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簡單智慧 變通生命(2)(2 / 3)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裏,你想要什麼好東西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心靈處方:

如果你是孩子,請把這個故事講給媽媽;如果你是媽媽,……因為這一種智慧,足以改變孩子一生的智慧。

11.難得寬容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牆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後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小和尚倉皇離去,這以後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地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並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裏的佼佼者,若幹年後,成為這兒的長老。

無獨有偶,有位老師發現一位學生上課時時常低著頭畫些什麼,有一天他走過去拿起學生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齜牙咧嘴的自己。老師沒有發火,隻是憨憨地笑著,要學生課後再加工畫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學生上課時再沒有畫畫,各門課都學得不錯,後來他成為頗有造詣的漫畫家。

通過上麵的例子,設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歸結到一點:主人公後來有所作為,與當初長老、老師的寬容不無關係,可以說是寬容喚起的潛意識,矯正了他們人生之舵。

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事實上,隻有那些胸襟開闊的人才會運用寬容。反之,長老若搬去椅子對小和尚“殺一儆百”,也沒有什麼說不過的,小和尚可能從此收斂,但絕不會真正反省,也就沒了以後的故事。同樣,老師對學生的惡作劇通常是大發雷霆繼而是狠狠批評。其實這都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怎樣理順人與人的對應關係,使其達到和諧的統一。你可以把對方“管”得規規矩矩,“理”得筆筆直直,但你不會運用寬容,就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創造力給泯滅了。

心靈處方:

我們不是倡導無原則的放縱,隻是提醒各位,寬容是人生一大智慧,適度的寬容比硬性的批評更能維護一個人的尊嚴,也更有益於其迷途知返。

12.隻差一項

有一批應屆畢業生22個人,實習時被導師帶到北京的國家某部委實驗室裏參觀。全體學生坐在會議室裏等待部長的到來,這時有秘書給大家倒水,同學們表情木然地看著她忙活,其中一個還問了句:“有綠茶嗎?天太熱了。”秘書回答說:“抱歉,剛剛用完了。”有一個名叫林暉的學生看著有點別扭,心裏嘀咕:“人家給你倒水還挑三揀四的。”輪到他時,他輕聲說:“謝謝,大熱天的,辛苦了。”秘書抬頭看了他一眼,滿含著驚奇,雖然這是很普通的客氣話,卻是她今天惟一聽到的一句。

門開了,部長走進來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麼回事,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回應。林暉左右看了看,猶猶豫豫地鼓了幾下掌,同學們這才稀稀落落地跟著拍手,由於不齊,越發顯得零亂起來。部長揮了揮手:“歡迎同學們到這裏來參觀。平時這些事一般都是由辦公室負責接待,因為我和你們的導師是老同學,非常要好,所以這次我親自來給大家講一些有關情況。我看同學們好像都沒有帶筆記本,這樣吧,王秘書,請你去拿一些我們部裏印的紀念手冊,送給同學們作紀念。”接下來,更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大家都坐在那裏,很隨意地用一隻手接過部長雙手遞過來的手冊。部長臉色越來越難看,走到林暉麵前時,已經快要沒有耐心了。就在這時,林暉禮貌地站起來,身體微傾,雙手握住手冊恭敬地說了一聲:“謝謝您!”部長聞聽此言,不覺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林暉的肩膀:“你叫什麼名字?”林暉照實作答,部長微笑點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顏的導師看到此景,微微鬆了一口氣。

兩個月後,畢業分配表上,林暉的去向欄裏赫然寫著該部委實驗室。有幾位頗感不滿的同學找到導師:“林暉的學習成績最多算是中等,憑什麼選他而沒選我們?”導師看了看這幾張尚屬稚嫩的臉,笑道:“是人家點名來要的。其實你們的機會是完全一樣的,你們的成績甚至比林暉還要好,你們比他隻差一項,差一項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