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因為受到民族、地區、宗教、性別、年齡、經曆、職業、地位、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都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在談話時一定要察言觀色,妥帖區分談話的對象,這樣談話才不會出問題。
智者懂得“該文即文,該俗即俗”,“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言語方式,所以不會製造對立,產生麻煩;而愚者卻往往把這種靈活性說成是見風使舵、兩麵三刀、曲意奉承,他說話不分對象,心裏想什麼,就直接道出來。常常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許多人,給自己無形中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後,遭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大臣的反對。一天,李治又要召見他們商量此事,褚遂良說:“今日召見我們,必定是為皇後廢立之事,皇帝決心既然已經定下,要是反對,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顧托,輔佐陛下,不拚死一爭,還有什麼麵目見先帝於地下!”
李世同長孫無忌、褚遂良一樣,也是顧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宮,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開了。而褚遂良由於當麵爭辯,當場便遭到武則天的斥罵。
過了兩天,李世單獨謁見皇帝。李治問:“我要立武則天為皇後,褚遂良堅持認為不行,他是顧命大臣,若是這樣極力反對,此事也隻好作罷了。”
李世明白,反對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開表示讚成,又怕別的大臣議論,便說了一句滑頭的話:“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問外人呢!”
李世這句回答很巧妙,既順從了皇帝的意思,又讓其他大臣無懈可擊。李治因此而下定了決心,武則天終於當上皇後。後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都遭到了迫害,隻有李世一直官運亨通。
有時候,可能對你打交道的人不甚了解,但是聰明人往往能通過語言、工作環境,甚至是房中擺放的物品來了解對方的性格,從而打開突破口、投其所好,切入話題,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楊先生最喜愛的一件新外套被洗衣店的人熨了一個焦痕,他決定找洗衣店的人賠償。但麻煩的是那家洗衣店在接活時就聲明,洗染時衣物受到損害概不負責。與洗衣店的職員做了幾次無結果的交涉後,楊先生決定麵見洗衣店的老板。
進了辦公室,看到高高在上的老板麵無表情地坐在那兒,楊先生心裏就沒了好氣。
“先生,我剛買的衣服被您手下不負責任的員工熨壞了,我來是請示賠償的,它值1500元。”楊先生大聲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