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修煉高尚的品德
為人處世,要有高尚的品德去成就輝煌的人生,然而,高尚的品德不是生來就具有的,它需要你在你的一生當中去“修煉”。人往往要麵對誘惑,在誘惑麵前不改變自己的原則,品格高尚,苦心修養,必然會為你的一生留下非同小可的美名。
王爾烈,字君武,號瑤峰,別名仲方。遼陽縣賈家堡子人。王爾烈是清朝有名的才子,不僅才高八鬥,而且十分清廉,留下了一世英名。王爾烈16歲的時候,詩文、書法就已經非常有名了。26歲那年,他參加了全州的童試,結果考中了八貢生(秀才)。39歲時,他隨同好友常紀到北京參加京師會試,但沒有考中。44歲時再攀蟾宮,非常有信心地參加了京師禮部主持的恩科會試,結果考中貢士,經過殿試,中二甲一名進士。清廷任命他為翰林院編修。乾隆三十八年,他又擔任四庫全書纂修官並三通館纂修官,負責四庫全書的纂修工作。過了二年,清廷又特任他為京師會考同考官。54歲時,又被派遣到陝西道任監察禦史,負責稽查滿清王朝在該地的鑄幣情況,處理陝西的部分刑事案件等。乾隆五十三年,王爾烈61歲,清廷考慮到他已經過了耳順之年,於是調回京師,擔任順天府(今北京)丞。直到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讓位給十五皇子嘉親王,讓王爾烈為內閣侍讀學士,並且恩賜他千叟宴,禦賜詩、《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枝等。清嘉慶四年王爾烈72歲時,官位已至大理寺少卿,因到了耄耋之年,告老還鄉到遼東,在盛京掌教沈陽書院。74歲(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病逝,葬於家鄉遼陽縣風水溝村的南山山麓。王爾烈在仕途上盡管不是少年得意,但是他一生敏於事而好於學,喜歡詩文,工書法。有很多詩文作品以及墨跡流傳至今。而流傳於民間的很多傳說,讓這位大才子在當地家喻戶曉。
民間有傳說:王爾烈的才氣是從他小時候開始的。據說有一次他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戴著一頂草帽在庭院裏玩耍,一位客商經過門前看到這種情景感到非常好笑,隨口說了一句:“穿冬裝,戴夏帽,胡度春秋。”王爾烈站一會看看,看出他是一位四方奔走的商人,順口回敬了他一句:走南方,竄北地,混賬東西。還傳說,有一年他曾經作為主考官到江南主持鄉試,招考舉人。江蘇、江西、浙江本來就是文人薈萃的地方,尤其是對於北方來的關外的人當然是不會放在眼裏的。因此應考者一聽說主考官是來自北方的王爾烈,便議論紛紛。有人竟然嘲諷說:北方人有何學問,他會出什麼好題,最多出個學而時習之。這些話傳到王爾烈耳朵之後,他便想利用這個機會教訓一下這些狂妄自大的南方秀才,好讓他們從此了解北方人的本事。開考之日,考生們展開試卷,發現所考題目可以是學而時習之,而且三篇文章都要以此為題,要求每篇文章內容不能重複,立意要新,不能老生常談。然而這個題目看似容易卻很難,差不多這些南方秀才都捉襟見肘,有的作第一篇就搜索枯腸,有的作第二篇已經才盡辭窮,等到作第三篇時差不多都交了白卷,一個個考得無精打彩,垂頭喪氣。而且,王爾烈自己用學而時習之的題目,按著規定的要求,寫了三篇文章。考生們走出考場時,門前擺著三篇文章。考生一看,三篇文章各有特色,詞藻、寓意、角度各具一格,很多人拍手叫絕。有的人還是不服氣,在考場門旁有意寫一幅楹聯的上聯:“千山千水千才子”進行試探,王爾烈看後馬上寫出下聯:“一天一地一聖人”。這時考生無不歎服,紛紛圍攏在他身邊,我一語你一言地問他王大人學識這樣淵博,那尊師為誰?王爾烈巧妙地說道:“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我鄉,我鄉文章數我弟,我為我弟改文章。”這些考生沒有辦法了,再也不敢說什麼,隻好默默地走開了。從江南主考回來時,正趕上皇帝嘉慶登基。皇帝召見他說:“老愛卿家裏怎麼樣?”王爾烈回答說:“幾畝薄田,一望春風一望雨;數間草房,半倉農器半倉書。”嘉慶問道:“老愛卿清廉為官,我早已經知道。我派你去安徽銅山鑄錢,你去上幾年,就會不錯了。”
王爾烈遵照旨意去那呆了幾年,又奉詔回到京城。嘉慶召王爾烈上殿,說:“老愛卿,這一回可度餘年了吧?”王爾烈從套袖裏掏出三個銅錢來,隻是看見一個個磨得溜光鋥亮,原來是鑄錢時用的錢樣子,說:“臣依然是兩袖清風,什麼也沒存。”嘉慶見這情景,非常感動地說:“愛卿真是雙肩明月,兩袖清風啊!”
