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食不可以隨意吃
不少寶寶的偏食、厭食多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而這些習慣又源自媽媽粗心的喂養。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比如說愛吃零食。媽媽們不要任憑寶寶隨意吃零食。
對於剛開始品嚐美味的寶寶來說,甜甜的糖果和巧克力的誘惑是無法抗拒的。在非用餐時間如果不控製巧克力、蛋糕等小零食的攝入量,它們撐飽了寶寶的肚子,到就餐時間,寶寶自然就沒有胃口了。
(1)少吃零食。零食畢竟不是正餐,多吃會影響寶寶的食欲和胃口。
(2)選擇適合寶寶年齡、營養價值較高的零食,如堅果、優質的蜜餞、豆腐幹等。
(3)零食不能想吃就吃,合理安排寶寶吃零食的時間,一般飯前和臨睡前不要吃零食。
(4)對於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建議父母控製零食的量,平時要把零食藏在孩子不注意的地方。
零食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隻要吃得科學,零食也可以為寶寶生長發育加油。
2.吃得好還要運動好
多數的寶寶現在的問題是營養好而活動少。寶寶吃得好卻活動少,無法消耗飲食中的高能量,自然就不會有饑餓感。
建議:多給寶寶創造一些戶外活動的機會,不要讓寶寶整天沉溺於電視、電腦遊戲中。
3.三餐時間要固定
一些媽媽嬌寵寶寶,認為寶寶不願吃就隨他去,等他餓了自然會吃。時間一長就造成寶寶進餐時間混亂。還有一些媽媽忙於工作,自己吃飯不定時,想吃便吃,寶寶也跟著沒有固定進餐時間。媽媽自身的飲食習慣不正確為寶寶造成了負麵影響。
建議:以身作則,固定三餐時間。吃飯前5~10分鍾可以提醒寶寶要準備吃飯了。如果孩子較大,還可以讓他負責盛飯端菜和分碗筷,這樣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到了吃飯時間,家庭成員配合營造愉快的就餐氣氛,如果寶寶一時不想吃,你要提醒他,“現在不吃,那就隻有等到下一個吃飯時間才能吃”。
4.不要讓寶寶“就著”電視吃飯
很多不良的進餐習慣都是縱容的結果。在寶寶的眼裏,每日的活動都是遊戲,吃飯也不例外。一些寶寶習慣邊吃邊玩,還有的喜歡邊吃邊看電視。這些不良進餐習慣都易造成寶寶吃飯時分心,影響食欲。如果媽媽不進行約束,長此以往必然會損害寶寶的身體。
建議:吃飯時間收起所有的玩具並關掉電視,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吃飯上。在寶寶吃得很好的時候,你需要及時鼓勵他。在吃飯中間孩子下地跑一圈再回到餐桌,隻要馬上回來是允許的,但千萬不要追在孩子後麵喂飯。
5.家長自己不可“偏食”
有些家長進餐時會表現自己的飲食好惡,說白了就是“偏食”。每個媽媽都有自己飲食上的好惡,自己不喜歡吃的堅決不會讓它出現在飯桌上,或者理所當然地認為寶寶也不愛吃。大人是孩子的榜樣,媽媽的不喜歡也成了寶寶“我不要”的理由。
建議:不要在寶寶麵前表現出你對某些食物的好惡,讓寶寶感覺每一種食物對身體都是有用的,而且味道都很好。
6.進餐需要什麼樣的氛圍
用餐是在愉快氛圍中完成的,可是很多媽媽並不注意這點。當寶寶表示不願意吃飯,性急的媽媽就會表現出不耐煩,不是打就是罵,逼迫孩子吃下去。在這樣的氛圍下,誰還有好胃口呢?
建議:強迫寶寶吃飯並不能解決問題,如果寶寶實在不願吃,也不要強迫,等半個小時再試試看。饑餓是最好的廚師。如果寶寶還是不知道饑餓,那一定是有消化道的問題,這時應該請醫生診治,不要隨隨便便吃一些保健品。
對於孩子的吃飯問題,全家上下的意見要統一。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要緊,或者覺得孩子吃飯不好會餓著,所以他想吃什麼就讓他吃什麼。同時,還要提高烹調技巧,把飯菜做得美味可口也可以增加寶寶的食欲。
7.如何培養餐桌好習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來看看國外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寶寶餐桌好習慣吧!
(1)美國:美國父母認為,堅持與孩子共同進餐不僅可以增進大人、小孩的食欲,還可以有機會向孩子推薦一些新食品。
對於偏食的孩子,美國父母有自己的辦法:不給挑剔食物的孩子另做飯菜,如果他這頓飯不吃,在下頓飯之前堅決不給他吃任何東西;父母也不當著孩子的麵對自己不喜歡的菜肴說三道四。
(2)英國:在英國,父母們認為自己餐桌上的習慣是影響孩子飲食習慣的最重要因素,他們有意識地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並同時把這些習慣傳遞給孩子。
(3)日本:日本父母很重視全家人一起用餐這件事。他們認為餐桌上的愉悅情緒能將父母的愛傳達給孩子。孩子也由此得到滿足感、信賴感,能健康地成長。
8.如何為寶寶調配均衡營養
孩子營養的均衡與否直接牽動著爸爸媽媽的心。我們要讓寶寶養成怎樣的生活習慣才能使得孩子的營養均衡呢?
(1)不挑食:現在家長對孩子比較寵愛,孩子想吃什麼家長就給什麼。過於嬌慣養成了孩子挑食的毛病,時間長了易導致食欲下降。要養成孩子不挑食的習慣,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什麼都要吃,做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