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回答說:“唉,我一無所有。但是如果我不趕回家,家中的妻子兒女一定會很著急。”
老船公向詩人揮了揮手說:“上船吧。你已經顯示了你的特長,這是最寶貴的財富。”
詩人上船之後疑惑地說:“老人家,請你告訴我這是為什麼。”
老人一邊搖船一邊說:“你的一聲長歎,你臉上的憂慮是你最好的表白,你的真情流露是你們當中最寶貴的。”
待人真誠守信,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和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與合作,所以能夠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真誠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讓人心不設防,教人敞開心扉,令人和平相處,令人胸襟坦蕩,使人相見恨晚!離開了真誠這個基石,便沒有友誼可言。雖然有時用真誠換來欺騙是痛苦的,但這痛苦是高尚的、暫時的,它讓你更加珍惜真誠!真誠的感覺是幸福的,可以用心來回味,是永恒的情誼!擁有一份真誠,心中就會充滿愛,就會懂得諒解和寬容,獲得尊重和友誼。丹心對天,肝膽相照,讓真誠永遠相伴,是一種無尚的人格魅力!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本善的,真誠就是人的本性。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是渴望真誠的。孔孟之道提出:一個人應從“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做起,以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這是我們祖先總結的寶貴經驗,我們無任何理由來廢棄這個經驗。當然,一輩子都做到真誠,贏得別人的信賴和尊重,也未必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不做一錘子買賣
在《塔木德》中記載了許多有關商業方麵的事情。編寫《塔木德》的先哲們洞察世界發展的軌跡。預知了商業行為將在人類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描述交易的道德標準時用了極大的篇幅。
所有的猶太商人都篤信一個信條,那就是不僅要誠信經商,而且要和非猶太人和諧相處,那怕用自己的財富與產業去幫助與庇護猶太同胞或是非猶太人。他們相信,隻要取信於人,以誠相待,猶太人就不會到處樹敵,隻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猶太商人從不做那種“隻要人人上我一次當,我就可以發財了”了的“一錘子買賣”,這種想法在他們看來就是自取的流寇戰術與短期策略。但實際上,猶太人信譽卓著,極少有那種劣跡,他們經營的商品或服務也都屬上乘佳品,從不以次充好。為什麼會這樣?這裏麵除了猶太商人的文化背景,如以“上帝的選民”自居,有重信守約的傳統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民族在流動不定的商業活動和生存狀態的規律的結合中,悟出了真正的經商之道是什麼。
在美國,發生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家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的總經理叫亨利·霍金斯,他從商品化驗鑒定報告單上發現,他們生產的產品在食品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毒性不大,但是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害。他知道,其他食品公司也在使用這種添加劑。他想,若從維護公眾利益的角度出發,把這件事公布於眾,一定會引起同行們的強烈抗議,他們也一定會聯合起來對付他,這樣的話公司一定會受到慘重的損失。
