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賭博:收購雅虎(1 / 3)

高爾夫球場上的賭博

2005年4月末的一天,馬雲早早來到公司上班。像往常一樣,他走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電子郵件。打開“收件箱”一看,又是數十封“未讀郵件”,有下屬發來的工作彙報,有合作夥伴發來的各種商務信函,除了個別“垃圾郵件”外,大部分郵件的來源馬雲還是很熟悉的。然而,其中一封來自雅虎郵箱的“發信人”地址似乎尤為陌生,馬雲的左眼皮狠狠跳了一下,立馬打開查看,醒目的大字立即映入眼簾:

“你好,馬雲先生,好久不見,多年以來,我一直在關注你的公司,也一直想和你共同探討互聯網的未來。有機會再見麵,我們好好聊聊……”

那麼,這個要與馬雲“共同探討互聯網未來”的人,又是何方神聖呢?

原來來信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雅虎酋長、互聯網領域裏第一個世界級的華人企業家--楊致遠。

這位生於中國台灣、畢業於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學的技術精英、商業天才,年少之時便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接受西方文明教育,他卻完好繼承了中華民族謙遜、謙和的傳統美德,其言談舉止之間,為人處世之中,無不滲透一種異乎尋常的儒雅之氣。難怪日後馬雲跟人談起這封信時,曾這樣“奚落”道,“當時他搞得確實挺虛的。”

2005年5月的一天,時任UT斯達康(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吳鷹打了一個電話給馬雲,約他一同前往美國打高爾夫。

當時的馬雲還不會打高爾夫,腦子裏整日纏繞著阿裏巴巴的事務,所以剛開始不明就裏的他回複說:“我不會打高爾夫,而且這些天也挺忙的。”吳鷹則動員他說:“我也不會打,咱們一起去練練吧!”

思維縝密的馬雲從吳鷹的話中聽到了某種深意,他改變了主意決定與其一並前往美國。

高爾夫球乍一看會覺得沒什麼意思,但真正懂得這項運動的人才會明白,這是永遠不能向後退的運動,是不能後悔的運動。這種運動使人在舉手投足、揮杆擊球之間,給身體以健康,給狀態以良好,甚至更多人生的領悟就誕生於此。一個懂得高爾夫球的人站在球場上,就會真正領悟什麼叫愜意、什麼叫底氣。

於是,擅長總結人生的勵誌大師們就把這項運動賦予了生命的意義,稱高爾夫球運動就像人的生命,一旦開啟,不管好與壞、順與逆、痛苦與悲哀,都隻能向前。

所以,很多立誌創業或奮鬥某一項事業的人,都會視高爾夫運動為一項不斷追求進取的運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幕幕人生傳奇。用成功後的馬雲的話說,當有一天你發現高爾夫使你在身體和精神上都有所收獲和享受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會因為有了高爾夫而比過去更加純淨和高貴。

到了美國,馬雲的預感得到了印證。在美國加州卵石灘高爾夫球場,馬雲見到了一些矽穀投資界、互聯網界人物,這其中就包括全球互聯網巨頭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

該打球了,自稱不會的馬雲主動要求退出,卻被人提議:由馬雲與同樣不會的吳鷹比賽打定點,看誰打得遠,而且每人隻有一次機會,一杆定勝負。此時,聚在一起的投資和網絡精英們玩起了賭博--絕大多數人都賭吳鷹勝出,隻有楊致遠一個人押馬雲會贏。

賭吳鷹勝出的人似乎有著明顯的理由:吳鷹身高體壯,還留著標誌性的威猛胡須,很容易給人一種運動能力的信任感;至於馬雲,看起來就相形見絀了,不足1.70米的身高顯得很瘦弱。

隻是,事情往往都有戲劇性的一麵,更何況中國人一向都認同人不可貌相。首先開始的是馬雲,而現場指導他的正好就是楊致遠。屏氣、轉肩、揮杆,馬雲的動作很是規範。然後隻聽“嗖”的一聲,潔白的小球飛得又高又遠,馬雲則淡定地微笑著。

該吳鷹了。顯然由於賭他贏的人太多,為吳鷹加油的聲音也明顯強大得多。吳鷹也隨著指導老師完成了動作要領,用力地揮起了球杆。然而,白色的小球並沒有飛出去,健將模樣的吳鷹居然打空了。

