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約翰這樣鼓勵著自己,但這些體驗根本不能使他形成有力的信念,隻能使他認為自己還是一個“有勇氣做一些簡單冒險活動的膽小鬼”。但後來的一些經曆讓他轉變了,事實上他有所不知,轉變從那時候已經開始了。
許多人都很羨慕地對約翰說:“你簡直太棒了,我是多麼希望也能像你一樣敢於挑戰極限運動啊!”剛一開始,他為能贏得大家的讚賞而自豪,可是久而久之他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是不是以前低估了自己,不知靈活地改變一下自己。隨後,約翰開始把痛苦跟膽小的想法連在一塊兒,因為他深刻地明白,自己由於膽小而處處受限,他決心把膽小的不良因素驅逐出自己的思想意識。
直到有一次高空跳傘,他想用這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究竟是不是膽小鬼。當飛機攀升到1.3萬英尺的高度時,約翰看著那些不曾經曆過跳傘的隊友們,多數人都極力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恐懼,可是為了麵子,他們故意裝做興致很高的樣子。約翰看著他們的表現,想到了自己,也許過去的自己也是這副模樣。可是,現在的他已經不再恐懼,他隻是把今天的跳傘活動當做一次娛樂。當他順利完成了跳傘的全過程以後,看到其他隊友的表現,他徹底認識了自己,他已經不再是個膽小鬼,而成為一個敢冒險、有能力、熱愛生命的人,他需要重新給自己一個定位。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增加,每個人都會發生一點或者更多的改變,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挑戰時不妨為自己重新做個定位,就像故事中的約翰一樣,不沉浸在一種思維的定局當中,審視自己,把遇到的困難當做鍛煉自己的機會,知道如何去改變自己,那樣的人生才會豐富多彩,同時也會獲取很多。
有個青年,一直相信自己在文學創作上是個天才,從中學時期就迷戀於文學藝術,對其他的一切學科都以不屑的態度對待,數理化成績總是很差。可是他在文學上始終得不到承認,他的文學夢道路漫長而又辛酸。現如今他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還是那麼筆耕不輟,自認為有一天會像卡夫卡一樣名揚世界,豈不知他這個四處碰壁的文學夢何時才能蘇醒?
認為自己正確,這本身無可厚非,但你那一套到底符不符合現實狀況呢?單憑主觀願望而不知變通,你必然是要四處碰壁的,就像死鑽牛角尖的人最終會困死在象牙之塔裏一樣,頑固的結局必然是失敗。
所以,當你越往前走越黑時,你首先應對你的選擇提出問題:方法對嗎?路線對嗎?為什麼越來越窄?此種情況下可以假設:換一種方法,走另一條路線,會不會越走越明亮呢?這就是變通,使你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路上逗留片刻,像局外人一樣來觀察、審視自己,使你熱烘烘、亂糟糟的頭腦冷靜下來,去做有價值、無錯誤、無缺陷的事情。
善於行動不錯失機遇
在你的人生的道路上,倘若你想在事業上取得長足的發展,就要善於抓住機遇、善於采取果斷的行動。這是因為機遇與財富之間的聯係橋梁是行動,惟有善於行動,才能將捕捉到的機遇迅速轉化為財富。
然而,實際上許多人卻習慣於紙上談兵,而行動能力極差。在對待機遇與行動的問題上,他們認為“知難行易”,隻要認識到機遇,捕捉到機遇,就能夠轉化為財富了。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麵的,或者是不正確的。成功的企業家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不僅善於認識機遇,善於捕捉機遇,把握機遇,更在於他們的行動能力極強,善於迅速地將機遇轉化為財富。我們可以這樣說,善於行動是獲得成功的關鍵步驟之一。
被人稱為“輪椅上的大老板”的羅勢全,就是一位十分善於行動的人。
1973年,羅勢全出生在廣東省高要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中。1歲時他患了小兒麻痹症,雙腿癱瘓。貧困的家庭沒有能夠為他提供特殊的照顧,反而讓他失去了寶貴的學習機會。他用手爬著上完了五年小學之後,就在家幹起了農活,幾次差點喪生在牛蹄之下。但是,苦難坎坷的人生並沒有抹殺他好學的天賦,在哥哥的幫助下,他隻用三年時間便學完了初中和高中的課程。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後,他又開始自學電子技術。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之後,他開始了他的創業夢。
1995年6月,他於佛山開設了一家電子維修店,憑著過硬的技術,良好的服務,生意越做越好。
