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為大清王朝奠基(2)(3 / 3)

“王上雖說大智大勇,但切不可自恃有知人之明,還要兼聽才是。”大學士李建泰脫口勸諫道。

多爾袞仿佛有些不高興,但馬上臉色就和緩下來,“你說得對”,他對李點點頭。

早在入關以前,多爾袞就對明朝的政事頗為注意,他認為崇禎皇帝還是好的,“隻是武官虛功冒賞,文宮貪贓枉法,所以把天下丟了。”那時他在關外,看到明朝的上上下下,互相混蒙,覺得十分可笑,發下的邸報越來越看不得了,所以幹脆就不再看了。有一天,他當著洪承疇的麵對大學士們說:“我在東邊就聽說洪軍門是個最清的好官,用兵上陣也挺有一套。鬆山之戰時我就很費心思,親自披甲上陣,現在身體疲弱,就是那會兒留下的病根。”

馮銓聽到話頭不好,趕忙回護說:“洪軍門以前有罪,如今到江南去總督軍務,就可以立功贖罪。”

多爾袞也說:“我也是看他幹得好,諸王也都推薦他,說他好,所以派他南去。”

洪承疇的心這時才撲通一下落回肚裏。《多爾袞攝政日記》

多爾袞早就對明朝官吏有所了解,印象恐怕隻能說是壞多於好,但此時入主中原,又急需這些人出來重操舊業,國家機器才能正常運轉。於是,他進北京不久就下令各級官員把“山澤遺賢”報上名來,朝廷好派人征聘,委以重任。《清世祖實錄》卷5,順治元年五月辛亥。六月,順天巡撫宋權獻治平三策,其中就建議多爾袞“廣羅四方賢才以佐上理”,《皇清奏議》卷1,順天巡撫宋權題為敬獻治平三策以報天恩以佐末議事。不幾天,多爾袞再度重申,讓各省撫按把境內“隱跡賢良”一一推薦上來,但不許把貪官汙吏報上來蒙混充數。《清世祖實錄》卷6,順治元年六月乙酉。此後,沈惟炳、王鼇永、曹溶等許多官員上書,都談到薦舉和搜羅人才的事,沈惟炳還特別指出大清入關以來,“京官南去不返,似懷避地之心,高人決誌林藏,似多避世之舉,見在列署,落落晨星”,根本無法辦事。他還薦舉了故明大學士謝升。多爾袞在他的啟本上用紅筆批道:

“謝升人品不錯,前朝時就很有名望,他忠心歸順,所以特發手諭把他行取來京重用,仍著該地方官照舊例護送。吏部專門負責用人事宜,還要把畿輔、山東、山西、河南等處的名賢碩德並僑寓人才指名推薦,以憑征用。各該撫按都要留心訪舉,不得輕視。速速將此諭下傳。”順治元年七月十一日吏部侍郎沈惟炳啟為請旨急行征聘,先收人望以係四海之心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

第二天,山東招撫王鼇永開列了一串名單上報,其中又有謝升。多爾袞在這名單後麵又做了長篇批示:

“這地方人才籍貫、履曆開列得很詳細,謝升已特旨敦聘,其他部院堂上官、翰林官、科道官、吏部官等等都著地方官盡快護送來京,以便擢用,其餘都發文到部,根據才品,遇到人地有缺就可推補。其中德高望重但歲數太大難於跋涉的,應該賜爵優老,但必須經有關官員報告,不得自己上書。王鼇永招撫奏功,薦賢舉能方麵也十分可嘉。……”順治元年七月十二日山東招撫王鼇永啟為恭報地方人才,仰副求賢明命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

兩天後,金之俊推薦丁魁楚、丁啟睿、練國事等六人。多爾袞又批示說這六臣“出處各有本末,才品皆堪大用”,讓地方官迅速護送來京,以便任用。順治元年七月十四日兵部侍郎金之俊啟為遵旨各舉所知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可見多爾袞對薦舉用人等事十分認真,抓得較緊。多鐸攻下南京後,多爾袞便曾詢問:

“江南既下,有甚好人物?”

大學士們連忙說:“地方廣大,一定有賢才的。”

多爾袞皺皺眉頭說:“我不是泛論地方賢才,隻是先生們心裏有沒有知道的。”

大學士們想了想,說:“錢謙益是江南人望。”

“如今他在不在呀?”多爾袞又問。

“昨天送來的歸順文冊上有他的名字。”大學士們答應著。

多爾袞這才點點頭,表示滿意。

過了幾天,多爾袞又問江西等省有無人才可用,大學士們事先沒有準備,隻好說各地都不缺人,隻是不敢隨便亂舉,等考慮好了再詳細彙報。《多爾袞攝政日記》

多爾袞急於完善官僚機構,就免不了魚龍混雜,一些貪官汙吏、追名逐利之徒混入新統治集團。他無法一一甄別考察,那樣解決不了迫在眉睫的問題。前曾提到柳寅東請求謹慎用人選官,多爾袞答曰:“不必苛求”。七月,吏科給事中向玉軒提出“裁汰中密寓甄別之法”,舉出朱徽和龔鼎孳在前朝都曾因事罪罰,從而請求對這類人加以審查,以決定其去留。但多爾袞卻批示:

朝廷寤寐賢才,經綸上理,量裁見缺,非為汰人。況今朝列尚虛,何得遽行甄別?至於前朝弊習,每以門戶為職掌,以恩仇為功罪。朱徽兩經議處,龔鼎孳問擬城旦,事屬既往,著各以原官供職,矢讜攄忠,盡心圖報。該部知道。順治元年七月十四日吏科給事中向玉軒等啟:為官職既行裁省,才品愈宜精核,謹陳甄別之法以清吏治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