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能方能圓,手段決定身段(2 / 3)

一個照顧孫臏的小男孩從龐涓的仆人那裏得知孫臏被判髕刑是龐涓所害,而且等孫臏把兵法寫完,龐涓就會殺害他,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孫臏,孫臏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孫臏當著小孩兒及兩個衛士的麵,忽然大叫一聲,昏倒在地,大嘔大吐,四肢亂顫,兩眼翻白。醒過來後,神態恍惚,大罵不止:"你們為什麼要用毒藥害我?"罵完,抓起花費大量心血,好不容易寫成的部分《孫子兵法》扔到火盆裏,不一會兒,《孫子兵法》化作了灰燼。

龐涓得到消息後急忙跑來,隻見孫臏渾身上下髒不忍睹,又趴在地上,忽而嗬嗬大笑,忽而磕頭求饒,完全是一副瘋癲的樣子。見龐涓進來,孫臏爬上前來,抓住他的衣服,連連磕頭道:"鬼穀先生救我!鬼穀先生救我!"

龐涓懷疑孫臏是在裝瘋,於是令人把他扔到豬圈裏。孫臏全身汙穢不堪,披頭散發,在豬圈裏爬來爬去,又哭又笑,還把豬屎抓到嘴裏吃。

龐涓見孫臏這樣,以為他真瘋了,便不再懷疑他,對他放鬆了警惕。

有一天孫臏得知齊國的使者來到了大梁,便偷偷地爬到了齊國使者的住處,向齊使訴說了自己的遭遇。齊使覺得孫臏是個人才,就把他偷偷藏在馬車裏,帶回了齊國。

孫臏到了齊國後,做了將軍田忌的門客。後來通過"田忌賽馬"得到了齊威王的賞識,被拜為上卿。

公元前354年,龐涓率大軍攻打趙國,趙國不敵,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前去救趙。田忌采用孫臏"圍魏救趙"的計策,率軍攻入魏國,向大梁進軍。龐涓得知齊軍攻入魏國,趕緊撇下趙國,回師救援。魏軍在回撤的途中,被以逸待勞的齊軍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前342年,龐涓又率大軍進攻弱小的韓國。韓國不是魏國的對手,就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仍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前去救韓。孫臏這次還是用上回的計策,把魏軍引回,然後用"減灶法"麻痹龐涓,並在馬陵道設下了天羅地網。龐涓率軍趕到時,正中了孫臏布下的埋伏,一時間齊軍亂箭齊發,魏軍死傷大半。龐涓見敗局已定,無力回天,於是拔劍自刎而死。

孫臏本來打算和龐涓同朝為官,創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不想自己的才能被龐涓所妒,險些招來殺身之禍。這個時候,聰明的孫臏沒有慌亂,而是采取裝瘋的策略,騙過了龐涓,後來還報了大仇。

智者永遠不會將自己的真正實力完全暴露在眾人麵前,更不會暴露自己的目標,他們懂得將自己的鋒芒掩藏起來。

人生好比一場戰鬥,無論在商場中,還是朋友之間,都要學會隱藏自己,適當地埋伏自己,隻有學會防守,才能在保護傘中韜光養晦。所以智者首先做的就是保存自己的實力,這樣他們才能在帷幄之中運籌進攻的策略和等待進攻的時機。

總之,裝瘋賣傻隻是佯裝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委曲求全,保存實力,獲取最大的利益,更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表現,隻有這樣才能有機會轉敗為勝。

平常心下的"不平常"在官場中,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隻有這樣你才能理智地處理突發事件,才能不給對手機會,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在官場上能夠如魚得水的人,通常都擁有一顆"平常心",遇到任何變故都能鎮定自如地處理,化解一次次爭鬥,從而保住性命,進而有所作為。然而光有平常心還不夠,還要在平常心的後麵隱藏著"不平常"。表麵的平常是為了結果的"不平常"服務的,人應該另有所圖。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政權,托古改製,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綠林、赤眉兩支義軍適時而起,舉起了反抗王莽的旗幟。劉秀的兄長劉是最早反抗王莽的,他作戰勇敢,威名遠揚,受到了百姓和軍士的愛戴,但同時也引起了更始帝劉玄的猜忌,特別是在昆陽大戰後,更始帝對劉、劉秀兄弟起了殺心。

