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發揚馬克思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紀念馬克思逝世110周年(2 / 2)

第四,他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時代的步伐,站在所處時代的最高曆史水平上,注視並研究這個時代提出的最重大問題,創造出體現時代揞神的最高水平的思想。他曾強調“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不僅從內部即就其內容來說,而且從外部即就其表現來說,都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並相互作用”。所以他十分注意曆史時代的變化和科技革命的發展從實踐和理論上提出的一係列新的問題,並且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他畢生始終不斷地總結新的實踐經驗,探索新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研究,使他的理論體係成為創造性的理論體係、發展著的理論體係,成為隨著時代前進而前進的理論體係。

馬克思的理論活動的上述特點鮮明地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所謂解放思想,就是勇於衝破落後的傳統觀點的束縛,善於從實際出發,努力去開拓進取。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結合,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正因為如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僅是馬克思畢生的風格,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戰鬥性、創造性的真諦所在。

黨的十四大政治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保證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當前我們麵臨的一項根本任務就是要學習和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學習和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就要抓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個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有機的統一。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基,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所以兩者密不可分,兩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努力使人們的思想認識符合客觀實際,無論想問題辦事情都從客觀實際出發,克服各種脫離實際的思想觀點和條條框框,反對因循守舊和思想僵化,努力開拓進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之所以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無價之寶,對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就是因為它敢於麵對規實,不固守過時的理論教條,回答了時代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中沒有現成答案的問題。

要抓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個精髓,就是要在馬克恩主義指導下,衝破落後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改變因循守舊,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狀態。可是,應該看到,現今束縛我們頭腦的陳舊思想觀念還不少,麵對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新形勢,我們的思想在很多方麵還很不適應,必須進一步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落到實處。例如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方麵,要破除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種種思想障礙,從認為公有製為主體的經濟搞不了市場經濟的認識中解放出來,從部門主義、行業壁壘和地區分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寧願向上級“等、靠、要”,不願參加市場競爭,不願冒風險的精神狀態中解放出來;在看待資本主義問題上,要破除對當代資本主義前一些片麵的理解和教條式的認識,衝破“姓社”還是“姓資”的抽象議論的束縛,既要著到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有對立鬥爭的一麵,又要看到它們之間有繼承、發展、借鑒和利用的一麵,在現代化建設中大膽地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尤其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上,要破除對馬列主義的某些理論的教條式理解,破除對社會主義的一些不科學的甚至是扭曲了的認識,毫不動搖地堅持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堅定不移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等等。總之,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抓住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抓住了關鍵,抓住了根本,就可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前進,調動各方麵對改革開放的積極性,提高全黨全國人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從而增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自覺性。正如鄧小平同誌所說:“隻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才能順利發展。”

原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