看起來不可能贏的馬雲真的贏了,而楊致遠也賭贏了現場的其他人。這似乎也印證了馬雲自己的一句名言--男人的長相往往和他的才華成反比。

在現場多數人驚訝、歎息的要求下,馬雲和吳鷹又比了三杆,卻都是吳鷹得勝。然而,決勝的隻有開始時的那一杆,馬雲抓住了並贏得這極富象征意義的一杆。

隨後,大家開始各自打球了,馬雲和楊致遠則並行散著步,走向另一個方向。

與“酋長”的交情

馬雲與楊致遠二人是老相識了。早年,馬雲在美國出差時的一個很偶然的場合,結識了“酋長”楊致遠,從那以後兩人經常書信來往,對彼此的印象非常不錯,彼此也頗為欣賞。許多年以後,馬雲在接受上海的一檔大型財經訪談節目專訪時,這樣評價他的親密好友:“在這個世界上,長得好看、腦子又非常好使的男人並不常見,楊致遠就是少有的這類人之一。”

1998年5月4日,鼎鼎大名的雅虎網站開通了其第13個非英語站點--雅虎中文網站,它包括雅虎香港、雅虎台灣和雅虎中國。雖然在內地沒有設立辦事機構,但是這個時候雅虎已經開始想到在中國內地開展一項新業務--網絡廣告。

1998年6月,外經貿部電子商務中心下屬的國富通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和雅虎達成合作意向,國富通公司協助雅虎公司開展在華業務。而彼時國富通公司的總經理,正是馬雲。於是,馬雲和楊致遠就有了深度接觸的機會。

國富通和雅虎的談判很順利,很快就達成了合作意向。工作之餘,楊致遠很想在北京多轉轉,了解自己祖國的大好河山,這個任務落到了國富通總經理馬雲的身上了。

在7年之後的第五屆“西湖論劍”上,楊致遠曾回憶當初的情景:“那次算是緣分,我跟我母親、弟弟一起來,是馬雲接待了我們。我們那次沒有商議工作,完全是友情。第一次見麵我就覺得他很誠懇,也很有雄心,對世界的看法非常強烈,那時我覺得他以後肯定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那一次訪華,公務在身的楊致遠在北京一共待了3天,馬雲則當了3天的“導遊”,從吃飯到遊玩,全程陪同楊致遠。

1998年7月,正是雅虎公司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當時,雅虎迫切需要一位懂經營、管理、市場的本土經理人。

這一次,楊致遠還是立刻想到了馬雲,他以萬分的真誠邀請馬雲出任雅虎中國的總經理。然而,對楊致遠的多次盛邀與“知遇”之恩,馬雲以“將來可能要創辦一家自己的公司”委婉謝絕了。

當時馬雲調侃著問楊致遠說:“老楊,你看我將來創辦一家叫作‘阿裏巴巴-雅虎’的公司怎麼樣?”楊致遠當時就笑了,那其中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那時的楊致遠顯然並沒有在意這個太過於“天真”的問題。

如今,當兩人並肩在球場上散步的時候,馬雲已不是當初的馬雲,阿裏巴巴也不再是互聯網上的無名小卒。

二人就在海灘上單獨聊了一會兒。那天的天氣特別冷,兩人在沙灘上邊談邊打哆嗦,前後加起來的時間不超過15分鍾。就是在這十幾分鍾內,他們交換了一些對互聯網未來發展思路和前景的想法。

實際上,這樣的談話在5年多以前有過一次,當時,馬雲曾問楊致遠:“雅虎到底想做什麼?”楊致遠回答說:“雅虎要做一切!”到了2005年的時候,當Google這個後起之秀一再“興風作浪”,讓雅虎都膽戰心驚時,楊致遠的心裏肯定也別有一番滋味。更重要的是,他開始相信馬雲敏銳的商業直覺和超前的判斷力了。

在海灘上,馬雲看著波瀾壯闊的海浪,對楊致遠說了一句:“Jerry(楊致遠的英文名),阿裏巴巴要進入搜索引擎領域。”

楊致遠很吃驚:“真的?你打算怎麼做?”

馬雲有些深沉,說:“我仔細考慮了一下,如果我們加入Google, Google肯定會贏;加入百度,百度也會贏。我加入誰都有可能,但我就是不能自己再做一個搜索引擎出來。”

楊致遠納悶:“為什麼?”

