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黑人小男孩不僅可以賺到相當不錯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補貼薪水,每周還可存下一點錢來,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環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廠內,工作的對象也完全相同。
“現在我問你們一個問題,那個白人小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誰的錯?是他的錯還是他顧客的錯?”
那些推銷員不約而同地大聲說:
“當然了,是那個小男孩的錯。”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說,“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你們現在推銷收銀機和一年前的情況完全相同:同樣的地區,同樣的對象以及同樣的商業條件。但是,你們的銷售成績卻比不上一年前。這是誰的錯?是你們的錯,還是顧客的錯?”
同樣又傳來如雷般的回答:
“當然,是我們的錯!”
“我很高興,你們能坦率承認你們的錯。”查姆斯繼續說:“我現在要告訴你們。你們的錯誤在於,你們聽到了有關本公司財務發生困難的謠言,這影響了你們的工作熱忱,因此,你們就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隻要你們回到自己的銷售地區,並保證在以後三十天內,每人賣出五台收銀機,那麼,本公司就不會再發生什麼財務危機了。你們願意這樣做嗎?”大家都說“願意”,後來果然辦到了。
心靈處方:
同樣,如果你日子過得不開心,工作幹得不順心,總之,一切都糟透了。那這是誰的錯?這是你的錯,不關別人的事。
49.助人為樂
放眼看去,人世間,爾虞我詐,損人不利己的事比比皆是,以至於幫助人似乎是傻子才會去幹的事了。殊不知,這正是天堂與地獄的區別。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他們當中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皮包骨。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它不能用來吃。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同樣食物、刀、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裏的人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很不解: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可是在天堂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地獄裏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都是喂對麵的人,而且也被對麵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卡耐基指出:這個啟示很明白。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柯維則用另一個故事來說明和支持這一觀點:
一個刮著北風的寒冷夜晚,路邊一間簡陋的旅店迎來一對上了年紀的客人,不幸的是,這間小旅店早就客滿了。
“這已是我們尋找的第16家旅社了,這鬼天氣,到處客滿,我們怎麼辦呢?”這對老夫妻望著店外陰冷的夜晚發愁。
店裏小夥計不忍心這對老年客人受凍,便建議說:“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鋪上吧,我自己打烊時在店堂打個地鋪。”
老年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照店價要付客房費,小夥計堅決拒絕了。臨走時,老年夫妻開玩笑似地說:“隻有像你這樣經營旅店的人才夠得上當一家五星級酒店的總經理。”
“那敢情好!起碼收入多些可以養活我的老母親。”小夥計隨口應和道,哈哈一笑。
沒想到兩年後的一天,小夥計收到一封寄自紐約的來信,信中夾有一張來回紐約的雙程機票,信中邀請他去拜訪當年那對睡他床鋪的老夫妻。
小夥計來到繁華的大都市紐約,老年夫妻把小夥計引到第五大街三十四街交彙處,指著那兒一幢摩天大樓說:“這是一座專門為你興建的五星級賓館,現在我正式邀請你來當總經理。”
年輕的小夥計因為一次舉手之勞的助人行為,美夢成真。這就是著名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經理喬治·波非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實故事。
有些人以為隻有富有的人,才有成立“信托基金”的特權和安全感。其實不然!每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真的很重要的信托基金:別人的信任。而獲得別人信任的前提是你要有一顆助人為樂的心,那是一個人良好品質的體現。
心靈處方:
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往往就這麼簡單。幫助別人一般不會讓自己損失什麼,恰恰相反,有時還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