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賭博:上市(1 / 3)

上市似乎很輕鬆

2007年7月28日下午,杭州黃龍體育館,人聲鼎沸。

阿裏巴巴集團2007年年會正在這裏舉行。參加年會的,是阿裏巴巴集團的6000多名員工,包括普通員工、中層領導和高管。

在麥克風麵前,激動的馬雲用力揮舞著大手,向在場的6000多名員工大聲宣布:“同誌們,咱們阿裏巴巴已正式啟動上市程序!”話音甫落,頓時全場一片沸騰,掌聲雷動……

兩天之後的7月30日,代表阿裏巴巴集團發言的“新聞官”王帥,用新聞發言人慣用的謹慎口氣告訴媒體:“我們的上市程序已經正式啟動,但是沒有具體時間。”

如此看來,阿裏巴巴的上市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實了。實際上,就在馬雲在年會上宣布上市消息的前一天,公司相關部門剛剛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

自1999年以來,隨著國內互聯網行業的“中國概念股”爭先恐後登陸納斯達克市場以來,媒體與阿裏巴巴的對話常常停留在這樣極其簡短、頗有外交語言風格的尷尬中--“阿裏巴巴是否上市?當然。阿裏巴巴何時上市?未知。”當新浪、搜狐、網易等第一批門戶老大們“名花有主”時,馬雲說:還沒到時候;當盛大、百度等網絡新貴們亦“修成正果”時,馬雲說:等幾年再說。

兩個月之後,10月4日,阿裏巴巴通過了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聆訊。

2007年10月18日,馬雲率隊抵達紐約,開始華爾街的路演之行。一同隨行的人,包括阿裏巴巴集團CFO蔡崇信,以及阿裏巴巴B2B公司總裁衛哲、CFO武衛等人。

路演,原本應該是一場曆時長達半年甚至一年、需要飛遍小半個地球、需要向數百位不同膚色不同口音但同樣不懷好意的機構投資人點頭哈腰的遊戲。然而,對馬雲而言,路演似乎成了一場愉快的度假。

期間,遠在紐約的馬雲通過視頻會議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時,這樣說道:“傳說中路演很辛苦,但最近一周我卻非常輕鬆。前幾天一直在睡覺,每天隻用10分鍾演講。在紐約我抽空看了一場電影,打了一場高爾夫球,還參觀了展覽館。”

路演期間,同投資者的溝通大部分由自己的團隊負責。回國以後,他仍對媒體表示:“對我來說,路演很輕鬆,見投資人那是團隊的事情。”

從8年前中國第一批互聯網公司登錄NASDAQ到現在,還從來沒有任何一位老板會以如此的狀態去詮釋自己的路演之經曆。

投資機構們紛紛加入到了認購阿裏巴巴股票的行列,路演尚未結束時,阿裏巴巴已與8個基礎投資者簽訂投資協議。

11月1日,國際網絡寡頭思科公司董事長兼CEO約翰錢伯斯,以及一些高管相繼踏上他們的北京之旅。當日,有消息靈通的媒體報道,“他們此行除例行拜訪政府高層外,還看好中國投資環境,擬大舉追加在華投資。”果不其然,到訪當日,錢伯斯就在北京公布了新一輪在華投資計劃,思科計劃未來三至五年內在中國投入160億美元。

下午,馬雲和錢伯斯站到了一起。錢伯斯宣布:將向阿裏巴巴公司投資1750萬美元。成為阿裏巴巴首次公開募股中的8個主要投資者之一。

一貫以“大嘴”著稱的馬雲此時卻無比謙虛:“思科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個謎,我搞不懂路由器,也搞不懂思科怎麼賺錢……在所有企業的收購、合並及文化整合過程中,思科是世界的一大奇跡,它收購和整合了那麼多企業,而且並不是所有公司之前都是一流的,但加入思科之後,他們都變成了一流……企業與企業之間是有距離的,企業家與企業家之間也是很有距離的。”

10月22日,就在馬雲在紐約忙於路演的時候,在國內,頗有影響的“胡潤IT富豪榜”正式發布。根據《2007胡潤IT富豪榜》,百度CEO李彥宏以180億元的身價,高居榜首,成為2007年度的“IT首富”;史玉柱、馬化騰分別以135億元、120億元的身價占據了榜眼和探花;馬雲則以50億身價的估值,位列第8.