王爾烈72歲那年,蒙嘉慶皇帝恩準衣錦還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京為官數載的王爾烈,回家要帶多少家財?人們發現返鄉的隊伍啟程時,裝載東西的大馬車足有10多輛,而且車上的板櫃都加上了銅條和銅鎖。車至山海關,前來迎送的是田總兵。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大奸臣和珅的女婿。田總兵不僅熱情招待,而且還用話打探,想找借口開箱驗貨。無論他如何花言巧語,王爾烈就是不上圈套。結果,還是撕破了麵皮,把官司打到了皇上處。皇上一聽,也對車上載的東西產生了興趣,因此降旨開箱驗貨。田總兵馬上派人開封櫃蓋,滿以為可以抓住王爾烈的要害,不料到櫃子裏根本沒有金銀財寶,全是清一色的磚頭。
田總兵嚇得連忙跪地求饒,王爾烈告訴他:我在京當了這麼多年的官,遼陽老家房無一間,如今回鄉養老,用有限的年俸買些磚瓦,在老家風水溝蓋三間小屋,以安度餘生。這件事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裏,嘉慶帝心有所感。於是下令從國庫中撥出紋銀,在遼陽城內為王爾烈修建了座翰林府。
王爾烈一生苦心修煉,到死還是兩袖清風,可以說是為官的楷模。人剛出生時,就像一塊玉璞,沒有善和惡之分,所有的東西都是後天習得的。所以說,人們高尚的品質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自己苦心修煉得來的。劉備生前教導兒子:“莫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目的是為了把兒子教育成為一個偉大的君主。因此,韜光養晦要注意修煉,盡可能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
收斂鋒芒便於立足
《老子·洪德》中說:“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就是,那些真正聰明、真正有本事的人,雖然學富五車,但平時卻不愛出風頭,也不自作聰明;他們雖然能言善辯,但看起來,卻像不會交際的樣子。不管你是初涉社會,還是身在廟堂,要想立足於社會去做大的事情,就一定要學會與人相處時收斂鋒芒。
一個人有才華當然是好事,但是有才華也要學會在合適的時機運用,才不會招來嫉妒,這才是真正的有才華,大智慧。這樣的才華對國家、對家庭、對他人、對自己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領導總顯得出比下屬高明。君王也一樣,喜歡有人出謀劃策,但卻不喜歡有人比自己強。如果你善於處事,即使你表現了,你也隻是做了上司不小心忽視的事。盡管每個星星都有自己的光明,但現實卻不允許他們比太陽更耀眼。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爭奪全國的統治權展開了著名的楚漢之爭。就在公元前204年,韓信——劉邦麾下的一代名將,用背水一戰的戰略,以數千兵力擊敗了趙軍20萬;並於公元前202年,再次用十麵埋伏的計謀,逼項羽烏江自刎。毫不誇張地說,韓信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但就在功成名就之後,韓信卻未能善終,在公元前196年,在長樂宮的鍾室之中,可憐的韓信被呂後誘殺了。韓信之死,正應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成語。
韓信慘死,原因就在於他功高蓋主,他的慘死不僅表現了劉邦的狠毒,也表現了韓信的天真。由於個人自信的膨脹與失控,使得韓信功高蓋主。韓信大敗項羽之後,在將士心中,他的威望就急速飆升,對劉邦而言,這是極大的威脅。但韓信卻毫無發覺,依然沉湎於勝利的得意中,慷慨犒賞三軍,在宴席間,竟然有人對韓信高呼“萬歲”,這就不能不令劉邦怒發衝冠了,韓信的驕傲終於引來了殺身之禍。
