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食是極為有害的習慣
無論從營養的角度還是從身體健康、生活習慣等角度來看,偏食都是極為有害的飲食習慣。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偏食、挑食都會損害身體健康,因為人體的生長需要多種營養素,這需要人們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我們身體中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粗纖維等營養素存在於各種不同的食物中。例如,玉米麵中含有脂肪、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而黃豆中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外,還含有磷、鈣等物質,可以維護我們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對促進肌肉收縮、加強神經興奮傳導有很大作用。每種食物對人體的作用都各有側重,世界上至今還沒發現包含各種營養素的食物。所以,我們必須在飲食時攝取各種食物中的營養。
從健康的角度看,如果孩子總是偏食,一頓饑一頓飽,那麼在吃得過飽時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反之,如果吃得過少或根本不吃,胃就會由於得不到填充而產生機械性損傷。另外,從對孩子的教養來看,也不該偏食或挑食。去朋友家做客時曾看到這樣一個場麵:餐桌上有一盤大對蝦,主人的孩子對別的菜一口不吃,卻把大蝦端到自己麵前,吃得盤子見底兒為止,顯得缺少教養。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孩子的偏食的習慣就會使孩子養成自私自利、貪食、不尊重他人的壞作風。
2.孩子為什麼會厭食
孩子厭食症比較常見,這種症狀往往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家長也常為此苦惱。那麼這種病容易糾正嗎?應采取那些治療措施呢?
在治療時,首先應認真考慮引起孩子食欲減退的病因,針對病因治療。具體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因為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導致的厭食,應積極治療原發病。這樣隨著疾病的恢複,孩子的食欲可以逐漸增加。
(2)如果食欲減退的原因是由於服用某些藥物引起,應在醫生指導下停止用藥並及時給孩子更換其它藥物。
(3)如果是因為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厭食,應該糾正原有的不良習慣,並逐漸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吃零食要適當節製。另外要注意孩子食物中的各種營養成分的搭配,高糖、高蛋白的食物不要攝入過多;同時應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輕鬆、愉快、隨意,切不可強迫喂食,更不應在進餐時批評訓斥孩子。此外,應該訓練孩子自己進食。要知道,鼓勵孩子自己使用餐具反而會增加他們進食的興趣。還應注意及時糾正孩子偏食、挑食的壞毛病;並注意夏季不可食冷飲過量。
(4)經醫生檢查診斷為鋅缺乏的孩子,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鋅製劑1~3個月。
治療時要針對以上情況對症治療,主要目的在於恢複孩子的消化功能。頑固性厭食最好請中醫大夫進行辨證施治,根據實證或虛證服用中藥加以調理。最後,想說明的是孩子厭食是常見病,但要糾正起來也並不十分容易,需要家長有耐心。
3.美味佳肴也可吃得過多
現在一些年輕的父母見孩子胃口不好而不願吃飯時,往往會在菜肴中多加些味精。他們以為這樣會使飯菜味道鮮美,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欲;也有人讓孩子一次進食大量美味的雞鴨魚肉,從不加控製,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為什麼?
首先說,味精的主要成分的是穀氨酸鈉。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味精(即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在肝髒中被穀氨酸丙酮酸轉移酶轉化,生成穀氨酸後再被人體吸收。近年,德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過量的穀氨酸能把孩子血液中的鋅被逐漸帶走,導致機體缺鋅。大量食入穀氨酸鈉,能使血液裏的鋅轉變為穀氨酸鋅,從尿中過多的排泄體外。
缺鋅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損害呢?