但他的知名度在與這些同行的鬥爭中肯定會大大提高,同時還會得到公眾的支持,而這樣也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和長期的利益。
霍金斯於是在新聞發布會上毅然對社會民眾宣布:防腐劑有毒,有害身體健康。公眾為之震動,稱讚他的誠實。可是,這一舉動卻得罪了從事食品加工的老板們,他們聯合起來,用一切手段來攻擊。
亨利被他們指責為別有用心,並想破壞別人的生意。他們聯手抵製亨利公司的產品,使亨利公司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但是慶幸的是,就在近於傾家蕩產的時候,亨利名聲卻家喻戶曉,並且他得到了政府與社會的支持,他的公司的產品一下成為了人們用得放心的熱門貨,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很快,瀕臨破產的亨利公司,恢複了元氣,經營規模比起以前還擴大了2倍。之後,亨利的公司還漸漸發展成為在美國食品加工業中的領跑者。
交易就是交易,而非為交易而交易。這是《塔木德》中最基本的原則。教導人們做一個有道德的商人,而不是做一個惟利是圖、隻做一次性買賣的商人。道德與善行是交易中所強調的。
買者有權要求他買的東西務必是品質優良、毫無缺陷的,即使沒有明文規定的保證下。即使賣者打出了“貨物出門,概不退換”的招牌,如果事後買方發現物品有瑕疵,也依然有權力要求退換的。
可是,如果賣方事先聲明貨物有缺陷,而買者願買,買後便可不用退換,這就是契約,雙方一定要遵守。上當受騙與自願吃虧是兩回事。《塔木德》堅持的要點就是保護買賣雙方中買方的利益。
猶太人在《塔木德》時代就有監督買賣度量的官員,夏天和冬天丈量土地的繩子不一樣長,天氣變化,繩子伸縮有度。甕底如果有以前出賣液體貨品時的殘渣,便被當做不公平,這時官員就有權過問。
購買物品1~7天之內,買方可在拿著所買的物品去請教別人,因為買主不一定對所買的物品很內行,由懂行的人進行判斷,然後決定是否退換,這都是被允許的。
在《塔木德》時代,商品沒有統一的價格,價錢由賣方提出,但如果買主付出超過一般行情1/6時,這次交易就被視作無效,貨款各退回本人手中。這是《塔木德》所訂的通律。
《塔木德》不但保護賣方利益,同時也保護買方利益。當買方沒有下次合作的意願時,就不可以進行商談;如果已經有人表示願意購買某件商品並不是一次性的,別人就不能爭購這件商品了。
克服心裏罪惡感
許多人一生都渾渾噩噩,以至於抑鬱而終,因為他們不能克服人類心裏最惡劣的敵人——罪惡感。當我們以那種心態去做事時,工作效率會降低,所有事情都做不完善。
要是不能克服罪惡感,常常就會導致心理疾病。但是,隻要能征服罪惡感,你就可以重新建立自信,獲得更大的成就,取得生命中更多美好的東西。
既便我們都了解它那毀滅性的能量,都有罪惡感的經曆,我們能想出怎樣的對策呢?舉個例子,說明一個人是怎樣逃脫罪惡感的捆綁,回歸到更加豐盈充實的生活中來的。
麗絲告訴大家一段經曆,關於她怎樣強迫自己推銷,接著又是為何停止她的工作。
“我在一家石油開采風險公司做推銷工作,負責推銷股份。”她說,“公司負責為我安排可能投資的客戶,他們都是些有點錢的人。”
“交給我的推銷計劃是快速把提案解釋完,速戰速決。”麗絲繼續說,“要是客戶不願意投資,或者需要點時間來考慮,我就得到的指示是做一些堅定的表示,就像說‘公司向我保證過,你付得起這項絕好的投資事業——才不過是隻有4000元——很顯然,你付不起。要是你確實付不起,我不過是在這浪費時間罷了。’或者說‘都說你是個果斷的人,原來不過如此。’反複講這類話,為的是把客戶的心思拉離問題的關鍵。用話來逼迫他們說‘這當真值得投資嗎?你說什麼,我付不起?我的流動資金就有好多錢呢’一類的氣話。下步就是結束推銷。經過一番‘連勸帶逼’的手段,事情就簡單多了。”
麗絲坦率地承認,“就抽取傭金的問題,我做的還是不錯的。可是當我在推銷時感覺很不好,因為我知道,公司基本難以勘探石油或天然氣。但是真正使我沮喪的是那種推銷術,不單是投資者遭受損失,更可惡的是,我感到自己有種罪惡感。”
有人問,“那你又怎麼做呢?”
“我又加入了另一家公司。”麗絲回答說,“在那兒,最根本的要求是,推銷員一定要詳盡地解釋所含的風險如何,並且絕不允許采用哄騙強迫的方法讓顧客加入投資的行列。銷售經理說得很明白,每年我們都有一個新的開采計劃,我們能夠回去找老顧客。並且這種法子很值得使用,因為重複銷售才是我們這一行業的生命線。”
有人接著問道,“你在這家新公司做得怎樣?”