1995年底至1996年初,中國的彩電還很貴。他通過朋友得知了南海舊電器城有大量的日本舊電器要賣,立刻與大哥一起合夥,迅速行動,大批購入,之後,再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把國外的製式和電壓改為國內通用的N製式和220伏電壓。經由他改造後的舊彩電,價格為新彩電的1/3,而且質量有保證。結果他的店裏出現了排隊買舊彩電的情形。這樣一來,他大賺了一把。這便是人無我有。而當人們紛紛跟進時,他又迅速轉行,把目光投向當時剛剛興起勢頭的影碟機市場。他將普通的CD機改為VCD機,一下子又賺了不少。正是他這種搶先行動的做法,給他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善於行動是羅勢全成功的寶貴經驗,是他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被稱為“工商巨子”的霍英東先生,也是因為善於行動成了一位著名的企業家。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幾十萬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時間長達四年之久。於此期間,聯合國在美國的操縱下對中國實行禁運。戰爭需要各種物資給養,但中國的海岸受到封鎖,香港的各種物資,尤其是各種可作軍用的物資,都被禁止運入內地。當時,國內不少廠家急需無縫鋼管,英國人害怕中國用鋼管製造槍支,全都被列入了禁運貨單之中。
對於企業家來說,這就是市場機遇!誰若是抓住了它,行動迅速,就可以從中贏得財富。
霍英東此時馬上意識到,中國的逐漸強大是一種曆史必然,並非海外勢力所能封鎖得住的。而且,他還敏銳地意識到,中國的強大必將影響到海外華人地位的上升。所以,他當機立斷,馬上籌集資金,購買各種高級無縫鋼管,從槍炮用的到原子能加速器上應用的,差不多無所不包、然後,他把這些鋼材、部件用轉手貿易的方式,先弄到澳門,再自澳門運經大祟。
就這樣,霍英東在極其困難的市場條件下,抓住了市場機遇,不但幫助了中國加強武器的現代化,而且滿足了國內生產廠家的迫切需要,支援了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工作。
這樣一來,霍英東便嚐到了抓住機遇迅速行動的甜頭,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中賺了大錢,他自己的駁船業務也擴大了好幾倍。至此,霍英東徹底擺脫了貧窮,創下了自己的一份產業。依香港英文版《南華早報》載文說,霍英東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至少賺了100萬美元。
霍英東確實善於捕捉機遇,善於行動。1954年,霍英東開始進軍房地產市場。在經營房地產的過程中,霍英東敏銳地意識到,香港建築的蓬勃發展,必然會造成對海沙的大量需求。而在60年代初,淘沙業是當時香港工商界人士通常不敢問津的領域。因為這個領域需要招用大量的勞動力,投資巨大,收入不多,要想賺錢相當困難,弄不好就會傾家蕩產。
然而,霍英東的見解與眾不同。他認為,海底淘沙,不僅可以獲得大量建築用沙,支援房地產業,並且,可以挖深海床,填海造地,實為一石三鳥之舉。他認準了此業必定會有前途,於是大膽地迅速行動,搶在別人尚未覺悟時率先下手。
1961年,霍英東派專人前往歐洲著名廠家重金定製了先進的淘沙機船,準備使用現代化的設備淘沙。之後,他以120萬元的高價向泰國政府購買了一艘載重2890噸,長達288英尺的大型挖泥船,給它取名為“有榮四號”。這隻大型挖泥船每20分鍾可入海挖取泥沙2000噸,然後自動卸入船艙中。當船駛到香港後,霍英東的親朋好友都驚呆了:如此巨額的投資,萬一賠本了怎麼辦?但是,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因此霍英東準確地捕捉了市場機遇,而且搶占了先機,善於行動,“有榮四號”很快便成了霍英東的“掘金船”。
之後,霍英東又派人到歐洲訂購了一批先進的淘沙機械船,用現代化的先進設備取代了落後的手工操作。兩年多之中,他就擁有了80餘艘船,淘沙船多達20餘艘。
6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起飛,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地產業蓬勃發展,這都離不了海沙。這樣,港九建築業所需的建築材料海沙便都由霍英東供給了。他名下的“有榮船務公司”也由此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看到了嗎?搞市場競爭,一個企業僅僅依靠良好的商品質量和優質的服務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先知先覺的獨到眼光,有即知即行的勇氣和魄力。俗話說的好,先人一步市場寬,遲人一步市場窄。大凡有成就的企業家,他們都善於搶先出擊,即知即行,從不拖拉,以免貽誤良機。兵貴神速,同樣做生意也是這樣的道理。
