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元帥的一代名將

喬治·馬歇爾是美國的一代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作為美國陸軍參謀長,對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做出重要貢獻。

鑒於其卓越功勳,1943年,美國國會同意授予馬歇爾美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最高軍銜——陸軍元帥。但馬歇爾堅決反對,他的公開理由是如果稱他“Field marshal Marshall”(馬歇爾元帥),後兩字發音相同,聽起來很別扭。其實真正的原因是這將使他的軍銜高於當時已病倒的潘興陸軍四星上將。馬歇爾認為潘興才是美國當代最偉大的軍人,自己又多受潘興提拔和力薦之恩,馬歇爾不願使他崇敬的老將軍之地位和感情受到傷害。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歇爾隨美軍赴歐參戰。當時的美國遠征軍司令潘興非常欣賞馬歇爾的才能,大戰末期將他提拔為自己的副官,視為得意門生。後來潘興雖然退役,仍然多次力薦馬歇爾晉升。在潘興的有力影響下,1939年馬歇爾領臨時四星上將銜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

有一段小插曲足以說明馬歇爾對潘興的深厚感情。

1938年春,馬歇爾前往病榻探望潘興。潘興若有所思地說:“喬治,總有一天你也會像我一樣當上四星將軍的。”馬歇爾滿懷激情地回答:“美國隻有您有資格獲四星上將銜,絕不可能再有另一個人!”聽到馬歇爾的肺腑之言,潘興頓時熱淚盈眶:“謝謝你,喬治!”

馬歇爾拒絕當元帥後,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意,美軍從此不再設元帥軍銜。1944年底,馬歇爾晉升五星上將——美軍的最高軍銜。

著名作家的感慨

著名作家肖複興曾感慨地說:“現在,有些編輯部、出版社,編一些文摘或選集,挑選了你的文章,就像從無人管理的果園裏摘果子,隨便伸手摘下來便裝進他的籃裏,視為已有。事前,不跟你打招呼;事後,不寄樣書和稿酬。似乎一切都那麼的義天經。如此巧取豪奪,頗有‘公然抱茅入竹去’的感覺,在我已不止一次。雖有《著作權法》高高在上,想想為區區一篇文章而費周折,總覺得麻煩,便屢屢作罷。”

但肖先生也不是不關注自己的勞動成果。幾年前,熱心的讀者告訴肖先生,他寫的一篇《可憐的馬斯卡尼》被《讀者》(曾用名為《讀者文摘》)轉載了,問他知道不知道?肖先生一無所知,並且感到奇怪。以前,《讀者》曾轉載過他的文章,每次事前事後均有信函相告。怎麼這一次沒有了呢?於是,他給《讀者文稿》編輯部寫了一封短信相問。當時,並不抱什麼希望。

不料,沒過多久,他收到《讀者》編輯李一郎先生的回函:

“您好!來信收悉。我刊今年第8期轉載了您的《可憐的馬斯卡尼》一文。發稿前曾給《隨筆》去函詢問您的地址,以便出刊後給您奉寄樣刊和稿酬。但至出刊也未能收到該刊的複函。為此,我們隻好將您此文的轉載費寄至中國版權研究會。故請您去信與該會聯係,他們會負責給您將稿酬彙寄的,請放心……”

同時,李一郎先生還寄來了轉載他這篇文章的《讀者》。

肖先生心裏忽然很感動。他感動的是李一郎先生的認真。對方完全可以寄一份雜誌,三言兩語說說,李先生卻極詳細地告訴了自己事情的始末以及稿酬的原委。在他的信後不僅署上他的姓名,還蓋上了朱紅的公蓋大印。

肖先生認為:“眼下,這樣認真的人不多,尤其是對外界與自己不搭界的人認真的人不多了。人們更看重的是自己,自然認真便成了奢侈和累贅。優秀的編輯永遠不是僅僅拿著剪刀和糨糊就可以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除了學識之外,還要有這種認真,對作者與讀者的認真。”

肖複興先生沒有如李先生信中告訴他的那樣,給中國版權研究會寫信,因為現在稿酬對我已經不是重要的了。他收到了李一郎先生的信,便也同時收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比稿酬更重要的:認真。

無私的喬丹和皮蓬

當年喬丹在公牛隊時,皮蓬是公牛隊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他時常流露出一種對喬丹不屑一顧的神情,還經常說喬丹某方麵不如自己,自己一定會把喬丹推倒一類的話等。但喬丹沒有把皮蓬當作潛在的威脅而排擠他,反而對皮蓬處處加以鼓勵。

有一次,喬丹對皮蓬說:“咱倆的三分球誰投得好?”

皮蓬回答:“你明知故問什麼,當然是你。”因為那時喬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喬丹微笑著糾正:“不,是你!你反三分球的動作規範、自然,很有天賦,以後一定會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還有很多弱點。我扣籃多用右手,習慣地用左手幫一下;而你,左右都行。”

這一細節連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為喬丹的無私感動。

一年後的一場NBA 總決賽中,皮蓬獨得33分(超過喬丹3分),成為公牛隊中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球員。比賽結束後,喬丹與皮蓬緊緊擁抱著,兩個淚光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