曾國藩曾於清同治年間率領湘軍攻打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當時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貴福又被殺。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曆經鹹豐和同治兩任皇帝的統治長達12年,終於被剿滅,最後,還是清廷獲勝了。
就在朝廷上下歡欣鼓舞的時候,“第一功臣”曾國藩卻想:對自己來說,即將到來的絕對不是封賞,而是朝廷的猜忌。如果自己稍有不慎,就會遭遇厄運。事實證明,曾國藩的擔憂不無道理。雖然滿清政府當時下令曾國藩組織湘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可是朝廷對他的猜忌卻始終沒有減少。於是,曾國藩就以“湘軍作戰年久,暮氣已深”為由,主動請朝廷裁減湘軍,以此來向皇帝和朝廷表衷心。
在奏折中,曾國藩雖然大談請求裁剪湘軍,卻對他個自己的去留問題則毫無涉及,這是很值得思考的,這是明智的選擇。因為曾國藩明白:一旦自己在奏折中要求留在朝廷繼續效力,就會落下貪官愛財的嫌疑;但如果自己明確請求解職回鄉的話,也一定會遭到很多人的猜疑,例如:可能會讓清廷誤以為他不願繼續為朝廷效力盡忠,同時,他還有可能被湘軍的很多將領當做幕後領袖,而使朝廷誤會。
艾柯卡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在著名汽車企業福特公司擔任總裁一職。就在1978年的一天,艾柯卡遭遇了他有生以來職業生涯中最慘的“滑鐵盧”:他的事業正輝煌時,卻被福特公司突然解雇了!並且注定永無翻身之地。
1946年,艾柯卡進入福特汽車公司做了一名普通推銷員。20世紀60年代初,當福特公司經營淒慘,麵臨倒閉的危急時刻,艾柯卡主動請纓,建議推出“野馬”係列汽車。雖然當時執掌福特公司的領導人的亨利·福特二世(創始人亨利·福特的孫子)對這個新概念汽車並無感覺,但鑒於形勢逼人的情況,就同意了。結果,“野馬”係列一經推出,很快成為市場競相追捧的“寵兒”,僅一年的時間,就淨賺35億美元,創下總銷售量418812輛的紀錄。靠著“野馬”的銷售奇跡,艾柯卡從危難中把整個福特公司解救了出來。當時,艾柯卡名聲大噪,幾乎同時登上了《時代》、《新聞周刊》兩大知名雜誌的封麵。
艾柯卡於1970年被任命為福特公司總裁,正式成為福特——美國第二大汽車王國的二把手,對艾柯卡,此時的老板福特二世還是非常器重的。可是,自從艾柯卡得到提拔後,就表現得非常高調、得意洋洋,開始露出了“功高蓋主”的苗頭。也打這時起,艾柯卡就慢慢發生了改變,直到他被解雇。
曾國藩與艾柯卡都為自己的集體立下了赫赫之功,但是結果兩人的命運卻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曾國藩懂得官場上最忌諱的就是功高蓋主,所以,當事業達到巔峰時,他懂得犧牲一點自己的利益,主動請求裁減他的政治力量——湘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大智慧。
雖然每年艾柯卡都替福特公司帶來很大的利潤,但這仍然阻擋不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擊。原因很簡單,作為“外姓人”,竟然目中無人、功高蓋主,這嚴重威脅到了亨利·福特二世及其家族的勢力。1978年10月,當54歲的艾柯卡正值事業輝煌時,卻被突然解職了,並且,福特還故意讓艾柯卡下不了台——隻讓他像一般職員一樣,在一間黑乎乎的庫房裏上班,當到達新辦公室的時候,艾柯卡深感這是奇恥大辱,他憤憤地對自己說:“我不知道我將要幹什麼,但我能確定,明天我肯定不會來這個鬼地方上班!”