馬雲歎口氣,說:“來不及了,我們花得起錢,但花不起時間和精力。而且,我需要一個優秀的品牌。”

馬雲的態度很堅決,一副誌在必得的樣子。

楊致遠還是不說話,馬雲試探性地說:“Jerry,如果你對這個有興趣,大家可以一起合作。如果雅虎跟我合作,就隻能把雅虎中國百分之百地賣給我,否則我們就散,做朋友也很好。”

馬雲這話一出,著實給了楊致遠一個始料不及,楊致遠敷衍式地回應了一聲:“好吧,我回去好好考慮一下。”

楊致遠是該好好思量一番,畢竟,這種事情關係到雅虎在中國的戰略抉擇。

馬雲為什麼會想到跟雅虎合作,為什麼不是百度、Google呢?實際上,在遇到楊致遠之前,馬雲把所有全球主要的搜索引擎技術擁有者都掐指算了一遍:技術最高的是Google,但是Google很強勢,同阿裏巴巴的理念也不一樣;百度本土化做得很好,在中國很強,但阿裏巴巴需要的是全球化;雅虎的實力不錯,如果用100米賽跑作比喻,他當時的估計是“Google可以跑8.8秒,雅虎8.9到9秒,百度是9.5到9.6秒”。

選擇一個失敗但有機會成功的公司,這是馬雲的獨特思維。

打完高爾夫,馬雲很快就回國了,而自己提的那個天方夜譚般的想法也很快就淡出他的腦海了。日後回憶此事的時候,他這樣對人說:“其實我也就是那麼一說、一瞎掰,我知道他根本不可能把雅虎(中國)賣給我。”

馬雲&楊致遠、塞梅爾

就在馬雲和楊致遠卵石沙灘上會晤之後不到一個月,2005年5月16至18日,第九屆“財富全球論壇”在北京舉行。

作為全球商界的一場盛事,那次論壇的重要議題之一便是“亞洲經濟一體化與中國”。而參加那次論壇的,是77位全球500強企業的領袖,有eBay公司全球CEO梅格惠特曼,有雅虎公司全球CEO特裏塞梅爾等,他們都想充分利用這個機會“零距離”觀察中國市場。

無論在圓桌會議上還是在正式大會上,中國企業家都獲得了他們頂禮膜拜的偶像和最強大的對手們前所未有的尊重。人們必須傾聽他們的觀點,因為人們迫切需要了解這塊土地和市場。

再說此時的馬雲,如此規格的全球商界盛宴自然少不了他。在那次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的他這樣說:“目前中國和美國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差距隻有4到5年,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飛快地縮小。”

馬雲這話也並非是口出狂言,就在這次財富論壇舉行之前的一個月,2005年4月8日的《福布斯》在線剛剛把阿裏巴巴評為全球“電子商務網站三巨頭”之一。

在C2C的中國“戰場”上,由於淘寶和eBay易趣的戰事正在不斷升級,大有水火不容之勢,所以大部分媒體最希望看的“熱鬧”是馬雲能和惠特曼“切磋一下”。遺憾的是,不僅是業界和媒體,就連馬雲本人也很“失望”,他自稱與惠特曼女士“很遺憾地擦肩而過”。

就在業界與媒體全都把目光聚焦到“馬雲VS惠特曼”身上的時候,另一個細節被他們忽視了--“馬雲&楊致遠、塞梅爾”。就在這次財富論壇開幕的幾天前,楊致遠剛剛把馬雲引薦給塞梅爾。

那時還是在上海,三人就在那裏實現了一次短暫的非正式會晤。接近兩個小時的會談中,主講者依然是那個手舞足蹈、口若懸河的“鐵嘴”馬雲。不過,他講得更多的是阿裏巴巴的價值觀、管理理念、人才培訓和全球化戰略思考。至於塞梅爾,幾乎沒怎麼表態,他隻是在傾聽、思索著……

數日之後,在中國頂級的西洋樂隊伴奏下,東道主北京主辦的全球財富論壇圓滿閉幕。然而,財富論壇閉幕了,馬雲、楊致遠、塞梅爾的故事卻剛剛開幕……

北京財富論壇以後,在楊致遠的邀請下,馬雲又去了一趟美國,地點是拉斯維加斯。十年前,他曾在這裏用5美分換回600美元,並從此踏上了互聯網的“不歸之路”。時過境遷之後,用“十年一覺網絡夢”來形容他的心情,也許是最為恰當的。

