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此種困境,他沒有退卻,他認識到不必為自己菲薄的知識而難過,隻有發奮圖強才可以彌補一切。他下定決心,每天學習十六個小時,對一切問題都感興趣並加以鑽研。

他完全忘掉了自己未上過小學的恥辱。自學十年後,史密斯已是紐約州政治事務的最高權威,獲得了無數的榮譽:連選為四屆紐約州長,六所大學——包括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曾給這個小學都未畢業的男人贈與名譽學位。

不懈的努力終究使他從地方型政界要人變成全國性的政治家。

《紐約時報》曾盛讚他是紐約最受歡迎的公民。這個不凡的人就是亞當·史密斯。

有了非凡的毅力就決不會失敗

亨利·畢克斯特恩出生在威斯特麥蘭郡的克拜倫德爾地區,他父親是一個外科醫生。他本人也準備繼承父業。在愛丁堡求學期間,他就以堅韌刻苦而出了名,他對醫學研究專心致誌,從不動搖。回到克倫拜德爾地區之後,他積極從事實踐活動,但日久天長,他漸漸對這門職業失去了興趣,對這個偏僻小鎮的閉塞與落後也日益不滿。

他是那麼的渴望進一步提高自己,這時他已對生理學發生了興趣,並有了自己的思考。他父親完全讚成畢克斯特恩本人的願望,於是把他送到了劍橋大學,以使他在這個世界聞名的大學進一步深造。

但過分地用功嚴重地損害了他的身體。為了恢複健康,作為一個醫生,他接受了一項職務——即去洛德奧克斯福德當一名旅行醫生。在此期間,他掌握了意大利語,並對意大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醫學的興趣遠不如以前了。他打算放棄醫學,回到劍橋之後,他決心攻讀學位。他成為當年劍橋大學數學學位考試一等及格者。他的努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畢業之後,令人遺憾的是他未能進入醫學界,他隻得進入律師界。但作為一位剛剛畢業的學生,他進了內殿法學協會。

他像以前鑽研醫學一樣刻苦地鑽研法律。他在給他父親的信中寫道:“每一個人都對我說:‘你·一定會成功——以你這非凡的毅力’。盡管我不知道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但有一點我敢肯定:隻要我用心去幹一件事,我是決不會失敗的。”

28歲那年,他被招聘進入律師界,雖然也曾經曆一段“靠朋友們的捐贈過日子”、“連最必需的衣服、食物都已緊縮到不能再緊縮的地步”、“經濟十分拮據”的日子,但他終於成了一位聲名顯赫的主事官,以藍格德爾貴族的身份坐在上議院之中。

即使幹著似乎是

徒勞無益的事情,也應該盡力而為美國的帕特·奧布瑞恩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1930年,我在紐約參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話劇演出。其中一場是詢問某件事情的場麵。一開始,是我與兩個怒氣衝衝的人爭執不休的表演,他們是一個通過電話和我爭吵,一個是在我桌子邊和我爭吵。

這出劇得到了各種不同的評論。後來我們劇團移到一個小劇院去演出,削減了薪水,希望演出能夠進行下去,但是前景暗淡。

很多夜晚我都為我所扮演的角色發愁。後來我決定稀裏糊塗對付了事,何苦為沒有前途的事情賣大力氣呢?

可是,不知怎麼的,上教會學校時讀到的《聖經》裏的一句話出現在我的腦海裏:“無論幹什麼事,都要盡力而為。”

於是,在每一次演出時,我都全力投入到這場戲中。每次演完這場戲,我都是滿身大汗。有時,自己也覺得這樣幹很愚蠢。幾個月後,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自稱代表霍華德·休斯的人給我打來的電話,他說,“休斯先生打算把《扉頁》拍成電影,他想邀請你參加。”

後來,這部電影的導演劉易斯·米爾斯頓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了我:他和他的一夥朋友訪問紐約時,搞到了幾張轟動一時的戲劇的門票,可最後還是缺一張。於是劉易斯就穿過馬路,來看對麵劇院裏演出的《向上,向上》。

“有一場戲的確打動了我,”劉易斯說,“就是你在桌子邊和別人爭吵的那一幕。”結果他推薦我在《扉頁》裏相似的一場戲中扮演了一個角色。這就是我的電影生涯的開端。

曾經體質虛弱的少年

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喬治·戈登·拜倫從小跛足,體質虛弱。但他毫不氣餒,以頑強的毅力從事體育鍛煉,留下了許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