在適當時,如果艾柯卡懂得犧牲自己的一點利益,明白自己的“功高蓋主”是對上司的威脅,而且自己的地位也會因此不保的現實的話,他就可能不會遭遇被解職的厄運了,所以,一個人應當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隱藏一下自己的光芒。隻有擁有了這種智慧,在這個社會上,你才能立足。
生命的滋味要慢慢品嚐
生命,就像一杯咖啡,愈久愈濃,隻有經過長時間,你才能品嚐到它的滋味。所以,人的一生當中,遇事不要過於急躁,靜下心來,慢慢地去品嚐你的生命,等你嚐出品味後,你的生命才有了價值。
在一家咖啡館裏,一對情侶發生了口角,互不相讓。然後,男孩憤然離去,隻留下他的女友獨自垂淚。
女孩心煩意亂地攪動著麵前那杯清涼的檸檬茶,泄憤似的用匙子搗著杯中未去皮的新鮮檸檬片,檸檬片已被她搗得不成樣子,杯中的茶也泛起了一股檸檬皮的苦味。女孩叫來侍者,要求換一杯剝掉皮的檸檬泡成的茶。侍者看了一眼女孩,沒有說話,拿走那杯已被她攪得很混濁的茶,又端來一杯冰凍檸檬茶,隻是,茶裏的檸檬還是帶皮的。
女孩原本心情就不好,這下更加惱火了,她又叫來侍者“我說過,茶裏的檸檬要剝皮,你沒聽到嗎?”她質問侍者。侍者看著她,他的眼睛清澈明亮,“小姐,請不要著急”,他說道,“你知道嗎,經過充分浸泡之後檸檬皮,苦味會溶解於茶水之中,將會是一種清爽甘甜的味道,也正是現在的你所需要的。所以請不要急躁,不要在3分鍾之內就想把檸檬的香味全部擠壓出來,那樣隻會把茶攪得很混,事情也會不可收拾。”
女孩聽完,愣了一下,忽然有一種被觸動的感覺,她望著侍者的眼睛,問道:“那麼,檸檬的香味要多長時間才能發揮到極致呢?”
“12個小時。12個小時之後檸檬就會把生命的精華全部釋放出來,你就可以得到一杯美味到極致的檸檬茶,但你要付出12個小時的忍耐和等待。”侍者笑著回答,頓了頓,他又說道:“其實不隻是泡茶,生命中的任何煩惱,隻要你肯付出12個小時忍耐和等待,就會發現,事情並沒你想像的那麼糟糕。”
“你是在暗示我什麼嗎?”女孩看著他問道。
“我隻是在教你怎樣泡製檸檬茶,隨便和你討論一下用泡茶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泡製出美味的人生。”侍者說完,鞠躬,離去……留下一杯檸檬茶和靜靜沉思的女孩。
女孩回到家後,親自泡製了一杯檸檬茶,她把檸檬切成又圓又薄的小片,放進茶裏,靜靜地看著杯中的檸檬片,仿佛看到它們在呼吸,每一個細胞都張開來,並有晶瑩細密的水珠凝結著。她被感動了,她感到了檸檬的生命和靈魂在緩緩釋放、慢慢升華。
12個小時以後,女孩品嚐到了她有生以來從未喝過的最絕妙、最美味的檸檬茶。她明白了,因為檸檬的靈魂完全深入其中,所以才會有如此完美的滋味。這時,門鈴響起,男孩站在門外,懷裏的一大捧玫瑰嬌豔欲滴。“可以原諒我嗎?”他訥訥地問。
女孩笑了,她拉他進來,把一杯檸檬茶放在他麵前。“讓我們作一個約定,”女孩說道,“以後不管遇到多少煩惱,我們都不許發脾氣,而要定下心來想想這杯檸檬茶。”
男孩困惑不解:“為什麼想要檸檬茶。”
“因為,我們需要耐心等待12個小時。”
以後,女孩將檸檬茶的秘訣運用到生活中的各個層麵,生命也因此而快樂、生動和美麗起來。女孩恬靜地品嚐著檸檬茶的美妙滋味,也品嚐著生命的美味。
生活中,一定要記住那位侍者的話:“如果你想在3分鍾內把檸檬的滋味全部擠壓出來,就會把茶弄得很苦,攪得很混。”生命如茶,慢慢地等,細細地品,你將會無限品嚐,回味無窮。
