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孤兒弱主(1)(2 / 3)

說來也難以令人相信,奇跡終於出現了,阿巴亥居然沒有受到什麼牽連,仍然高坐側福金的玉座,度過了難以逾越的重重難關,並且還逐漸高升,愈加得到汗夫的寵愛。原因何在?也許是努爾哈赤一貫執行的優待降順女真的政策在起作用。前有哈達為例。哈達蒙格布祿貝勒,也曾參加了古勒山大戰的九部聯軍,一再與建州對抗,但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被努爾哈赤俘虜和殺死以後,其子烏爾古岱被收為“額駙”,娶汗女莽古濟格格為妻,後來當上了後金國的總兵官,一度成為具體處理軍政要務的第一督堂。哈達部的其他貴族大臣,也多為努爾哈赤委任官職,統軍轄民,佐理國政,不少人成為清朝的“開國元勳”“佐命功臣”,世襲爵位,歲領厚祿。

在這以後,又有葉赫之例。葉赫從納林布祿、布寨,到其弟金台石、其子布揚古貝勒,一直想除掉努爾哈赤,鏟平建州。布寨是九部聯軍的主帥,戰敗被殺以後,金台石、布揚古依靠明朝,多次發兵攻打建州。葉赫滅亡後,努爾哈赤“不念葉赫貝勒以往之罪惡”,將其國貝勒、大臣“盡行收養”,“不論葉赫國中之善人、惡人,皆全家不動”,編戶帶回。《滿文老檔?太祖》卷12.。許多葉赫人身居要職,封授爵位,葉赫貝勒家的納喇氏,成為清朝滿洲八大著姓之一。

烏拉滅亡時,也編了一萬戶民戶,歸入八旗。阿巴亥的處境依然如故,是否也是由於與哈達、葉赫一樣的原因?

另一方麵,可能是阿巴亥本人的才幹在起作用。關於阿巴亥的詳細情況,記載太少,難以盡悉,但可以肯定,她是非常聰明的。史書記載說:她“饒風姿”,“有機變”。雖隻寥寥六字,卻也可以使我們了解到,阿巴亥既是嫵媚多姿的佳人,又是聰明伶俐的才女,當然會想出辦法,應付險局,博得汗夫的歡心,從而穩定了局勢,度過了難關。

不管是什麼原因,總之,阿巴亥安然無事了,還是丈夫喜愛的福金。這樣多爾袞的地位也就定局了,成為女真國聰睿恭敬汗努爾哈赤的愛子,進入了高貴的“台吉”行列。

隨著光陰的流逝,多爾袞一天一天地大了起來。他自幼好學,聰明機智,喜練騎射,知識越來越多,本領日益高強。不久,更因政治風雲的變化,再上一層樓,從一個幼小台吉,晉為“和碩額真”了。

第二節“和碩額真”。

一、母晉大福金。

(一)諸貝勒之誓。

天命五年(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九月二十八日,後金國發生了一件震驚八旗官將的重大事件。這一日,在汗宮中,八旗貝勒、大臣濟濟一堂,正在等待英明汗宣布一項重要決定。不一會兒,努爾哈赤說話了,讓大貝勒代善和諸貝勒、眾大臣對天盟誓,互相和好。代善的誓詞如下:

“因為我不恪守汗父教導之善言,不聽取三位弟弟一位蝦阿哥之言,而聽信妻言,以致喪失汗父委托於我指揮之大政,我乃殺掉我之妻子,手刃我之過惡,日後若仍以是為非,以惡為善,懷抱怨恨和敵意,我願受天地譴責,不得善終。”

眾貝勒的誓詞如下:

