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處方:
做事先做人,這句話是很古老的一句話,卻永不過時。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其事業的基礎所在,差了這一項,難道是想建成空中樓閣?
13.兩名大學生
兩個學生,大學同班。由於家境不好,都對父母供養自己讀書抱有感激之情。一個認為,應好好學習,爭取各科第一;一個認為,應打工掙錢,力爭減輕父母負擔。
第一個學生,每天一早第一個走進教室,每晚最後一個離開。他的筆記也是全班做的最全麵最工整的一個。老師非常喜歡他,讓他做了學習委員。
星期天,他從不像其他學生那樣出去郊遊、逛街,他認為那樣對不起良心。為了多學點東西,也為了走向社會能找個好工作,課餘時間,他選修了心理學、邏輯學、公共關係學等專業之外的學科,一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翻資料、做筆記。由於他勤奮好學,成績突出,他幾乎獲得了學校設定的每一項榮譽。每當他把這些寫信告訴父母,父母心裏也總是升起無限的安慰和滿足,他們為有這樣懂事的孩子而驕傲,他們認為再苦再累都值得。
第二個學生很讓父母擔心,有幾次他們甚至想斷了他的學業,因為他們省吃儉用,供他上學,他不僅沒考過一次好成績,有一次還掛了紅燈。更可氣的是,軍訓一結束,他竟幹了一件讓父母丟臉的事——低三下四到各學生宿舍收購軍訓服,然後倒賣給小商小販。這一次他雖然賺了兩個月的生活費,但是卻讓父母整整不舒服了一學期。他們想,父母再窮,難道就缺你這幾個錢嗎?放假的時候,兩位老人苦口婆心地說:隻要你能專心學習,考出成績,我們再苦再累都心甘。
最讓兩位老人不能容忍的是,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竟寫信來說,以後再不要他們的錢了。接信後兩位老人的心簡直都傷透了,這個孩子竟是這樣不聽話,以斷絕和父母的經濟往來,來抗議父母的苦心勸告。最後得知兒子是因策劃一種“高考文化衫”賺了錢,心裏才稍稍安慰了些。不過他們已不再對他寄什麼希望,他們想,他學不好,將來找不到工作,那是他自作自受。
大學畢業那年許多學生都忙著寄求職信,參加人才市場競爭,隻有他無動於衷,因為這時他已是兩個公司的老板。最具戲劇性的是,在他公司求職的信中,竟有好幾位是他同班同學的,其中包括那位學習最好的學生。
心靈處方:
首先我還是要說學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努力學習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名很好的專業人才。但也有一些才能和智慧是現階段的學校課堂無法教給你的。另外,即使你自己創業當老板,也必須不斷學習新的實用知識。
14.博士求職
有一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接連碰壁,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曆,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麼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士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
他收起了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一名最基層的程序錄入員。這是一份稍有學曆的人就都不願去幹的工作,而這位博士卻幹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了他的出眾才華: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人員所能比的。這時他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老板於是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遊刃有餘,還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老板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對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才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敘述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此時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因為對他的學識、能力及敬業精神早已全麵了解了。
這個博士是聰明的,碰了幾次釘子後,他放下身份與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在實際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一次地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漸高大起來。許多年青人初入社會時,往往把自己的一堆頭銜、底牌全部亮出來,誇耀自己,結果或者讓別人反感難以與人合作,或者招來很高的期望值而讓人失望,稍有失誤便不好翻身。
心靈處方:
有智慧的人也會碰壁,但他們懂得變通,所以他們能夠取得成功。
15.把大石塊放在第一位
一天,時間管理專家為一群商學院的學生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