“我的成交率很高,立刻賺了更多的錢。因為我這種方式讓很多客戶反複買了好幾次,可另外一種強迫式的推銷,客人常常隻會買一次,就沒有下文了。更關鍵的是我心裏平靜多了。現今我簽合約時,不再感到是罪惡或肮髒。反之,我引以為榮,因為我是在幫助他們,同時他們也在幫助我。”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都是那些騙子敗壞了推銷的名聲。真正聰明的推銷員會盡力為顧客服務,讓他們心甘情願地下次再來。“上一次當,是你的錯;上兩次當,是我活該。”——他們深知這句諺語的睿智所在。
所以,無論何種行業,你年紀如何,都不要以騙人為樂趣為職業,因為,你心裏想的情況你自己知道,長期行騙下去,你會明白最後的結局,與其後來受傷,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就把那種罪惡感拒之於門外,做到有形無形輕鬆自然,從而也贏得別人的擁護與信賴。
假的東西隻是曇花一現
由於物質利益的誘惑,當代社會假東西泛濫。很多假東西在一時間也曾蒙蔽了不少人,但假的終究是假的,經不起真實的考驗。因此,我們要達到成大事的目的,就應該奉行誠實的原則。因為雖然靠欺騙手段可能會一時奏效,但終究將隻是曇花一現。欺騙就像陽春三月的雪花,一經陽光照射,便會化為烏有。
要是你以為假的東西可以蒙蔽一時,用假象可以獲得暫時的利益,當然,你就不再會存在真實,因為,假的欺騙行為讓你獲益後你會上癮,雖然,你也知道,你在騙了別人之後你露了原形,但是,你還是禁不住利益的誘惑,一生都會活在欺騙之中。你騙了一時又一時,卻到後來騙得還是你自己。你失去了真誠,假的東西都化為了烏有,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你所能剩下的隻是良心的不安了。
放眼望去,萬事萬物,林林總總,那些能得以存到最後的,沒有一個是虛假的,因為,虛假耐得了一時,卻維持不了長久。
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前有一位賢明的國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也因而受人愛戴。但隨著年紀逐漸增大,且膝下無子女。所以他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挑選一個孩子收為義子,培養成未來的國王。
國王選子的標準很獨特,給孩子們每人發一些花的種子,宣布誰若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麗的花朵,那麼,誰就會成為他的義子。
孩子們領回種子後,開始精心地培育,從早到晚澆水、施肥、鬆土……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位幸運者。其中有個叫雄日的男孩,也整天精心地培育花種。但是,10天過去了,半個月過去了,花盆裏的種子連芽都沒冒出來,更別說開花了。
國王決定觀花的日子到了。所有的孩子都盛裝打扮,湧上街頭,他們各自捧著開滿鮮花的花盆,用期盼的目光看著緩緩巡視的國王。國王環視著爭奇鬥豔的花朵與漂亮的孩子們,並沒有像大家想像中的那樣高興。
穿過人群,國王忽然看見了端著空花盆的雄日。他無精打采地站在那裏,國王把他叫到跟前,問他:“你為什麼端著空花盆呢?”
雄日抽咽著把自己如何精心侍弄,但花種怎麼也不發芽的經過說了一遍。沒想到國王的臉上卻露出了最開心的笑容,他把雄日抱了起來,高聲說:“孩子,我找的就是你!”
