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迂回說服會增加預期效果
迂回的說服方法,就是通過曲折隱晦的語言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意見暗示給對方,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表達方式既可以達到批評的目的,又可以避免難堪的場麵,所以常被用作說服的有效手段。
19世紀時,意大利有個著名的作曲家叫羅西尼。一天,一個作曲家帶著一份七拚八湊的樂曲手稿向他請教。在演奏過程中,羅西尼不停地脫帽。作曲家問羅西尼:“這屋裏太熱了嗎?”
羅西尼回答道:“不,我有見到熟人就脫帽的習慣;在閣下的曲子裏,我碰到那麼多熟人,隻好不停地脫帽。”
羅西尼巧妙地用“那麼多熟人”來暗示曲子缺乏新意,抄襲太多,既含蓄又明確地向對方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並且既不傷情麵,又達到闡明意思的目的。
戰國時,公輸般替楚國製造雲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後,就由齊國徒步到楚國郢都,希望勸說公輸般不要為楚國製造雲梯。
兩人見麵後,公輸般問:“先生有何指教?”
墨子故意說:“現在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您的力量殺了他。事成之後,我送您一千兩黃金。”
公輸般很不高興,斷然拒絕:“我是講仁義的人,所以不能隨便殺人。”
墨子見公輸般滿口仁義,正中下懷。於是他立即借題發揮,慷慨激昂地說:“請允許我向您進言!我在北方聽說您製造雲梯,想攻打宋國,可宋國有什麼罪呢?楚國本來就是地廣人稀,卻拚命在戰爭中葬送自己本就不足的人民。這隻不過是為了爭奪自己早已擁有的很多土地,這樣不能算是聰明。宋國沒有罪,而您卻要攻打它,這不能算仁愛。懂得這個道理,卻不身體力行,不能以理抗爭,這不能算是忠臣。如果抗爭達不到目的,這也不能算堅強。殺一個人認為不義,卻殺多數人,這不能算知道類推事理。”
公輸般被墨子說得無言以對,隻好承認自己為楚國製造雲梯攻打宋國的錯誤。
在此,墨子先請求公輸般幫助他殺人的話來“聲東”,誘使公輸般亮出“我是仁義的,不能隨便殺人”的觀點,並為墨子的“擊西”提供了大前提。因此,墨子立即抓住時機,雄辯分析,連連責難,使公輸般欲辯無辭,除認錯之外,別無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