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條件是每日必須工作15小時,也就是每小時3分錢。他的事業就這樣開始了。
一年以後,他用借來的300美元開了一家商品零售店,銷售的全是5分錢的貨物。10多年後,他建造了當時世界第一高樓,即伍爾沃斯大廈。
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窮人,他決心要改變現狀,於是告別父母,千裏迢迢來到北方,在大森林裏尋找人參。但是,並沒有得到幸運之神的光顧,他在大森林裏迷了路,身上帶著的幹糧吃完了,水也沒了。在茫茫無際的大森林裏,他找不到出山的路徑,而且隨時都有可能葬身於野獸之腹。
在森林裏漫無目的地走了三天的他筋疲力盡,奄奄一息。夜幕降臨時,聽著陣陣鬆濤聲和野獸的怪吼聲,無邊的恐懼像潮水一樣向他襲來。他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不想死在這裏,他要活著走出這片森林。餓極了,他就隨便抓起一把草塞進嘴裏,不停地咀嚼,微苦的草汁流進胃裏,就覺得不那麼餓了。他躺在地上數著天上的星星,“一顆、兩顆……”,就這樣,他與寒冷和饑餓對抗著。
不知不覺中,天亮了,萬道霞光從森林的枝葉間透進來,采參人漫不經心地看了看他昨夜隨手抓過的草,突然,在那片草叢中他看到了火紅的參花!是那麼新鮮,那麼耀眼。采參人仿佛看到了希望,於是沿著太陽的方向,他走出了森林。
貧窮盡管不是什麼好事,但可以磨煉人的品性、意誌。很多人就是由於不怕貧窮,勇於衝破困境、阻力,從而打開一條從沒有人打開過的通往成功之路。
福勒出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貧困的黑人家庭,在5歲時就開始勞動,而且,福勒的大多數夥伴都是佃農的孩子,他們都很早就參加勞動。這些家庭認為貧窮是命運的安排,因此,並不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
但是,小福勒與其他小朋友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親,母親不肯接受這種僅夠糊口的生活。她時常對兒子說:“福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不願意聽到你說: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願望。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
“沒有人產生過致富的願望”,這個觀念像深深的烙印,刻在福勒的心靈深處,以至於改變了他整個的人生。刺激他把經商作為生財的一條捷徑,最後他選定經營肥皂。於是,在接下來的12年裏,他挨家挨戶出售肥皂。
後來,當他得知供應肥皂的那個公司即將拍賣出售的消息後,就非常想將它買下,於是,以自己在多年經營活動中樹立的良好信譽作保證,他從朋友那裏借了一些錢,又從投資集團那裏得到了幫助,終於籌集到11.5萬美元,但還差1萬美元。
當他漫無目的地在街區漫步時,看到一家承包事務所的窗子裏還亮著燈。福勒走了進去,看見寫字台後麵坐著一個因深夜工作而疲憊不堪的人,福勒直截了當地對他說:“你想掙1000美元嗎?”這話嚇得承包商差一點倒下去。
“想,當然想了。”
“那麼,請你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事成後,我將另付出1000美元利息給你。”離開這個事務所的時候,福勒口袋裏已經有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
功夫不負苦心人。最後,他不但得到那個肥皂公司,而且還取得了其他7個公司和一家報館的控股權。當有人向他請教成功之道時,他用母親多年以前所說的那句話回答:“我們是貧窮的,但不是因為上帝,而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致富。”
很多時候麵對困難,不是因為我們克服不了,而是因為我們缺少克服的勇氣,有勇氣,自然水到渠成,也就早一日可以逾越那個障礙了。
挫折是成功的預兆
人生的道路充滿著曲折和艱難險阻,正是因為這樣,在你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甚至會和厄運相遇。許多人麵對挫折時總是悲觀失望,萎靡不振,沮喪不已,對自己的前程心灰意冷,失去了向上的信心。其實,他們殊不知挫折對於人生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因為隻有在那個時候,你才能冷靜下來,重新思考你前方要走的道路,然後重新做出選擇。
有一個人十分熱衷於旅遊,有一年暑假他帶著兒子去參觀凡·高的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訝異地問父親:“凡·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父親帶兒子去了丹麥。站在安徒生的故居麵前,兒子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常年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過著貧苦的生活。但是你可以看到,他還是那麼地富有幻想力,創造出那麼多經典的童話。”
這個人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而那個被父親帶著旅遊的兒子名叫伊爾·布拉格,他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後來,成名的布拉格在回憶童年時說:“當時我的家非常的貧困,父母都靠出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也不可能成功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給了我人生很大的啟迪,讓我十分更加堅定地選擇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從他們這一類人的故事中,我們通常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造化有時會把它的寵兒放在下等人中間,讓他們操著卑微的職業,使他們遠離金錢、權力和榮譽等等,讓他們忍受著生活的貧苦,可是都在某個有意義有價值的領域中卻讓他們脫穎而出。
我們在自然中行走時,你會發現:那些最偉岸挺拔的樹林總是在最陡峭的岩石中紮根,昂首向天;在最黑的土地上生長著最嬌豔的花朵。
一位哲人說:“並非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上天賜予你的一種幸運。與困難作鬥爭不僅磨煉了我們的人生,也為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準備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現實生活中,常會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因自己角色的卑微否定自己的智慧,因地位的低下放棄兒時的夢想,甚至因不被人賞識而苦惱,因被人歧視而意誌消沉。他們沒有自己的定位,最後隻能一味地甘於平庸,默默地過完自己的這一生。
