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為大清王朝奠基(4)(1 / 3)

按正常順序,順治六年又舉行了會試,這次又取四百人,殿試以用什麼辦法可使滿漢同心一體,用什麼辦法即使百姓休養生息又使國家殷富,用什麼辦法可以不勞兵而使盜盡民安等為題考試貢士。《清世祖實錄》卷43,順治六年四月庚子。這次會試的進行是在江西、廣東等地叛亂剛平、大同等地叛亂又起的暴風驟雨中開始的,因此多爾袞所出三題全部與形勢有關,盼望這些日後的統治者能夠多獻良策。由於兩廣初定,二甲進士分授參議,三甲全授知府,分派到兩廣等省補用。而且進士釋褐之後即官四品,也是前所未有的。福格:《聽雨叢談》卷9,“鄉會試掌故一”。這說明形勢的不穩造成了多爾袞急於選官用人的迫切心情。

多爾袞攝政七年,就連續舉行了三次會試,共取進士一千一百人,全部安插在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僚機構中。此外還通過對前朝貢生的考選,任命了一大批州縣級官吏。在以後的歲月裏,這些人逐漸代替了暫用的舊官,成為清初統治集團中的骨幹力量,使多爾袞手中的國家機器開動得更加順利。

四、整飭吏治。

無論什麼時候,這都是統治者經常注意的重要問題之一,新王朝建立之初就更是如此。

無論多爾袞任用舊官,選拔新秀,還是征辟山林野老,這個問題還是使他經常勞神焦思,大費唇舌。

清初的吏治的確是糟糕得很。

順治元年八月,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劉漢儒曾上過一本,說“近來吏治不可言矣”,而“有司之不肖,率衙役為之作俑者”,那些“積猾老蠹,梟張虎噬,人莫敢誰何。或指盜以詐良愚,或包訟以陷無辜。室中之藏可窺也,立地便起風波,睚眥之恨欲報也,覿麵即加鋒刃,一票到手,百姓股栗,傾家破產,比比皆然,民有願死見閻羅而不願生逢皂衣者”。《明清史料》丙編第8本,第227頁,“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劉漢儒啟本”。請求給予重懲。多爾袞則批示道:

“衙役害民,從來積弊。……如果有巨奸,即加重治,嚴禁重蹈明朝故轍。”

如朝中六部,吏部為首,就有四名書辦小吏,被稱為“四大天王”,有“贓私數萬”。多爾袞聞訊大怒,立刻發下旨意:

“朱國棟、白元燦著刑部拿了,三法司嚴審追擬,毋得徇縱。四大天王其二為誰,著一並察明具奏。”順治六年六月三日戶科給事中杜篤為據揭特參受賄詐贓大壞銓體書辦,仰乞聖明敕部嚴究以清吏治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

地方小吏則更要猖狂得多。如江南太平府繁昌縣糧科書手汪啟英,串通糧長數人,不按例進行蠲免,額外派征米三千一百多石。順治四年五月初七日寧池太廣巡撫李棲風為奸蠹欺官剝民謹據實糾擬以肅法紀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再如大名府縣總書單惟玄等四十保書手,按明末舊規斂派紙張,工食銀兩共五百兩。順治四年八月初四日刑部尚書吳達海為蠹書乘機科斂等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又如汝寧府快手謝自然“專一把持衙門,詐騙人財,……蛇蠍州縣者數百家,視小民為幾上之肉”,順治六年六月初二日河南監察禦史李若琛為遵旨特報成招大蠹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等等。

府、州,縣守一級,貪劣者亦不乏其人。如河南南陽府泌陽縣知縣傅和羹、南召縣知縣薑曰敬、鄧州知州馬迪吉、新野縣知縣劉、淅川縣知縣馮爾遲等,分別在征收田賦時加收耗銀幾兩到一百幾十兩不等,揣入自己腰包。順治五年閏四月初八日刑部侍郎阿拉善為計典限期已迫,府冊參差可疑,謹據原冊奏聞,仰祈聖鑒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這嚴重違反了多爾袞“有司征收錢糧,止取正數,凡分外侵漁、秤頭、火耗,重科加罰,巧取於民者,嚴加禁約,違者從重參處”《明清史料》丙編第l本,第99頁,“清世祖登極詔稿”。的規定,遭到板責革職、甚至站徒三年的處分。但多爾袞並不十分滿意,他在本後批道,

“……俱依擬。這等事著逐件另本具奏,久已奉旨,如何不遵行?再行申飭!”

再如李自成大順權利宰相牛金星之子牛銓,投降阿濟格後被委以黃州知府,他在任上先後征收“非額載全書錢糧”、明末的陋規銀、貪汙本府屬九州縣的長夫銀、皂隸空額的工食銀等多項,共計千兩上下。後被湖北巡按王守履舉劾,得到多爾袞批示:

“牛銓著革了職,並本內有名人員,該督撫按提問具奏,該部知道。”

湖廣四川總督羅繡錦奉旨會同各官詳審,認為“所供前情是的”,按律應絞。順治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湖廣四川總督羅繡錦為特糾冒濫方麵,以肅官箴以除民蠹,仰祈聖鑒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

地方大員之貪酷者,無如福建巡按周世科了。有一自號海外散人的文人記錄了他在福州的見聞,其中有這樣兩段:

“巡按周世科,凡城外民獲進者,俱指為賊。其法以大門扇將人手足展開,釘於其上,又豎木頭於地,將人從後股串入,旋轉作磨,謂穿心磨,又赤剝其人,以火炬燒其陰,日日如是。……

周世科開妄告之令,無賴之人輒肆誌於鄉紳大室。前鬆江府知府陳亨,被人告責十五板。前戶部主事林宏衍,鎖鏈到官。前處州府知府鄭奎光,鎖拿到官,饋送銀八百兩免罪。”海外散人:《榕城紀聞》,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1輯,第7頁,中華書局,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