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還有其他很多內容,但沒有一項內容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其中一項關鍵業務有人主張集中大量“優勢兵力”快速“拿下”,有反對的聲音說那是“殺雞用牛刀”,馬雲在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後說:“需要的時候,我們不但可以用牛刀殺雞,還可以把導彈當鞭炮放!”
會議開得很辛苦,馬雲顯得很累。6月12日會議一結束,馬雲就在助理的陪同下動身去了重慶縉雲山。
一到山上,馬雲的心情立馬就放鬆了。他沿著竹林中的小路散步,空氣清新中帶著香甜,紫色的小花一路都是,路上幾乎沒人,蟋蟀的叫聲在路邊石縫裏此起彼伏。
馬雲對蟋蟀也很有研究,聽著聲音就知道蟋蟀的類型和大小。於是,他和助理就沿著山路抓蟋蟀,經過相當“艱苦”的努力,他們捉到了兩隻,裝在了一節竹子裏。馬雲還有聲有色地跟助理講起小時候“鬥蟋蟀”的故事。
之後馬雲在山上“禁語”三天。“禁語”也叫“止語”,佛教中也有,其實就是幫助平時繁忙的人靜下心來,而後清楚地思考一些問題。
馬雲每天起床後沿著院子散步,看看院牆上《道德經》中的句子,然後靜靜沉思。馬雲每天還寫毛筆字,剛到第一天他相對“心浮氣躁”,字寫得又大又不均勻,最後一天寫的蠅頭小楷,雖然字不怎麼樣,但很均勻,看得出心已靜很多。
經過三天禁語、冥想、調理,馬雲之前疲憊的麵容又恢複了光彩。
馬雲自己也覺得“冥想”有收獲,但臨走前還是直言不諱地對道長說:“山上潮濕,連棉被我都覺得是濕的,就沒想過在房間裏加個除濕器?還有,‘太乙殿’這麼破破爛爛,這些都有悖於老子‘借假修真’的思想哦,哈哈!”
多元化的愛好
馬雲愛狗是出了名的,尤其喜歡德國牧羊犬(德國黑背),在他的影響下,很多企業家也開始養狗了。2011年初,馬雲家血統純正的母狗生了一窩小狗,很快就被預訂完了,馬雲自己隻留了一隻。
很多人都知道史玉柱有一隻跟某總統同名的德國牧羊犬,其背後還有一番故事。
2011年3月初,史玉柱帶著他的團隊浩浩蕩蕩來到馬雲家迎接之前預訂的德國牧羊犬。為迎接新主人,狗狗前一天去寵物店做了一次美容,洗澡時不小心摔斷了腿,見到新主人時腿上還綁著紗布。
史玉柱在馬雲家吃中飯時表現出些許遺憾,馬雲經過巨大的糾結後決定,把給自己留的那隻最喜歡的德國牧羊犬換給史玉柱,史玉柱自然喜出望外。
吃完飯,馬雲帶史玉柱團隊去參觀還在建設中的淘寶城。馬雲問起工程質量時,有工作人員介紹說某建築可防九級地震,馬雲聽後開玩笑地說:“真的?如果能防九級地震,那我進來後天天盼地震。”
結果沒到一星期,九級地震真的來了,隻是不在杭州,而在日本福島。
再說那隻摔斷腿的狗狗,摔得還真不輕,雖然得到正規治療,但還是留下了一點後遺症,後來送給了永福禪寺的月真和尚,馬雲每次去寺裏喝茶都會去看它。
人的命運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巨大的變化,狗也如此。那隻跟總統同名的狗現在每天吃香的喝辣的,毛發也被美女們梳理得整齊光亮;而永福寺的那隻每天吃素,明顯不如“總統”壯實,現在叫聲也略顯慈悲,阿彌陀佛!隻要它開心就好。
馬雲常到北京出差,辦完事如果有兩小時以上空閑時光,去看狗是首選之一。2012年底有一位企業家朋友幫馬雲從德國搞來一隻13個月大的冠軍狗,把馬雲高興得眉飛色舞。現在去馬雲家,在見到所有人之前你都會先見到它。
馬雲對太極的迷戀很深,他不但打太極鍛煉身體,還在舞台上表演過太極功夫。現在,打太極成了馬雲的主要健身方式,他經常是邊走路手上還邊做著動作,而且太極中的思想也讓馬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比如說“中庸”。“中庸”一詞有各種解釋,馬雲認為“中”是動詞,“打中”;“庸”是“恰如其分的一點”,“中庸”就是“打在恰到好處的那一點上”。馬雲認為太極拳是以拳術來表達太極思想,每一招都既可攻又可守。任何招都有解,也就是說“沒有絕望的境地,隻有對境地絕望的人”。
馬雲不僅自己喜歡太極,而且還致力於太極文化的推廣。2013年5月10日,馬雲與李連傑一起為太極館開幕。在兩年前,馬雲就和李連傑一起成立了“太極禪國際發展公司”。