公元23年,更始帝設計殺死了劉秀的哥哥劉,並打算將劉秀也殺掉,以除後患。劉秀得到消息後,內心雖然十分悲痛,但沒有顯露出來,他要打消更始帝對自己的猜疑,不然定會招來更始帝無情的殺戮。

這天,更始帝擬好聖旨,準備召回劉秀殺掉他,但突然得知劉秀不召而至,便想找個借口,名正言順地殺掉他。於是,更始帝馬上宣劉秀上殿。

劉秀來到大殿,恭恭敬敬地行三拜九叩大禮,伏地道:"陛下,微臣沒有追隨陛下左右,沒有盡到督察臣兄劉的職責,致使劉大逆不道,冒犯了陛下,臣以為劉罪有應得。微臣願竭盡全力,效忠陛下,以補兄長之過。"

劉秀的這一招令更始帝及大臣始料未及,他們本以為劉秀會為其兄申冤,沒想到他卻來請罪,更始帝抓不住把柄,隻好說道:"念在同族的分上,你就替劉收屍吧!"

"謝陛下!"劉秀謝完恩,退出了大殿。劉秀來到哥哥劉的府上,見侄兒和嫂子哭得像淚人似的,心裏如刀割一般,但由於兵丁雜役在場,不便顯露出自己的真實感情來,就對嫂子和侄兒說:"劉大逆不道,既已被誅,沒有什麼好悲傷的。當今聖上皇恩浩蕩,沒有連帶他人,就該知足了。我沒有得到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離開,你們自己扶靈回老家吧!"說完,也不按照禮數去劉靈前哭一場,就走了。

劉的家人本指望劉秀回來能夠幫助劉討個公道,哪承想劉秀是這樣一個態度,一下寒了心,於是命人裝上棺木,連夜離開了京城,走的時候,也沒有和劉秀打一聲招呼。

劉秀在自己的兄長死後,裝出"平常心",成功地騙過了更始帝,保住了性命。但是,更始帝從此以後沒有讓劉秀再帶兵,對他還是有戒心。劉秀為了打消更始帝對自己的戒心,繼續裝出沒事人的樣子,起居飲食一如既往,並不因為兄長被殺而顯出傷心的樣子。為了進一步麻痹更始帝,劉秀請更始帝賜他與自己心儀的陰麗華結婚。劉秀結婚後,閉門不出,天天與妻子纏綿。

這樣,劉秀終於騙過了更始帝和他的一幫文武大臣,並漸漸取得了他們的信任。更始帝覺得劉秀已經消沉,而且沒有"野心",於是就讓他帶兵出征河北,為自己打天下,就這樣,劉秀得以重掌兵權。

劉秀來到河北境內如龍入大海、虎入山林,在這裏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更始三年(公元25年)春,羽翼豐滿的劉秀公開與更始帝劉玄決裂。同年6月,劉秀登基,建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率軍打敗了綠林軍、赤眉軍,統一了天下,更始帝則被赤眉軍殺害。

劉秀劉秀在兄長被殺後,能夠做到麵不改色,強裝笑顏,保持一顆"平常心",深藏不露,非一般麵薄之人所能為也!由此可見,劉秀深得先祖劉邦的厚黑真傳,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官場中,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隻有這樣你才能理智地處理突發事件,才能不給對手機會,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看似平常的人輕易不發出聲音,但是一發出聲音就會有驚人之舉。

厚黑學中認為"不得不"還不夠,而要做到"一定",將不平靜的內心偽裝成"平常心",隻有這樣才能隱藏自己的真實實力和真實意圖,更好地保護自己,如此一來,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趁對方毫無戒備時你就可以轉敗為勝。

行圓誌方、韜晦隱忍、善於"偽裝"都是升官之道,曆史上能夠在官場上平步青雲且受人敬仰的官員,無一不是此中高手。如果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沒有領會官場的方圓之道,不但不能升遷,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生活中的你,應該懂得偽裝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蔽自己的閃光點,將自己安放在最保險的地方,以等待時機成熟時一鳴驚人!

