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承認,在崇德八年多爾袞提出立皇太極幼子、自己和濟爾哈朗聯合輔政之時,就已準備作出犧牲,不打算當皇帝了,就是他當時有這種想法――準備先做攝政,然後一步步地搶班奪權,後來的客觀現實也不容許,這也是可以預料得到的。因此,他起初沒有為爭皇位而與兩黃旗大臣火並,後來又沒有趁福臨遠在沈陽而發動政變,而是先立福臨於盛京,後迎福臨於北京,順治元年之後,還幾度表示對福臨的忠誠,表示在皇上麵前不能違禮。
那麼,對後來人對他的指責應該怎樣解釋呢?比如他所用儀仗、侍衛、服飾、王府等級別均超過一般親王,甚至可與皇帝比擬,處理政事獨斷專行,以朝廷自居,以攝政王旨為上諭,任意升降官員等等,我們應該相信,這都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至於他死時準備下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皇帝所用之物,在沒有確證之前,也不必象彭長庚那樣替他找個理由回護,因為他從輔政王、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直到他死後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地位本來就不同一般親王,即尊為皇帝,又為什麼不能用皇帝的東西呢?我們前麵說過,多爾袞並不是沒有當皇帝的願望,但客觀現實和他個人的胸懷和頭腦使這樣的願望無法成為現實,因此隻能在某些方麵、甚至隻能在暗地裏過過皇帝癮。說來也可憐得很,當初這樣一位炙手可熱的皇位競爭者,竟隻有在死後的隨葬品裏放上幾樣皇帝的用物,還被當做是大逆不道的證據。
那麼,如果多爾袞不是壯年而逝,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有沒有可能把皇位奪過來呢?如果他再多活個一二十年,福臨死後他還活著的話,有沒有可能以皇父攝政王轉為皇帝呢?我們無法排除各種可能性。多爾袞也是凡人,也有各種欲望,也想當皇帝,如果各種情況都允許,他從皇父攝政王向上再邁一步也是順理成章的。但是,順治年間全國的穩定程度,政治、軍事、經濟的狀況仍不能給這樣的前進提供一個妥善的條件,多爾袞要想這樣做也比較困難。當然,我們不是算命先生,很難根據種種假設作出完全正確的判斷,特別是關於多爾袞內心世界的文字材料根本無從尋覓,所以僅僅根據某些表麵性的東西來斷定多爾袞在通往帝位的路上究竟走了多遠是極為不易的。
無論如何,順治八年對多爾袞的評價和待遇顯然是不公正的,多爾袞是否想謀逆還不得而知,更不用說他對於清朝在全國建立其統治還的確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些,我們在前麵已經一一論過,就不複贅述了。至於他私生活方麵的荒淫無度,的確也很難拿來作為否定一個王侯者的主要證據,這裏也不需再提。因此,乾隆時期為他翻案,無論弘曆有沒有他個人的目的或其他什麼考慮,此事都是正確的,至少對清王朝來說是正確的、公正的。
星移鬥轉,二百年日月如梭。如今,曆史又把多爾袞這個人物推到我們麵前。在宛如星漢的古代曆史人物的長河中,多爾袞應該占有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他的曆史究竟應該怎樣書寫,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無疑,他在清朝開國史上顯然占據重要地位,沒有他,清朝入關的曆史也許就要改寫,中國王朝史的史冊也許就不會列有“清”的名字,不僅清王朝的曆代統治者會因此而感激他,今人也不能不肯定他在滿洲社會發展史上的積極作用。但是,他又是軍事征服的指揮者,是激化社會矛盾的罪魁,對於清初戰爭的延長、安定的緩慢,應該負相當大的責任。當然,他又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開國立製,奠定了二三百年來清朝各項政策的基本格局,他善於用人,虛言納諫,又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他還勤勞任事,廢寢忘食,特別是他正確的少數民族政策,對後來中國版圖的確定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他也曾大搞圈地、投充、逃人等弊政,維護落後的風俗習慣,加深和延長了清初社會經濟的凋敝。此外,他又是文武雙全的人傑,比起秦皇漢武或唐宗宋祖都不遜色。他不僅弓馬嫻熟,能征善戰,而且多有謀略,工於心計,還能在關鍵時刻以大局為重,放棄個人私利。但是,在統治階級的內部鬥爭中,他也殘暴凶狠,不擇手段;在私生活方麵,他又縱欲貪色,揮霍貪婪。……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多爾袞生活在一個大變革、大動蕩的時代,他的身上必然打上時代的烙印。他不可能是個十全十美的英雄,也不可能是個禍國殃民的奸佞。無疑,他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有益的東西,當然,也留下了一些令人遺憾的教訓。世界是複雜的,人亦如此,何況一個生活在數百年前的王公貴胄?