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啊!其實造物主往往把高貴的靈魂賦予卑賤的肉體,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把貴重的東西藏在家中最不起眼的犄角旮旯。
“饑餓沒有什麼可怕的,真的,爸爸,”一個耳聾的男孩苦苦地央求父親抱他從救濟院跑出去,讓他去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們會生活在一個物資充足的社會中,而且,我明白怎麼樣不去饑餓。至少很多窮人都是長期靠一點點糖果來維持生存,感到餓得難受時,他們就用一根帶子把自己的肚子勒緊,不是嗎?為什麼我不能這樣?還有,灌木叢裏長滿了黑莓加堅果,而原野上到處都可以找到蘿卜,它們都可以用來充饑;一個幹草垛就是一張很好的床……”
這個可憐的耳聾男孩就是基托,一個有著酒鬼父親的“小乞丐”,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孩子,最後成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聖經學者之一,名揚世界。
貧窮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對待貧窮的態度。
挫折是一個人的煉金石,但人也不是鐵打的,總會有難過想放棄的時候,那怎麼辦?大哭一場吧!把你所有的不滿全部都發泄出來,將難過和悲傷都哭光,然後再挺起身去和生活打仗,為將來去奮鬥。
上天要給人好東西時,通常不會有好包裝。外表太美的東西,裏麵反而可能是毒藥,就像是顏色最為絢爛的蘑菇一定是有毒的一樣。因為上帝不懂禮品包裝這門藝術,隻是把一塊璞玉丟在了人世間,需要我們自己去雕刻。
許多挫折往往是好的開始,是另一種成功的預兆。有人在挫折中成長,勇往直前;也有人在挫折中跌倒,從此一蹶不振。這之中的差別,在於個人對待的態度如何。站起來便能成就更好的自己;硬是在地上賴著,自怨自憐悲歎不已的人,則注定隻能繼續哭泣。而上帝總是幫助那些自己願意勤奮的人。
不曾經曆過挫折的人生,根本不能算是人生。人類的成長,通常是由許多的挫折組成的。就如口香糖廣告說:“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了解自己對付逆境
在許多時候,人生並不是我們原來想的那樣。高估了自己,過度期望就會有失望的時候。現代的人情感濃烈而奔放,卻也聚散匆遽,其實,悲歡歲月才是人生真貌。生命亦就是如此,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人們的眼睛往往不夠雪亮,無法徹底了解自己。若沒有兌現的人生的福分,其實是虛無的。
我們對自己要弄明白,搞清楚,要知道自己原來就是如此,當然,也就釋然了,從而真正地心底坦然了。如此的生活就會比較快樂,在隨緣之中就能“相隨心轉,境隨心轉了。”
美國幽默作家李勒說:“生命就像一部縫紉機,希望能裁出些什麼,那就得放進去什麼。”
當然,你也是這樣,你的每一步都充滿著未知與冒險。你要用“心”過,而不是用頭腦去想。了解自己,在這個充滿了無數驚歎號的人生中更好地去對付逆境,從而更好地樹立自己的人生。
曾經,有這麼一則故事:
一天,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難到她都不知道該怎麼去應付了,而且有一些想要放棄生活的想法。她好像已厭倦了生活中的抗爭和奮鬥,感覺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什麼也沒說,便把她帶進廚房。他往三隻鍋裏分別倒入了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理所當然地鍋裏的水燒開了。
接著,他往一隻鍋裏放些胡蘿卜,第二隻鍋裏放些雞蛋,最後一隻鍋裏放入咖啡末。也是一句話也沒有說。他的女兒則不耐煩地等待著,也納悶父親在做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怪異的舉動。
過了大約20分鍾後,她的父親把火關了,把胡蘿卜,雞蛋,咖啡分別裝入不同的杯子裏。這時候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
“胡蘿卜,雞蛋,咖啡。”她不假思索的回答到。
接著他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注意到它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把雞蛋將殼剝掉,女兒看到了一隻煮熟的雞蛋。然後,女兒喝了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女兒很疑惑地問父親:“父親,這意味著什麼?”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麵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他們的反應卻是各不相同的。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後,它無法抵抗或者是不想抵抗開水,於是它變軟了,變弱了。你看,在沒煮之前雞蛋是易碎的,它隻靠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髒,但是經開水一煮,雞蛋的內髒就變硬了,也不會碎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後,它們倒跟水融在一起,也改變成了水。你從這些事情裏發現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你現在感覺生活艱難,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故事裏的女兒是這樣的,那麼,你呢?你想象自己是不是也是一樣的呢?你是看似強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後是不是也畏縮了?或許你先是個性情不定的人,但經過這樣那樣的事情之後,是不是變得堅強了?或者你像故事裏形容的咖啡豆?改變了給它帶來痛苦的開水,並在它達到高溫時讓它散發出最佳的香味。如果你像咖啡豆,那麼你就會在情況最糟糕時,變得更有出息,把逆境也看作是自己前進的一個過程。了解自己之後,再問問自己是如何對付逆境的。看看你到底是故事裏的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第二篇 做人有激情,處世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