投其所好,看人下"菜碟"處世高手在待人處世時,一般都會做到知己知彼,往往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其隨機應變性很強,所以才能事事順心,讓自己前程無憂。與人交談時,倘若聊的話題與別人的心意不相符就會"話不投機半句多",而如果聊得較投緣時,則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官場得意的人往往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正所謂"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說話的技巧正是如此。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正是待人處世的技巧和本領,假如你了解對方的喜好和興趣,就要順著他喜歡說的話去說,順著他喜歡做的事情去做;了解他的忌諱和厭惡,就要巧妙地逃避他忌諱的話與事情。這樣一來,你就會成為對方的知己,對方便會把你視為自己最好的傾訴對象,當你遇到任何事情,他都會為你多說幾句好話,替你辦事也會多出幾分力氣,這樣走起路來自然順暢無比。

張儀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曾隨鬼穀子學習縱橫術。張儀作為傑出的縱橫家出現在列國林立、諸侯爭霸、割據戰爭頻繁的戰國的政治舞台上,對列國戰爭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據說張儀剛出道時隻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帶了幾位同鄉來到楚國,並希望楚王能夠重用他,但是楚王不相信他這樣的小人物能有什麼過人的能耐和本領,所以根本就沒有采用他的想法。不受重用的張儀帶來的盤纏幾乎要花完了,生活十分潦倒。

無奈的張儀隻好再去求見楚王,他說:"我到這裏相當久了,大王還沒有給我一點差事做,如果大王不想用我的話,那麼,就請準我離開這裏,我準備去晉國看看!""好吧。"楚王幹脆地回答道。因為楚王早就煩透了張儀,正想找機會將他趕出楚國,隻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這次張儀自己提出想離開,正應了楚王的想法,就一口答應了。

張儀見狀又說:"我到晉國隻是看看他們的情況,還是會回來的,大王需要我給您帶一些好東西回來嗎?"楚王冷笑道:"金銀珠寶、象牙犀角,我國什麼沒有呀,還需要你帶嗎?你也太小看我們楚國了!"

"據說晉國的美女很多,大王您可知道?"張儀知道楚王是個好色之徒,便誘惑楚王說,"晉國的女人哪一個長相不似天仙呀?粉紅的臉蛋兒,雪白的肌膚,烏黑的頭發,走起路來如風吹楊柳......"

張儀的一席話使得楚王頓時垂涎三尺,忙說:"那你回來的時候就給我帶幾個美女吧!"楚王立即命令下屬給張儀一些銀兩。

那時候,楚王身邊已有兩位十分得寵的妃子--南後和鄭袖。於是,張儀就故意將去晉國找美女的消息傳到兩位妃子的耳中,當兩位妃子知道此事以後,怕將來失寵,就趕忙派人送一些金銀首飾賄賂張儀,因此,張儀又從中撈到一筆好處。

張儀裝出依依不舍的樣子對楚王說:"我這次去晉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請大王賜予我幾杯踐行酒吧,給我壯壯膽子。"於是,楚王將自己最心愛的兩位妃子南後和鄭袖叫來,輪流給張儀敬酒。