不知是否應該這樣為他書寫這新的墓誌銘。
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
多爾袞年譜。
譜中年齡均為虛歲。月份日子均為舊曆。
多爾袞年譜譜中年齡均為虛歲。月份日子均為舊曆。
一六一二年(明萬曆四十年壬子)一歲。
十月二十五日寅時,出生。父努爾哈赤,母烏拉納喇氏阿巴亥,時為側福金。
是年,努爾哈赤征烏拉,克其臨河六城。
一六一三年(萬曆四十一年癸醜)二歲。
正月,努爾哈赤滅烏拉,其貝勒布占泰逃往葉赫。此人即多爾袞舅舅。
二月,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塞桑之女博爾濟錦氏生,即清世祖福臨的生母,後來的孝莊文太後。
三月,長兄褚英被努爾哈赤幽禁。
九月,努爾哈赤征葉赫,克十九城寨。
一六一四年(萬曆四十二年甲寅)三歲。
二月,同母弟多鐸生。
六月,皇太極娶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博爾濟錦氏為妻,後尊為孝端文皇後。
一六一五年(萬曆四十三年乙卯)四歲。
閏八月,長兄褚英被努爾哈赤處死。
是歲,確定八旗製度,並設理政聽訟大臣五人,紮爾固齊十人。
一六一六年(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丙辰)五歲。
正月,努爾哈赤自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在赫圖阿拉建國後金,年號天命。
七月,扈爾漢征薩哈連部。
一六一七年(萬曆四十五年天命二年丁巳)六歲。
正月,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至赫圖阿拉,宴迎之。
九月,明以杜鬆為新設山海關總兵。
一六一八年(萬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戊午)七歲。
四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出師征明,破撫順,遊擊李永芳降,王命印死,廣寧總兵張承蔭亦戰死。
閏四月,明起升楊鎬為遼東經略。
七月,後金取清河堡。
九月,明始加派遼餉。
一六一九年(萬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己未)八歲。
正月,後金征葉赫,取大小屯寨二十餘。
二月,築界凡城。明經略楊鎬自遼陽分兵四路,進攻赫圖阿拉。
三月,薩爾滸大捷。
六月,後金兵陷開原,明總兵馬林、副將於成龍等戰死。後金建宮室於界凡。
七月,後金兵占鐵嶺。
八月,後金滅葉赫部,自此,扈倫四部盡歸後金。
十二月,明再加遼餉。
一六二○年(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天命五年庚申)九歲。
三月,費英東死。大福金富察氏被休,母阿巴亥被立為努爾哈赤的第二個大福金。明又加遼餉。諭諸臣功序列武爵。
八月,明泰昌帝立,明以袁應泰為遼東巡撫。
九月,多爾袞被提名為“和碩額真”。明泰昌帝病死,天啟帝繼位。明罷遼東經略熊廷弼。
十月,明以袁應泰為遼東經略,以薛國用為遼東巡撫。
一六二一年(天啟元年天命六年辛酉)十歲。
三月,後金軍隊連克沈陽、遼陽及河東七十餘城。
四月,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多爾袞母大妃烏拉納喇氏隨同遷往。
五月,額亦都死。
七月,努爾哈赤派代善等打壓金州、複州、鎮江等處漢民。頒行“計丁授田”諭。
十一月,阿敏攻明將毛文龍。
一六二二年(天啟二年天命七年壬戌)十一歲。
正月,努爾哈赤破西平,熊廷弼、王化貞棄廣寧。
三月,努爾哈赤宣布今後實行“八貝勒共治國政”製度。
七月,費揚古死。
八月,明派孫承宗督師,經略山海關、薊遼、天津、登萊軍務。
一六二三年(天啟三年天命八年癸亥)十二歲。
四月,阿巴泰征喀爾喀紮魯特部。
五月,阿濟格娶蒙古孔果爾貝勒女為妻。
十月,扈爾漢死。
一六二四年(天啟四年天命九年甲子)十三歲。
五月二十八日,多爾袞娶蒙古科爾沁部桑阿爾寨貝勒之女為妻。
八月,敗毛文龍軍。何和裏死。
九月,大捕“無穀之人”。
―六二五年(天啟五年天命十年乙醜)十四歲。
正月,莽古爾泰攻旅順,毀其城。
二月,皇太極娶蒙古科爾沁部貝勒齋桑之女博爾濟錦氏為妻,即後來清世祖福臨之生母。
三月,遷都沈陽。
八月,熊廷弼被殺,傳首九邊。
十月,大殺反金人員,編立拖克索。
一六二六年(天啟六年天命十一年丙寅)十五歲。
正月,努爾哈赤圍攻寧遠,為袁崇煥擊敗。
四月,皇太極征蒙古喀爾喀五部。
八月,努爾哈赤死於?雞堡。多爾袞之母烏拉納喇氏被逼殉葬。代善主持定議,以皇太極繼位。
九月,皇太極正式繼位,以明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與明寧遠巡撫袁崇煥議和。
十二月,罰阿濟格。
一六二七年(天啟七年天聰元年丁卯)十六歲。
正月,以阿敏、濟爾哈朗等征朝鮮。
五月,皇太極率軍征錦州、寧遠。
十二月,罰阿巴泰。
一六二八年(崇禎元年天聰二年戊辰)十七歲。
二月,皇太極征察哈爾多羅特部,以多爾袞從征有功,賜號墨爾根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