所以,在人生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時期,你天天癡癡地妄想不如獨樹一幟,努力創造出自己的特色。在轉化機遇的過程中,必定要科學論證,正確決策,步步為營,絲絲入扣,嚴謹、縝密,做到滴水不漏,絕無差池。更重要的是,搶先行動,在轉化機遇的時候,不能大意,不至於一敗塗地、前功盡棄或者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耐心可以化解矛盾
許多時候,我們都急於事成,而欲速則不達,很多難以解開的枝枝節節就是在我們慌忙中造成的,雖說凡事要多想一下,當你有了矛盾,不要企圖一下子就可以得到解決,在你為矛盾意亂心煩的時候,耐下你的性子,不要衝動,用冷靜的心態去對待,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出現。
有這麼一則故事:
陽光很好,好的有些曖昧,在路邊的一家咖啡館裏,一對情侶因為一些小事發生了口角,雙方互不相讓,然後,男孩憤然離去,留下女友一人在咖啡店裏獨自垂淚。女孩不停地攪動著麵前那杯檸檬茶,杯中未去皮的新鮮檸檬片已被她搗爛,檸檬茶也泛起了一股苦澀的味道。
為了泄憤,女孩叫來服務人員,要求更換一杯去皮檸檬泡成的茶。服務員將女孩子剛剛所發生的一切都看在了眼裏,沒有說話按照她的意思重新給她換了杯檸檬茶。茶裏的檸檬仍然是帶皮的。女孩見狀,更加惱火,她又叫來服務員,似乎欲將滿腔的憤怒全部傾倒在服務員的身上,她憤怒地說:“我跟你說過了,我要去過皮的檸檬茶,難道你沒聽到嗎?”服務員靜靜地看著女孩,依然沒有說話,似乎有意充當女孩的“出氣筒”,當女孩發完牢騷後,他有禮貌地對女孩說:“小姐,請不要著急,你可能有所不知,帶皮的檸檬經過充分浸泡之後,它的苦味才能溶解於茶水之中,形成一種清爽甘洌的味道,這種味道剛好是您現在所需要的。所以請您耐心等候,急於求成什麼事都辦不成,包括品茶。如果您想在3分鍾之內把檸檬的香味全部擠壓出來,那樣隻會把茶攪得很渾,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
女孩立在那裏突然似乎明白了什麼,心裏有一種被觸動的感覺,她抬頭看著眼前站著的小夥子,心平氣和地問:“那麼,要等多長時間才能把檸檬的香味發揮到極致呢?”小夥子笑著告訴女孩說:“1個小時以後,檸檬中的精華就會全部釋放出來,融人到茶中,那時你就可以品嚐到一杯美味的檸檬茶,隻要你耐心等待。”服務員頓了頓,繼續說道:“其實處理生活中的瑣事和泡茶的道理如出一轍,隻要你肯付出長久一點的忍耐和等待,你會發現,那些令你煩躁的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糟糕。”女孩似乎對他所說的話不甚了解。服務員大概看出了女孩的心思,微笑著解釋道:“我的意思是想教你泡製一杯味道鮮美的檸檬茶,隨便和你討論一下做人。”
回到家後,女孩開始按照服務員的方法動手泡製檸檬茶。她把帶皮的檸檬切成小圓薄片,放進茶裏,然後靜靜地觀望著檸檬片在杯中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它們開始慢慢地張開,檸檬皮的表層好像凝結著許多晶瑩細密的水珠。刹那間,她體會到了檸檬茶的真正含義,那一次她品嚐到了有生以來最為絕妙、最鮮美的檸檬茶。
女孩明白了,由於檸檬長時間浸泡在茶中,檸檬的靈魂就會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深入其中,才會產生令人難以忘懷的味道。做人如同泡茶,隻要有耐心,一切矛盾都可以化解。正當女孩深思時,門鈴響了。女孩跑去開門,隻見男孩手捧一大束嬌豔欲滴的玫瑰花,站在女孩麵前。男孩溫柔地說:“還能再給我一次機會嗎?”女孩用清澈的眼睛望著男孩,過了一會把他拉了進來,在他麵前放了一杯她親手泡製的檸檬茶。男孩端起杯子欲飲,卻被女孩阻止了,男孩不解地望著女孩,女孩神秘地告訴他12個小時以後才可以喝。男孩更加困惑了,不解地問:“為什麼非要等那麼久呢?”女孩說:“我們都太過於急躁了,遇到問題時總是不能冷靜地思考,總是會衝動地解決問題。咱們訂個協定吧,以後,不管遇到多少煩惱,任何人都不許發脾氣,切勿讓急躁的情緒鑽空子。”男孩讚同地點了點頭。
女孩和男孩終於稀釋了矛盾,而忍耐是其中的良藥,如果一遇到問題就用衝動的情緒去解決,不但會讓自己的情緒更加激動,還會造成不必要的結果,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靜下心來,其實改變就在你思索的那一刻中,要是你急性子,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結局,當你慢慢地品味到了其中的滋味,你會發現,原來你與他人之間的隔閡已經化解,迎在你麵前的仍是一片豔陽天!記住: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我們應該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去理智!