就在張儀見到兩位妃子時,他突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並對楚王說:"大王,我犯了欺君之罪,請大王降罪吧!"楚王一聽感到很驚訝,於是忙問其原因,張儀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大王的貴妃,現在見了如此美麗,晉國美女遠遠不如,因此,我覺得欺騙了大王,請大王降罪吧!"楚王鬆了一口氣,對張儀說:"我以為什麼事呢,那你不必走了,世界上哪有比我的妃子還漂亮的女人呢?"楚王的兩位妃子聽到張儀的話後十分高興,日後便常在楚王麵前為張儀說好話,因此張儀才被楚王重用。

張儀的成功很具有說服力,他主要抓住了楚王好色以及虛榮心強等特點,受到了楚王的重用。

元世祖忽必烈是個孝子,一次母親生病了,他就四處求醫,找到了曲沃縣醫師許國楨。在許國楨的精心調理下,沒過多久,忽必烈的母親--莊聖太後就痊愈了。

為了感謝許國楨,忽必烈就任命他為大汗的私人醫生,主要掌管太醫院的事務。母憑子貴,許國禎的母親韓氏也一同隨其進宮,韓氏燒得一手好菜,所以就毛遂自薦做了莊聖太後的廚師。

莊聖太後去世以後,韓氏就給忽必烈做飯,由於常年吃一些山珍海味,忽必烈對此早已厭煩,所以就想換一換口味。於是韓氏靈機一動,將瘦肉切成長條,將雞蛋麵糊包裹一層,下油鍋炸,最後再清炒一下,做出一道酥而不散、肥而不膩的好菜。

忽必烈吃後讚不絕口,便問道:"這叫什麼菜?"韓氏說:"喇嘛肉。"忽必烈聽後更加高興。原來,忽必烈的父親去世早,母親便和一位喇嘛好上了。忽必烈為了取悅母親,就搭建了一座石橋,為兩人開啟了方便之門。忽必烈自然很厭惡喇嘛,但是礙於母親的原因也不好說什麼。等太後一去世,忽必烈就將喇嘛殺死了,韓氏因這道菜名得到忽必烈的賞賜。

正宮娘娘聽說韓氏燒得一手好菜,也請她露一手。韓氏先將豬肝切成三角形的薄片,然後再裹上一層雞蛋粉麵,用油炸後再炒。正宮娘娘品嚐後,誇讚此菜又鮮又嫩,便問:"菜名是什麼?"韓氏知道正宮與西宮素來不和,因為西宮的妃子年輕漂亮,而且很受忽必烈的寵愛,經常會拿"心肝寶貝"稱呼她們,便將菜名取為"炒肝尖"。這個菜名遂了正宮的心願,令她舒坦極了,便立即賜給韓氏一對如意。

在待人處世時,一定要針對對方的身份、地位、喜好的不同說不同的話,做到因地製宜,對症下"藥",討得別人的歡心,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與人交談時,如果能較好地運用這種方法,投其所好,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一定能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小不忍則亂大謀古訓有雲:忍得一時之氣,換得百日無憂。人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處於困境中能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是智者的選擇,也是成大事者必有的度量。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曆史上,在逆境中韜光養晦以待時機的人終能成就大事。寵辱不驚,在威勢下不露鋒芒,不僅可以減少許多麻煩,也能贏得轉機的到來,如果不識時務,不知避讓,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季布是楚國人,為人講義氣,頗有俠義心腸,在楚國很有名望。他跟隨項羽南征北戰,立了許多戰功,而且還曾經多次率兵圍困漢主劉邦,使劉邦陷於絕境。楚漢爭霸以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做皇帝告終後,劉邦懸賞千金捉拿季布。

季布藏在濮陽周氏家裏。周氏對季布說:"漢王懸賞重金捉拿將軍,要不了多久就要追蹤到這裏。將軍若肯聽我的,我就幫將軍出個主意。如果不肯,我們就都別想活了。"季布走投無路,隻好按周氏說的辦。於是,周氏讓人給季布剃光了頭,帶上頸箍,穿上破爛的布衣,然後,把裝扮好的季布和幾十個家童一起送到魯國朱家,當作家仆賣掉了。