“為什麼是這樣?”大家不解地問國王。
國王說:“我發下的花種全部是煮過的,根本就不可能發芽開花。”
捧著鮮花的孩子們都低下了頭,為了開出豔麗的花朵,他們全部另播下了種子。
雄日靠誠實贏得了國王的喜愛,另外一些孩子們企圖用“虛假”的種子開出的花朵來迷惑國王,終會被國王識破,從而他們也喪失了被國王收為義子的權利。
人生在世,不可不誠實,靠騙術行世不會長久,因為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品性,欺騙者的真正欺騙對象隻能是自己。
假的東西也許會因為別人一時的輕信而得逞,但絕對不會傲然長久,要想立身處世,除了講求誠信,我們別無選擇。當然,就算你看到了假的東西,也不要被蒙蔽,因為你已經知道了假的東西會化為泡影,你已知道應該不去虛假,那麼麵對假的東西,你就應該泰然處之。
誠實永遠都不會吃虧
自古以來,誠實就是一種優良的品德,它與謊言不和,與欺騙無緣,誠實的人不會吃虧,擁有誠實的品德能在人生道路上暢通無阻地奔向成功的目標。
當下,許多人都認為欺騙、說謊話是一種有利的行為,因為這樣他們覺得他們會獲得好處,而且以為欺騙的手段是很值得使用的。
有這麼一則故事:
一個農夫在過橋的時候不小心把斧頭掉進了河裏,他坐在河邊傷心地哭起來,因為這個斧頭是他生活的來源。一個河神跳進水中幫他打撈,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頭,農夫搖頭說:“這不是我的”。河神又鑽進水裏,很快拿出一把銀斧頭來,農夫還是搖頭說那把斧頭也不是他的。最後,他拿出了一把鐵斧頭,農夫說:“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河神就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一起送給了他。這件事情讓一個貪心的家夥知道了,於是他故意把斧頭扔進河裏。很快,河神拿出一把金斧頭來,沒等問他,他馬上說:“這就是我丟失的那一把。”河神厭惡他不誠實,就和金斧頭一起消失了。而這個人最終連自己的斧頭也沒得到。
看吧,農夫不誠實,結果怎樣?要是他誠實,河神不僅把他的斧頭還他而且還可能賞他一些什麼東西,就是因為他的不誠實,不但他的斧頭沒有找回而且還惹得河神一身生氣。
同樣,現實生活中,許多商店為了掩飾自己商品的缺點,登載各種欺騙顧客的廣告。有些人認為,在商業活動中,欺騙的手段與資本一樣必需。但他們卻不知道在他們多得到一分金錢的同時卻損失了誠實的品格。往往欺騙的行為是靠不住的,是要失敗的!所以從這一點考慮,誠實是一種最好的策略!你可以翻閱商業曆史看看,很久以前的大商店,在今日依然存在的幾乎是寥寥無幾。
當時的那些商店,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爭相刊登各種欺人的廣告,然而它們的壽命並沒有能持久,因為它們缺少誠實的後盾。這樣終究是不可靠的,一時的欺騙換不來永遠的成功,直至失敗。可以說沒有一種廣告能比誠實更能得到他人的青睞。欺詐者因為不誠實,就不能夠與人相處長久,更不能達成自己永遠成功的目的。有些青年人,為了取得一些蠅頭小利,把自己的人格和名譽全部揮霍掉,實在是讓人可悲。而宋朝的晏殊卻不那樣,從而使得他後來做了宰相。
宋朝丞相張知白向朝廷推薦年輕的晏殊,說他將會大有作為。朝廷召晏殊來到宮殿,當時正值真宗皇帝殿試,就命令晏殊參加考試。晏殊見到試題後,毫不猶豫地說:“這首賦我在數天前已作過,請皇上另出別的試題。”正因為他的誠實博得了真宗的喜愛,讓晏殊擔任了館職。後來,太子東宮缺官,內廷批示授晏殊擔任。第二天皇上對他說:“近來聽說館閣裏的巨僚都宴樂玩賞,唯獨晏殊兄弟埋頭讀書,他們如此持重,可以擔任東宮官。”晏殊接受了任命,皇上又當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聽了後,說:“臣下不是不喜歡宴樂和遊玩,隻不過於貧窮,玩不起啊。要是有錢,臣下也想去宴樂和遊玩。”皇上對他的誠實倍加讚賞。宋仁宗時,他終於做了宰相。
雖然有時候我們說的實話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或誤會,但隻要對方是明事理之人的話,你很快就會博得對方的信任。雖然對人誠實,你可能付出一定代價,但日後你得到的,將遠比付出的多得多,誠實是人製勝的法寶。
所以,誠實不僅僅是人生的一種美德、是自己的一種優良品質的表現,而且從長遠的利益來看,誠實的人不會吃虧,做個誠實的人吧,你將終生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