不過,馬雲此次遠赴大洋彼岸卻不是來懷舊的,他要在這裏再次跟塞梅爾會麵。這一次,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閉門會議”,至於談話的具體內容,除了他們兩個人,隻有上帝知道。日後,馬雲這樣說道:“我會在十年之後把談話的內容公布於天下。”盡管過程無人可知,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沒有達成任何有標誌性的合作協議。

馬雲與塞梅爾的談判沒有結果,卻讓另一個人感覺很鬱悶,這個人就是楊致遠。其實,早在幾個月前那次沙灘會晤之後,楊致遠就有意與馬雲合作。作為美國數一數二的網絡航母,雅虎進入中國後,卻是一直水土不服,表現得不盡如人意。從1999年到2005年這七年間,雅虎嚐試了很多辦法,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起色。而此時的淘寶剛剛擊敗eBay易趣,阿裏巴巴所表現出的強勁發展勢頭讓楊致遠看到了希望,為了雅虎的發展,他決定將資產盤給阿裏巴巴,保留雅虎品牌的同時,放手讓阿裏巴巴全麵掌握經營。

可是,董事會“議而不決”效率很低,而他一個人又做不了主。於是,鬱悶的楊致遠獨自開車來到了舊金山,同在這裏停留的馬雲喝悶酒、聊天。

那天晚上,他們幾乎沒有聊工作上的事情,就是在敘舊、“瞎聊”。直到半夜12點,楊致遠始終一言不發。馬雲後來曾這樣回憶:“那時候我心裏麵很感動,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起了作用,如果我不接,其他人都有可能接不下來,雅虎中國可能就要麵臨崩盤了,這將對雅虎全球的品牌造成很大負麵影響,而這是一直視雅虎為偶像的我所不願看到的,我想挑戰一下,看能不能做。”

事物的發展,往往會出乎人們的預料,正當阿裏巴巴與雅虎管理層的合作遲遲未有實質性進展時,半路卻殺出了“程咬金”,讓事情突然有了轉機,這個“程咬金”就是大名鼎鼎的C2C巨頭--eBay。

當時的eBay,正急於在中國尋找一個合作夥伴,以求擺脫其在中國經營的困境,而它的出價也遠遠高於雅虎的報價。甚至有媒體透露,作為阿裏巴巴最大股東的孫正義,也是希望阿裏巴巴能與eBay合作。

無論如何,這些傳聞,已經讓雅虎公司感到了一定的壓力,形勢所迫也讓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精打細算”。於是,在經過董事會的簡短磋商以後,很快便同意在新的條件上達成交易。

“阿雅聯姻”塵埃落定

2005年8月11日,中國傳統的七夕情人節,北京,中國大飯店十號會議廳。一家專業會議公司的幾個職員正在調整機器、布置會場,準備即將到來的會議。

主席台上依次排放著阿裏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馬雲、雅虎公司全球COO(首席運營官)羅森格,以及兩家公司其他一些出席發布會的高管人員的座位牌。而主席台的背後,是一塊巨大的蒙著紅布的展板,透過紅布,可以隱約地看出“阿裏巴巴與雅虎公司全麵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的字樣。

主席台上懸掛了一幅巨大的紅布,旁邊的大屏幕上全屏顯示著一張照片:阿裏巴巴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雲和雅虎創始人、“酋長”楊致遠,並肩坐在長城的階梯上,笑容可掬。這是一張7年前的照片,照片上的兩個人正是本次大事件的兩個主人公。

下午兩點十五分,馬雲和羅森格從會場外麵的休息室裏冒了出來,隨即被攝影記者們團團圍住。馬雲排開記者,與羅森格談笑著往前走,但麵前還是有三四個記者一邊倒退一邊拍照,一直到他們進入會場。

下午兩點半,主席台後方那塊紅色的幕布終於拉下,“阿裏巴巴與雅虎公司全麵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10億美元打造互聯網搜索”等幾行大字赫然顯示。

馬雲宣布:“阿裏巴巴全麵收購雅虎中國的所有資產,同時雅虎給阿裏巴巴公司投入十億美元的現金,成為阿裏巴巴重要的戰略投資者之一……”

接著,馬雲開始介紹大屏幕上那幅照片:“阿裏巴巴與雅虎的合作,可以說戀愛從7年前就開始了,這張照片是7年前楊致遠訪問中國時我們在長城上留下的合影。從那時起,我們的相互欣賞就開始了,而現在,這場戀愛終於有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