而就在半個月之前(10月8日)發布的《2007胡潤強勢榜》上,馬雲則是互聯網行業唯一入選的企業家。作為“胡潤百富榜”的子榜之一,強調“開創性、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強勢榜,每年隻甄選出10位上榜民營企業家。當時,就有人評論,如上市成功,阿裏巴巴集團的整體估值有望成為中國最“值錢”的互聯網公司。

不斷創造神話的阿裏

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3日上午9時,阿裏巴巴B2B股票正式在香港公開發售。

盡管,此前的一天,港股剛剛遭遇大幅調整。然而,這絲毫未損當地投資者的熱情。那天,在香港中環麗嘉酒店舉辦的阿裏巴巴招股說明會上,雲集了香港各大財經媒體的記者以及證券業人士。據說,很多媒體都是直接開著轉播車,到酒店一樓嚴陣以待,準備待阿裏巴巴招股書一公布就立即發出消息。

在招股會上,身處美國的馬雲通過視頻接受記者采訪時,用他一貫善於造勢的口氣告訴媒體,在紐約,很多基金經理跟他說:“已經錯過了Google,不想再錯過阿裏巴巴了。”他甚至把這種效應擴大到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高度,“從國際配售熱烈的反應來看,資本市場非常認同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在招股會的現場,阿裏巴巴公司預備的數百份招股書,不到幾分鍾時間就被瓜分一空。

見到此景,正在現場的香港大福證券一位資深從業人士當場預言:“這個網絡股新貴必將在港大熱。”

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中午12時,香港招股結束,阿裏巴巴國際配售吸引了超過1500億美元資金認購,公開發售凍結資金約4530億港元,創下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凍結資金之最。

2007年11月6日,阿裏巴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首日開盤價30港元,收市報39.5港元,比發行價上漲192.59%,成交5.36億股,成交額174億元。就在這一天內,阿裏巴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紀錄:

上市當日,阿裏巴巴公司市值高達1996億港元,一舉突破200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概念股!

IPO(首次公開募股)之日,阿裏巴巴便以高達4500億的凍資額創下香港股市有史以來凍資最高紀錄,也是自Google以後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科技公司IPO!

從融資額來看,阿裏巴巴以融資17億美元成為僅次Google成為全球第二高互聯網融資,創造國內最大互聯網公司融資紀錄!

另外,從香港聯交所開盤鍾聲響起的那一刻起,那個曾以一夜之間誕生數以千計富豪而為業界所稱頌的“百度神話”,也在一夜之間被一個叫作“阿裏神話”的新名詞所取代。

據阿裏巴巴B2B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阿裏巴巴持股的4900名員工包括董事在內,共持有4.435億股,平均每名員工持股90.5萬股。即使以招股中間價11港元計算,每名員工平均可獲100萬港元;而如果以上市當日的收盤價39.5港元計算,有將近1000名員工將成為擁有超過200萬港元身價的“百萬富翁”。

這便是中國互聯網曆史上覆蓋麵最廣、數額最高的一次集體“造富”運動。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造富”運動竟沒有誕生一個顯赫的“首富”。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的高管相比,馬雲隻擁有阿裏巴巴上市公司不足5%的股份,遠低於丁磊、李彥宏、馬化騰、陳天橋等人。

在阿裏巴巴上市的“滿月酒會”上,阿裏巴巴獨立董事、蒙牛董事長牛根生說:“馬雲財散人聚的能力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裏巴巴薪酬委員會的主席,我發現馬雲大手筆分錢的能力,非常的強。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財散就能人聚。”

阿裏巴巴之所以能如此大批量地產出富豪,這與馬雲的“財散人聚”的理念有關。無數個場合,馬雲在談及個人股份時都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沒想過用控股的方式控製,也不想自己一個人去控製別人,這個公司需要把股權分散。這樣,其他股東和員工才更有信心和幹勁。”