打破原來的行為模式
如果把6隻蒼蠅和6隻蜜蜂放進一個瓶子裏,讓瓶底朝著窗戶,將瓶子平放,你會看到什麼?蜜蜂在瓶底上不停地尋找著出口,直到筋疲力盡死去;而蒼蠅卻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另一端的瓶口迅速逃離。
其實,正是因為蜜蜂喜光的特性,因為它們的聰明,才會那樣死去。它們認為,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才應該是囚室的出口,所以它們不停地做著合理的事情。玻璃對蜜蜂來說,是一種非自然的神秘東西,它們從沒在自然界裏遇到過這種無法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越是聰明,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是難以接受和無法解釋。那些笨拙的蒼蠅卻對事物的邏輯毫不在意,根本不在乎什麼吸引,到處亂撞,卻意外地逃出。一些愚笨者總能在智者死去的地方得到生存。所以,蒼蠅才能夠意外找到那個生命之門,獲得自由和新生的權利。
這個故事絕不是寓言,而是由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講述的一個有趣的實驗。韋克最後說:“這件事證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回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跟實驗、應變聯係在一起的總是成功的設計實踐。打破桎梏,不受拘束,這是一個出色的設計管理者的真理。被稱作“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設計公司”的IDEO公司,其創始人托馬斯·凱利曾經說:“IDEO就是一個鮮活的工作實驗室,永遠處於實驗過程中。在我們的項目、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我們的文化中,公司不斷嚐試新的方式。”
他又說:“從大企業中我所學到的最重要的知識,就是當所有人都遵守規矩時,創造力就會消失。”所謂的規矩也就是像蜜蜂所遵守的“邏輯”,最後的的結局隻能是死亡。曾有很多大企業到IDEO學習。他們急切地想學會如何使自己變得更有生機,更與眾不同。
他們之所以那麼急迫,是因為管理的不確定性、管理的模糊性和管理的變革業已成為許多企業麵臨的頭等大事。不確定性已經而且會長期成為使企業痛苦的一種“慢性病”。比如,很多公司已不再印發組織結構圖了,因為你剛剛印完就已經過時了。在高科技公司,就算是隻預測幾個月後的技術趨勢都是在浪費時間做無功之勞,這一點人人都知道。如果你懂得一點混沌理論的話,你便會明白世界是不可知,也無法預測的。
以前的企業如同一艘自在的豪華遊輪,而如今的企業則如同浪起潮湧的大海裏的一隻小船。這樣說並不是讓我們對世界產生悲觀的看法。韋克認為,在瞬變時刻賦予事物以合理性,是對付不確定性的最佳辦法,如同上麵那個實驗裏的蒼蠅一樣。這就是說,麵對越來越複雜的世界,假如你想使之成理,就必須學會靈活的智慧而不是死板的智慧。
通過燒鹿骨來確定狩獵的方向的布拉多印第安人,才是擁有真正的智慧。為何這樣說呢?因為狩獵是布拉多印第安人從古到今來從未間斷的一項活動,他們積累了豐富的關於獵物、追蹤、天氣和地形的經驗。一般情況下,他們隻依靠狩獵隊伍中富有經驗的獵手的知識和智慧進行判斷;但是,在外界環境發生巨變或遇到其它特殊情況時,布拉多印第安人便會拋開經驗不管,改為信奉沒有邏輯的“魔法”。從現代的理性角度來說,這樣做實在是太可笑了,可正是這沒有邏輯的魔法卻帶來一些經驗不能得到的新事物,使狩獵最後獲得成功。魔法打破了固有狩獵模式的桎梏,得到了一個隨機的變數,狩獵的方式便不會守著舊規矩不變,避免了經驗主義可能造成的無效勞動,這正是我們常常說的“經驗主義不可用”。像蜜蜂那樣的智者正是被經驗帶入了死地。
死抱著以往的經驗不鬆手,就是墨守陳規。也許,在這個變數太大的世界上,無序的行動要比有序的不動更有效。對於固守那些原來的行為模式,有時不必要,生命在於改變,不一定時刻要像先前那樣,有時打破以前的行為模式,未必不是我們生存的一條途徑。就像蜜蜂和蒼蠅一樣,墨守陳規終致死亡,而學會根據環境去改變自己又不失為為自己在絕望之下另辟一條新的生路。
§§第四篇 做人有品味,處世要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