鋅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維持人體正常發育生長的作用,對於孩子來說更是不可缺少的。而孩子一旦缺鋅,便可出現味覺遲鈍,甚至厭食,日久造成智力減退、生長遲緩、性晚熟等不良後果。一味追求食物的鮮美,還會使孩子產生美味綜合症。
雞、鴨、魚、肉等美味食品中含有較多的穀氨酸鈉,它是味精的主要成份,食入過多會使新陳代謝出現異常,導致疾病的發生,這就是美味綜合症。美味綜合症一般是在進食後半小時發病,出現頭昏腦脹、眩暈無力、心慌、氣喘等症狀,有些孩子會表現為上肢麻木,下肢顫抖,個別的則表現為惡心及上腹部不適。
對於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美味佳肴不可一次吃得過多。孩子的自控力差,容易偏食,父母在飲食上一定要把關,有粗有細,葷素搭配,不可暴飲暴食,引起美味綜合症。
4.湯泡飯常吃傷腸胃
許多人愛吃醬油泡飯、菜湯泡飯、茶泡飯,這些人可能都聽過一句俗語:“湯泡飯,嚼不爛”。可能有人會問:“這湯泡過的飯,軟了,容易下咽了,挺適合老人孩子吃的,為什麼會說它‘嚼不爛’呢?”其實,這句話主要是告訴大家,湯泡飯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麼容易消化。相反,長期吃還會導致消化機能減退,從而引起各種疾病。
研究表明,人在進食時,首先會在口腔內進行初步的消化。堅硬的牙齒如同一部巧妙的“粉碎機”,將大塊食物切磨成細小顆粒。同時唾液腺不斷分泌唾液,舌頭不斷攪拌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澱粉酶能使澱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麥芽糖,便於胃腸進一步消化吸收。
塊狀食物會刺激舌的味覺神經,反射性傳到大腦,使大腦發出信息,“通知”胃、腸、胰腺等部位做好接受食物的準備。接到“命令”後,胃、腸、胰液相繼分泌,胃腸蠕動增強,從而加速胃腸道對食物營養的消化吸收。
而吃泡飯就不一樣了:飯和湯水混在一起,食物在口腔內還未嚼爛,就滑到胃裏去了。食物沒有經過充分咀嚼,唾液分泌得少,與食物混合攪拌不均勻,澱粉酶也會被湯水稀釋。再加上味覺神經沒有受到應有的刺激,胃腸道反射性的消化液分泌也有所減少。因此,食物的消化將受到影響,營養也不能被完全吸收。同時,有些食物還沒來的及被咀嚼,就被整個吞下,這必將加重胃腸負擔。長此以往,胃腸功能紊亂、胃腸消化不良等疾病就會出現了,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吃泡飯危害更嚴重。因為長期食用泡飯不僅容易讓孩子養成囫圇吞棗的不良飲食習慣,還會妨礙孩子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此外會使孩子的咀嚼功能減退,使咀嚼肌萎縮。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臉型。
這裏還要特別提及的是兩個區別:第一,飯前喝湯和吃泡飯是兩回事,要區別開來。飯前少量喝湯,不但能濕潤口腔和食道,並能刺激口腔和胃產生唾液和胃液,有助於消化。第二,吃稀飯和泡飯也不同,因為稀飯質地較細,水煮後澱粉分解成易被胃腸所吸收的糊精,不會影響消化功能。
總之,吃泡飯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不論是湯飯、茶泡飯、醬油泡飯都不應該吃。而且不論吃什麼食物,都要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
5.西式快餐與哮喘
孩子經常吃營養不均衡的西式快餐容易患哮喘病。
哮喘是常見的兒童慢性病之一。全世界約有1.5億哮喘患者,並且發病率增長很快。科學家對一些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哮喘發病率進行研究,將100個哮喘孩子與200名普通孩子相比較,結果發現,蔬菜、牛奶、維生素E和礦物質攝入不足的孩子哮喘發病率比其他孩子高出2倍~3倍。調查表明,經常吃西式快餐的城市孩子哮喘的發病率高,而保持傳統飲食習慣的農村孩子發病率低。傳統飲食包括牛羊肉、米飯、蔬菜、水果等。
此外,過去30年來蘇格蘭孩子哮喘發病率急劇增加。經研究,發現與快餐食品攝入量太多、新鮮水果和蔬菜攝入量減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