的確,管理和控製一家公司是要靠智慧而不是股權,中國太多企業因為強調控股權與控製權,而最終陷入利益爭鬥,影響了公司發展。馬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對於精英人才,馬雲不惜血本地吸引其加盟。

僅加盟阿裏巴巴一年的衛哲,馬雲給了他1.06%的股份。阿裏巴巴一上市,衛哲就坐擁了14億港元財富,超過盛大總裁唐駿,成為中國身價最高的職業經理人。

歲月如歌,從1999年阿裏巴巴在杭州成立,到2007年阿裏巴巴在香港上市,整整曆經“八年抗戰”。8年來,馬雲一直稱自己是“丐幫幫主”。當阿裏巴巴還沒有上市時,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上市公司員工以百萬元論身家時,阿裏巴巴的員工隻有羨慕的份兒。那時,阿裏巴巴的客戶也都是中小企業,在百度上買搜索服務都覺得貴,更別說傳統的打廣告了。從那時起,馬雲就說:“阿裏巴巴是窮人為窮人服務。”的確,作為“中小企業的救贖者”,阿裏巴巴自己那時也是個“窮孩子”。

在“百度神話”後,阿裏巴巴以一個更加龐大的“批量富翁製造計劃”,向世人證明:背靠中國這個“世界工廠”而成長、壯大阿裏巴巴,更是批量製造百萬富翁的“中國工廠”。

冬天真的又要來了嗎?

2007年12月8日至9日,北京的中國大飯店,外麵北風呼嘯,而裏麵熱鬧非凡。

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07(第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隆重召開。馬雲應邀出席了那次年會,並講了這樣一段話:

“繁榮,就像一個生態係統,如果企業是一個人,那麼環境是一個春夏秋冬。我把繁榮稱為夏天,夏天要少運動,多思考、多靜養。繁榮延續那麼長,意味著冬天很快就來了。所以,我特別擔心現在的繁榮。但無論冬天還是夏天,都需要冷靜。在繁榮時期或者說是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準備冬天的來臨。”

也是在那次年會上,馬雲第一次向外界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阿裏巴巴的上市融資,是提前為了“過冬”而做準備。他說:“互聯網發展了12年,我進入了8年,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繁榮和泡沫,起來又掉下去。2000年,互聯網突然轉向,大家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就進入冬天了。而且這個冬天非常長。當去年Web2.0、Web3.0說不清的概念越來越多時,我覺得事情不對,所以,為了過冬,我要準備上市了。”

按照馬雲的邏輯推論,阿裏巴巴超過15億美元的上市融資,完全是為了提前準備“過冬的棉襖”。

2008年7月23日,馬雲向全體員工發布了題為《冬天的使命》的內部郵件,號召全體阿裏人“準備過冬”。馬雲在郵件中寫道:“大家也許還記得,在2月的員工大會上我說過:冬天要來了,我們要準備‘過冬’!當時很多人不以為然!其實我們的股票在上市後被炒到近發行價3倍的時候,在一片喝彩的掌聲中,背後的烏雲和雷聲已越來越近。因為任何來得迅猛的激情和狂熱,退下去的速度也會同樣驚人!我不希望看到大家對股價有缺乏理性的思考。”“我們對全球經濟的基本判斷是,經濟將會出現較大的問題,未來幾年經濟有可能進入非常的困難時期。我的看法是,整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接下來的‘冬天’會比大家想象得更長!更寒冷!更複雜!我們準備‘過冬’吧!”

然而,當時人們都還沉浸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即將開幕的氛圍之中,對奧運會的關注與信心使得人們很少去關注國際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馬雲的“過冬論”也被很多人看作是無稽之談。

2008年9月底,當美國“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突如其來時,當有關金融危機的媒體報道鋪天蓋地地播放、刊發時,當身處國內的人們在觀望、慶幸,並隨之開始陷入集體恐慌時,馬雲的第一個動作是飛奔全國各地,為手足無措並麵臨減產、轉型甚至關停的中小企業支招,並表示阿裏巴巴集團將全力以赴幫助所有上網的企業開拓市場、節約成本、渡過難關。2008年10月,馬雲啟動了阿裏巴巴幫助中小企業“過冬”生存發展的特別行動計劃。