居高思危當退則退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有很多人往往被事物的外在表象所迷惑,固守高位而不願意退居,這樣,就會導致不計後果、掩耳盜鈴的局麵。以至於最後惹禍上身,退無可退。
有的當官的,人到暮年,本該退居二線,卻死死抱住官位不放,不願意麵對退休後的寂寞。
王部長今年已經60歲了,可他為了要保住部長的位子,硬要說自己今年58歲。組織下來人登記年齡,他大費周折地找來一些證明,並讓下屬為其作證,證明他確實58歲。為了保住官位,他每天絞盡腦汁,生活得很累。
他他常常看望原先退下去的一位老上級,兩人關係非常好。
有一次,王部長又去看望這位退了休的老上級。他去時,正趕上老上級在自家院子裏修剪花枝。老上級一看是他來了,忙停下手上的活,與他聊起來。兩人談著談著,就到了居官為職的話題上。老上級說:“小王啊,今年該退了吧?”這麼多年了,老上級一直習慣稱呼他小王。
王部長也感歎:“唉,可不是嘛,本來今年整60是該退了的。不過,我這心裏……”
老上級說:“這是規律,可不是你我違反得了的啊。”
王部長又說:“實話跟您說吧,可我向上頭報了個58歲,還想再幹兩年。”
老上級聽了,馬上嚴肅地說:“小王,你這麼做,我可不讚成!人老了,就該退下來,該讓賢的時候要讓賢嘛。咱們歲數大了,精力有限啊。這工作辛苦的很,再多幹兩年,身體吃不消的。”
王部長笑嗬嗬地說:“您老別擔心,我覺得自己還不老,而且,精力也還說的過去。”
老上級聽了他的話,無奈地搖了搖頭,心裏暗想:勁頭兒倒真足,可精力已明顯不行了。但他也沒再說什麼,這樣的人再勸也是沒用的。於是老上級話鋒一轉,說道:“小王呀,你看我這屋裏怎麼樣,有花有魚,累了,喝喝茶看看報紙,出去轉轉,非常愜意啊。”
王部長說:“是啊,我真羨慕您,但我不行,還有工作啊。”說完,便無奈地歎了口長氣。
老上級說:“要是你想……”
王部長一聽老上級又要勸他退休,馬上打斷說:“哎,您就不要再說了,我決定的事一定會做下去。”
這麼多年以來,這是他們首次意見不合。隨即兩人都感到非常尷尬,氣氛一時有點僵。沉默地坐了一會,王部長再也忍不住,就起身告辭了。他邊走邊想:老人家這是怎麼了?不但不支持我工作,還處處反對我,唉,真是……
從這以後,王部長就更加勤奮了,他知道隻有拚命工作,才能證明自己還行,也好堵住一些人的嘴。但回到家時,他總是累得倒頭就睡。
這樣過了幾個月,王部長明顯地感到氣虧力乏,而且常常地頭暈。老伴見他頭暈得厲害,就勸他去醫院看看。幾次三番地勸說。最後,王部長終於妥協,心裏想:看看也好,要不以後也影響工作。
到了醫院一檢查才知道,王部長是因為過度勞累,造成體力嚴重透支,而且有明顯地腦血管硬化的傾向。結果一出來,王部長非常吃驚。醫生告訴他,千萬不可過度疲勞,要不然後果就嚴重了。
從醫院回來,王部長陷入了沉思。
次日,他破天荒地頭一次向單位裏請假,把自己關在屋裏悶了一整天。老伴嚇得夠嗆,趕緊給跟他要好的哪位老上級打了個電話。老上級接到了電話,馬上趕了過來。
老上級和王部長的老伴一直敲門,見不開門,又站在門邊上輪番勸說。過了一個鍾頭,王部長終於打開門。見到老伴,傻嗬嗬地笑了起來。
他一見老上級,趕忙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說:“老人家,我已經想通了,該退就退,再不退,我這把老骨頭肯定是要散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