馬雲一直很喜歡魔術,在2008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就餐時馬雲現場給外國代表們露過一手。他特別喜歡劉謙,說:“我好幾次看他的近景魔術,一點破綻都看不出,我懷疑他就是有特異功能。”有人想幫馬雲解密劉謙的魔術,每次都被馬雲製止:“別,我就當他是真的。”
2012年春節前,劉謙又邀請馬雲去澳門看他的演出,馬雲帶了一大幫朋友前往。節目非常精彩,演出結束後劉謙邀請馬雲去後台,劉謙的母親也在,她和劉謙的工作人員都是馬雲的粉絲,於是大家互換“偶像”合影。
馬雲喜歡魔術是“間歇性”的,有些日子會從早到晚手裏一直拿著一副撲克牌,2013年亞布力會議期間就是這樣。從出發乘坐的飛機上開始,一直給其他企業家朋友變魔術,他喜歡看到別人目瞪口呆的樣子。即使有些魔術被其他人識破了,馬雲也不氣餒,他會琢磨著怎樣改進,樂此不疲。到現在為止,馬雲變得最好的、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魔術”就是阿裏巴巴和淘寶,十幾年前大家都認為互聯網能做的就是電子媒體,而馬雲堅持認為最值得做的是電子商務。這絕不是最後一個“魔術”,接下來還會有更新的。
馬雲最放鬆也最開心的事是看望員工,隻是由於工作越來越忙,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奢侈。
有一回他在電梯裏碰見支付寶的兩位女員工,女員工說:“馬總,您很久沒去我們支付寶大樓了,我們現在有了放映室,還有發泄室。”
馬雲開玩笑地說:“啊?還有發泄室?那我得去突擊檢查,看看發泄室裏是不是放著我的頭像--放彭蕾的可以。”(彭蕾當時還是支付寶的CEO)
馬雲出差到外地,隻要當地有阿裏巴巴的基地,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看望大家。2012年9月到廣州,馬雲在百忙之中還叫來好幾桌在周邊基地的老員工一起吃晚飯,老員工們個個開心得像過年一樣。
在杭州也一樣,有機會馬雲就會去不同部門轉轉,跟大家合影,給大家簽名。如果看到有人打乒乓球他也會去打兩下,一邊打一邊說:“我打得一般,但我有一個朋友你們一定打不過,他叫劉國梁。”同事們一陣歡笑。
他的思想有時很哲學
馬雲的工作包裏總是放著幾本書,別的書換得很快,而其中一本書一直沒換過,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經》。薄是因為沒有注解,馬雲不希望看到別人對《道德經》的理解而影響自己的感悟。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開幕式點火儀式時,其中一根“冰柱”沒有升起。在全球一片罵聲中,組委會修改了閉幕式的內容,讓小醜上台“修好”了“冰柱”,結果全世界都原諒了勇於承認錯誤的加拿大人。馬雲在家看了閉幕式後突然說:“我明白老子說的‘大盈若缺’了,如果開幕式上沒有發生意外,表麵上看很完美,而結果誰也記不住這次點火。”馬雲接著說:“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足球比賽的每一個經典進球都需要有對方守門員的失誤作‘陪襯’,大家都完美就沒有完美了。”
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這跟“郭象注莊子”有些相似了。還有一次馬雲說:“2000多年對一個人來說太久了,但對一個物種來說卻是一刹那。2000年來知識大爆炸,但智慧還是那些智慧,古聖人完全能夠解讀今天的人心。”
馬雲不僅是哲學“愛好者”,更是哲學思想的“實踐者”。比如馬雲對“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的實踐。
當年公司B2B做得不錯,但為了預防eBay從C2C全麵進入B2B,馬雲創建了淘寶網,結果很快把eBay擠出了中國。接著為預防PayPal掌握淘寶的支付,馬雲又創立了支付室,而支付寶走向世界已是遲早的事。
馬雲一直強調:“淘寶要不斷創新,支付寶更要創新,千萬不要把支付寶做成銀行的模式。”
有一回有人私底下問馬雲:“銀行建立和發展已經這麼多年了,該創新的銀行早都創新了,我們真的還能再創新嗎?”
馬雲沒有正麵回答他,說了句:“音符隻有7個,而音樂家有千千萬,你懷疑過他們還能寫出新歌嗎?”