借這一計劃,阿裏巴巴將集結B2B、淘寶、支付寶、雅虎口碑、阿裏軟件等所有有關資源,盡全力幫助中小企業渡過“因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生存難關”。同時,阿裏巴巴公司(B2B)首席執行官衛哲出任“阿裏巴巴中小企業發展計劃執行小組”組長。這是阿裏巴巴集團曆史上,最大規模協同作戰的行動。據介紹,該特別行動實施中可調動各子公司政策、人員、資金、產品等多項資源,充分保證計劃全麵實施。

這一計劃中有不少可圈可點、有實在內容的項目。2008年10月21日,阿裏巴巴對外宣布,投入3000萬美元啟動空前規模的全球推廣,在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等二十餘個國家大量增加廣告投放和媒體曝光,同時對目標人群進行針對性的覆蓋,如與各個商會組織接洽、展開深入合作等,助力中小企業全力拓展海外市場。

2008年11月3日,阿裏巴巴宣布,正式推出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新一代出口產品--“出口通”。“出口通”是阿裏巴巴啟動“150億援冬計劃”的又一個重要戰略步驟,它基於阿裏巴巴國際站貿易平台,向海外買家展示、推廣供應商的企業和產品,進而獲得貿易商機和訂單。

盡管經濟大環境麵臨空前困難,公司仍然作了2009年加薪和2008年豐厚的年終獎計劃。2009年1月20日,馬雲在給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中寫道:“絕大部分員工將會獲得加薪和不錯的年終獎金。勤奮工作並取得出色成績的阿裏人值得褒獎。”

這封郵件的結束語則是:“去花錢!去消費!”

不可避免的“雅巴之爭”

2005年8月11日,阿裏巴巴和雅虎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阿裏巴巴獲得雅虎10億美元投資,同時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以及雅虎品牌在中國無限期使用權。而雅虎在阿裏巴巴得到約40%的股份、35%的投票權,成為阿裏巴巴名副其實的最大股東。

根據這個戰略合作協議,從2010年10月起,馬雲將不再擁有“不被辭去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的保證,另外,雅虎將有權從10月起在阿裏巴巴集團增加1名董事。而此前,馬雲和他的團隊占了董事會4席中的2席,其他2席分別歸日本軟件銀行集團和雅虎所有。

除了董事席位增加外,根據協議約定,2010年10月起,雅虎的投票權將從當時條款約定的35%增至39%;而馬雲等管理層的投票權將從35.7%降至31.7%,軟件銀行集團保持29.3%的投票權。這就意味著,阿裏巴巴管理股東在投票權上將由超過雅虎0.7個百分點,轉變為低於雅虎7.3個百分點。

2009年1月,美國雅虎董事會宣布,任命美國軟件公司Autodesk執行董事長卡羅爾巴茨擔任雅虎CEO,同時成為雅虎董事會成員。楊致遠則辭去雅虎CEO一職,但仍留任雅虎董事會成員。而楊致遠的離職則為“雅巴之爭”埋下伏筆。

2009年年初,馬雲去美國拜訪巴茨時,巴茨當著阿裏巴巴管理層的麵,指責馬雲沒有把雅虎中國做好。不過巴茨刺激阿裏巴巴的用意,正在於她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在2009年第三季度財報發布當天,巴茨表示,雅虎持有的阿裏巴巴的股權和雅虎日本股權總值約100億美元,這證明了創始人楊致遠的“遠見卓識”。她說,截至目前,沒有一家海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表現能與雅虎相媲美。到2010年10月,雅虎所持有的阿裏巴巴資產估值至少已達70億美元,比5年前的10億美元投資翻了數倍。

巴茨還說自己對馬雲、阿裏巴巴團隊及其取得的成就懷有“崇高的敬意”,“今天和以後”都不會對阿裏巴巴的投資發表任何評論。不過,她隨之對外暗示,可能會往董事會塞進一人,並不排除卸去馬雲的職務。言論傳出,立刻引發阿裏巴巴控製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