。張怡寧與王楠出戰韓國“雙恩”——李恩實和石恩美。我聚精會神觀看了這場比賽。張怡寧以“冷麵”出現在電視畫麵上,不急不躁,見機搶攻得分,與王楠一起以四比零輕取對手,為中國代表團奪取了第十五枚金牌。

然而,由於牛劍鋒、王楠的失利,張怡寧單槍匹馬殺入女單半決賽,形勢異常嚴峻。在我看來,張怡寧與韓國金景娥的半決賽之戰,極富“觀賞性”。金景娥是削球名將,像“牛皮糖”一樣黏糊。擅長快攻的張怡寧麵對這樣的“軟磨對手”,性急吃不得燙粥。張怡寧凸現了她的耐心,不打速勝戰,而打持久戰,好多次跟金景娥拉鋸達二十個回合,這才瞅準機會猛抽得分。張怡寧終於以四比零把金景娥淘汰出局,進入決賽。

很遺憾,張怡寧決賽的對手,不是新加坡的李佳薇,不能為王楠報一箭之仇。不過,在與李佳薇交手中勝出的朝鮮金香美,不僅正、反手都很好,而且據說心理素質極佳,可以說是“硬功”、“軟功”都不錯的選手。金香美不可小覷:在2002年釜山亞運會上,金香美曾在乒乓球女子團體賽中擊敗當時排名世界第一的王楠。在這次奧運會上,在女單1/8決賽中,金香美藍衫輕舞,以四比零輕鬆地“刷”掉了中國猛將牛劍鋒。

張怡寧披掛上陣迎戰金香美,以旋轉球對付金香美的速度,贏得那麼輕鬆:四比零!如果說在前兩盤,金香美還掙紮了一下,到了第三局、第四局,金香美慌了,這兩局都以二比十一敗北。當張怡寧獲勝之際,我見到這位“冷麵殺手”露出燦爛的笑容,笑得那麼開心,笑得那麼自在。她頻頻向在場的觀眾報以飛吻,像孩子一樣投入教練陸元盛懷裏。觀眾們這才吃驚地發現,原來張怡寧也會笑!

張怡寧成為本屆奧運會上惟一奪得兩枚金牌的中國運動員。當她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采訪時,透露了一個細節:“上場之前跟對方握手的時候,她的手是冰涼的,我一看,她非常緊張。”這表明,外電宣稱的金香美“心理素質極佳”並非如此,在沒有開打之前,金香美先輸了“軟功”。交手之後,張怡寧的如虹氣勢,壓得對手喘不過氣來,打得對手一敗塗地。

雅典奧運會意味著中國女乒換帥,後起之秀張怡寧取代29歲的老將王楠。從1987年第39屆世乒賽采訪何智麗以來,我一直關注著中國女乒的命運。中國女乒的“主帥”從何智麗到陳靜、鄧亞萍、喬紅、王楠。不久前我在上海會晤在日本大阪當教練的何智麗,而陳靜在台灣呆了十年之後重回大陸開辦乒乓學校,戴著方框眼鏡、講一口流利英語的鄧亞萍進軍博士,喬紅則忙於培養中國乒乓小隊員人稱“喬姐”,王楠也馬上麵臨退役。從王楠手中接過接力棒的張怡寧,絲毫不遜色於她的那些前任。“冷麵殺手”張怡寧在雅典連奪雙金,表明了中國女乒後繼有人,“國球”仍在熠熠生輝。

這篇“急稿”在見報時,惟一的修改就是何智麗的名字被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