從哲學理論的角度,創新是無止境的,隻是難易的區別罷了。
還有一次助理問馬雲:“您常說‘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這句話我不是太理解。”
“你真的不理解嗎?”馬雲說,“假如有一天淘寶網的總裁和副總裁及所有高管同時離職,你也沒有機會做淘寶的CEO,‘運氣’不會降到你頭上,因為你不懂淘寶網。哈哈!還有,你聽過馬克吐溫和貝爾的故事嗎?”
當年馬克吐溫熱衷投資科學發明,可每次都投資失敗,他灰心了。當再有一個年輕人背著一個奇怪的機器希望他投資500美金時,他拒絕了,為了不傷害這位年輕人,馬克吐溫最後說:“祝你成功,貝爾!”這個貝爾,就是電話的發明人。
從表麵上看是馬克吐溫“運氣”不好,而實質上是馬克吐溫不具備判斷科技創新的“實力”。
馬雲一直認為阿裏巴巴不是一個企業,而是一件藝術品。在杭州看了吳冠中的畫展後,馬雲說:“我現在認為,畫家玩的是定格在紙上的藝術,導演的藝術則固化在了膠片裏,而我們做的是‘行為’藝術。我們的變化多,但好處是我們能改而他們改不了。哈哈!”
阿裏文化中有很重要的一條是“擁抱變化”,不但要“擁抱”外界的“變化”,還要“擁抱”領導改變主意的“變化”。馬雲是一個有錯必糾的人,他常說:“我又不是神仙,發現錯了再改嘛。”
有一回,一位副總裁對馬雲說:“馬總,你今天跟我說的和上個月說的不一樣。”
“按照今天說的做。”馬雲開玩笑地說,“你應該高興才是,因為你的老板我,比上個月懂得更多了!”知錯就改,因為馬雲清楚,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馬雲對招聘非常重視,還創新設立了“聞味官”。招聘人的部門領導和領導的領導都通過了,“聞味官”也可一票否決。“聞味官”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他們的作用就是判斷被招聘的人是不是有相同價值觀的“同道中人”。
“嗅覺”最靈敏的當然是馬雲自己。2009年初,馬雲去B2B上海分公司,從大辦公室走過時,這裏的員工見到馬雲跟其他地方的員工一樣熱情、驚喜。可馬雲卻走進主管的辦公室,關了門對主管說:“你們這裏有問題,你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了?”
主管非常驚訝:“今天早上是出了點事。馬雲您怎麼知道?”
“我覺得員工的熱情背後有一絲不安的情緒。”馬雲說。
在很多公開場合馬雲都說過:“競爭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讓對手去生氣,對手生氣的時候就是你快要勝利的時候。”其實,這句話就是馬雲對《道德經》中“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的感悟。
馬雲活學活用的例子還有很多。
馬雲認為,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把其中的“敵人”改成“自己”同樣好用--“在戰略上藐視自己,在戰術上重視自己”。這就是為什麼馬雲常說“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我們要一起去完成一件不平凡的事”的原因。
記得有一次,公司有一位非常有能力但有一點“個人英雄主義”的領導向馬雲彙報完工作,馬雲說:“工作做得不錯,但是我剛才聽到的都是‘我’,我希望今後聽到的是‘我們’和‘我們團隊’,而且要發自內心的。”
馬雲常說的還有一句話:“工作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意義是你賦予它的。”這句話其實積澱了馬雲很深的哲學思考。
情係汶川,愛的奉獻
2008年5月12日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天,那天馬雲在莫斯科參加ABAC會議。上午10:30過後(莫斯科和北京有四小時時差),會議中的馬雲不斷收到國內朋友發來的信息:北京地震了,上海地震了,杭州地震了……後來李連傑來電確認地震中心是四川。
馬雲打斷了會議,說:“各位代表,對不起,我打斷一下,我的祖國半小時前地震了,很大的地震……”
秘魯的輪值主席說:“聽到這一消息我很難過……待情況明確後,我們看能做些什麼。”這也許是“512大地震”發生後在國際性會議上最早被提及。
馬雲當天決定以個人名義先捐款100萬元。
之後的幾天,馬雲跟國內保持著高密度的聯係,時刻關注著救災工作的進展。當聽說災區急缺帳篷時,馬雲馬上打電話給阿裏巴巴公司的社會責任部:“一天之內把能買到的帳篷全部買下,不計成本,想盡一切辦法火速送往災區。”
馬雲比原計劃提前回國,一夜沒睡,早上8點發著高燒召集集團高管開會,布置工作。
可也就在此時,有媒體別有用心、斷章取義地搬出早幾年馬雲說的“在聚光燈下捐一元錢”的話,大肆歪曲事實,說馬雲號召每人隻捐一塊錢。其實當年馬雲的意思是:捐贈慈善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美德,不論數量多少。不要因為公開了有錢人捐的大數目而影響百姓參與慈善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