“……今日爾之過惡,為汗父知悉,非徒聽信一人之辭,……此後,立阿敏台吉、莽古爾泰台吉、皇太極、德格類、嶽托、濟爾哈朗、阿濟格阿哥、多鐸多爾袞八貝勒為和碩額真,為汗之人,受取八旗之給予,食其貢獻。政務上,汗不得恣意橫行。汗承天命執政,任何一位和碩額真,若欲為惡,擾亂政務,其餘七位和碩額真集會議處,若該辱,則辱之,若該殺,則殺之。勤於政務公正為生之人,即使治國之汗出於一己私怨,欲亂行降革,其他七旗之人,對汗可以不讓步。”《舊滿洲檔?昃字檔》。此處所引用的《舊滿洲檔》,係翻譯日本岡田英弘教授羅馬字轉寫的材料,並參考了岡田所寫《清太宗繼位考實》一文。

代善的誓詞,眾貝勒的誓詞,是後金國十分重要的政治文件,涉及了許多重大問題,這裏隻就與多爾袞有關的兩個問題說說。為什麼多爾袞能夠當上和碩額真?為什麼大貝勒代善要殺掉朝夕相處同床共枕的妻子,而且還十分惋惜地說喪失了汗父委托治政的大權?二者之間有什麼密不可分的內在聯係?

先說被立為“和碩額真”之事。和碩額真權力之大,地位之高,留待後麵專述,從眾貝勒誓詞中談到立為和碩額真的人來看,名為八和碩額真,實為九人,其中,有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第八子皇太極、第十子德格類、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還有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之子嶽托,努爾哈赤之侄阿敏與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一共有十六個兒子,在天命五年九月諸貝勒立誓的時候,皇長子褚英已死,第十六子費揚古還在母親腹中尚未出世,餘下十四個兒子,隻有莽古爾泰等六人被立為和碩額真。為什麼其他阿拜等七個皇子不能進入和碩額真的行列?是因為他們年齡太小、乳臭來幹、不懂人事嗎?不像。第三子阿拜,第四子湯古代皆生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此時已三十五歲。第六子塔拜、第七子阿巴泰同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89),三十一歲。第九子巴布泰二十八歲。第十一子巴布海也是二十八歲。第十三子賴慕布倒是小孩,才九歲,可是也比多爾袞、多鐸大。多爾袞此時剛八歲,多鐸才六歲,若論年歲,他倆肯定是不能立為和碩額真的。查看阿拜等人生母的情況,觀其地位高低,才明白他們未入選的緣故,原來,他們的母親出身都不高貴,封號都比較低。努爾哈赤第三子阿拜之母兆佳氏,僅封庶妃(當時還無此封號,這是後來追稱的)。湯古代,塔拜之母鈕祜祿氏,巴布泰、巴布海之母嘉穆瑚覺羅氏,賴慕布之母西林覺羅氏,也是庶妃。阿巴泰之母伊爾根覺羅氏,地位要高一些,稱側妃,即側福金,但比立為和碩額真的幾位皇子之母,又要低一些。莽古爾泰與德格類;同為富察氏所生,其母早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九部聯軍來攻之時,已是“大福金”,史書尊稱為“滾代皇後”。皇太極之母葉赫納喇氏,是葉赫貝勒揚吉努之女,甚為汗夫喜愛,被努爾哈赤稱為“愛妻”。由此可見,阿拜等七人,之所以沒有被立為和碩額真,不是因其年齡太小,而是由於其母地位不夠尊貴,因而沒有資格進入和碩額真的行列。

那麼,問題自然要提出來了,多爾袞、多鐸之母阿巴亥,來歸時也是側福金,與阿巴泰之母伊爾根覺羅氏一樣,並且,她的娘家已徹底衰落,故國烏拉為努爾哈赤並吞,為什麼她的兩個兒子(實際上還有阿濟格)能當上和碩額真呢,是因其子才華出眾文武雙全嗎?不可能,兩人還是流著鼻涕躺在地上打滾的無知幼童,哪能顯示出什麼才幹!查看《滿文老檔》才知道多爾袞、多鐸以及其兄阿濟格的入選,完全是由於其母的原因,阿巴亥已從側福金上升為大福金,原來的大福金富察氏被貶廢休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