朱家見到季布,認出了他,遂安排他到田裏勞動。朱家告誡兒子說:"田裏的事都要聽從這個家奴的,在飲食上,我們吃什麼,就給他吃什麼,切勿怠慢。"

朱家安排好季布,便乘馬車趕往洛陽拜見了汝陽侯滕公。滕公跟朱家關係密切,朱家問滕公說:"季布犯了什麼大罪,皇上為什麼要追捕他?"滕公說:"楚漢戰爭的時候,季布多次圍困皇上,如今皇上耿耿於懷一定要捉住他。"朱家又問:"依您看,季布是怎樣的人呢?"滕公回答說:"當然是個賢能之人。"朱家又說:"憑季布的本領,漢王這樣追捕下去,他若向北逃跑投奔匈奴,或者向南逃跑投奔南越,就是無意中資助了敵國,這可不是曆史上沒有先例的事啊!伍子胥鞭屍楚平王,不就是因為這種事嗎,您為什麼不勸勸皇上呢?"滕公聽了朱家的話,知道朱家是位俠義之人,季布一定躲在他家裏。於是,答應朱家勸說皇上。

滕公來到皇宮對劉邦說:"作為人臣,為君主效命理所當然。季布為項羽效命是他的職責,也是他應該做的。如今皇上剛得到天下,隻因為這件事花大力氣去追捕一個人,豈不讓天下人說皇上沒有氣量嗎?如果季布逃到臨國,得到重用,不是讓敵國得到一位賢才嗎?"劉邦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傳令赦免了季布。

季布從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淪落成通緝犯,又被賣為家奴,最後得到了赦免,又封了官職。他的能屈能伸,以柔克剛,在曆史上深受欽佩和稱讚。

有道是"小不忍則亂大謀"。當自身實力不濟時,能夠暫時退讓是非常重要的。隻知道進攻、爭強好勝、鋒芒太露的人,最後終會招致禍患。隻有進退有度,收放自如,才能隨時扭轉局麵。作一個成功者,這種屈伸之道並不僅僅是戰場上的戰術和謀略,同樣是交往中的手段,是領導者必備的能力。屈伸之道簡而言之,一字記之曰"忍"。所謂"忍",就是在自身形勢不利時當退則退,為了以後的轉機,要能容得下一切屈辱而不慍怒。

古訓有雲:忍得一時之氣,換得百日無憂。聰明的人對這一古訓必定深有體會,而衝動的人,則會對這一古訓產生質疑:忍,豈不是讓人笑話?其實不然。

明朝時期,蘇州城內有位開典當鋪的老者,人稱尤老翁,此人為人一向低調,處事也不喜歡顯山露水。

有一年年關將至,典當鋪的生意還算紅火,尤老翁正準備將賬簿核算一下,忽然聽到外麵櫃台內有吵架的聲音,就趕忙前去看看。

原來是附近的窮鄰居趙老頭正在與他的夥計爭吵,尤老翁一向謹守"低調做人"、"和氣生財"的信條,就先將夥計訓斥一番,然後再好言好語地向趙老頭賠禮道歉。即使這樣,趙老頭還是不依不饒地板著麵孔,一絲和緩的神色都沒有,且靠著櫃台一言不發。

挨了罵的夥計悄悄地告訴尤老翁:"老爺,這個趙老頭是出了名的不講理,前些日子他將自己的衣服典當了,而現在卻一定要取回去,但是又不願還當衣服的錢,我剛要解釋,他就破口大罵,這事也不能怪我呀,您給評評理吧!"

尤老翁聽後點點頭,讓這個夥計去照顧其他的生意,然後請趙老頭到桌邊坐下,且語氣誠懇地對他說:"老人家,我明白你的來意,這不是要過年了嗎,每個人都想穿得體麵一點,這是人之常情,所以這是小事一樁,你我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發生什麼事情都好商量,沒有必要與夥計一般見識,所以您就消消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