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曆史上以往曾出現過兩次研究思考方法的高潮。第一次是在公元前4世紀前後,以古希臘學者亞裏士多德為代表對邏輯演繹思考方法的研究,從而促成分門別類地建立了一係列研究自然與社會的科學理論。第二次是在公元17世紀,以英國哲學家培根為代表對邏輯歸納思考方法的研究,隨之便推動了近代一係列實驗科學的大發展。適應當代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需要,近幾十年來,又第三次掀起了以研究非邏輯思考方法為標誌的新高潮。
隨著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的不斷擴大,對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以及認識能力的日益提高,思考方法不斷地得到豐富、完善和更新。每當科學研究或其他方麵的創造性活動麵臨重大突破時,必然要求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思考方法。新的思考方法的出現,又必然會推動科學研究和其他方麵創造性活動的進一步發展。人類的認識能力和思考方法正是在這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係中共同向前發展。正如俄國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所說:“科學隨方法學上獲得的成就而不斷躍進,方法學上每前進一步,我們便仿佛上升了一個階梯,於是我們便展開更廣闊的眼界,看見從未見過的事物。”各門科學和各方麵重大創造性活動中所使用的帶一般性的實踐方法,都有可能提煉、上升為一種思考方法。新的科學和新的實踐。方法層出不窮,新的思考方法也必然會隨之不斷出現。
二、思考方法的特點
同實踐方法相比較,思考方法具有以下特點。
(一)思考方法的適用範圍廣泛
思考方法不像實踐方法那樣隻適用於某個特定的領域。一般來說,思考方法總是適用於許多不同的領域。
實踐方法是多層次的。低層次的實踐方法,隻適用於一個狹小的領域。例如毛線編織法隻適用於編織毛衣,牙膏製造法隻適用於製造牙膏。較高層次的實踐方法則有較廣的適用範圍,如有的化學實驗方法也適用於物理研究領域,有的物理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領域中也適用。
思考方法也是多層次的。哲學上講的思考方法是最高層次的思考方法,比如辯證思考方法,它有著極其廣泛的適用範圍。創新思考方法也是高層次的思考方法,它對各個領域都適用。即使是低層次的思考方法,也總是要比一般的實踐方法適用的範圍更廣。
(二)思考方法具有抽象性
既然思考方法適用於思考許多不同領域的事物,它就必須是抽象的。一種方法,隻有僅僅適用於某個狹小的範圍,它才可能具體。比如編織某種樣式的毛衣,它的編織方法可以很具體地告訴你,第一步該怎樣織,第二步該怎樣織……但它隻適用於編織某一種式樣的毛衣。可以這樣說:思考方法適用範圍的大小,同它的抽象程度成正比,適用的範圍越廣,就越抽象。思考方法的抽象性,既同它的適用範圍有必然聯係,也同它所肩負的任務相關聯。一種實踐方法,必須為人們提出一套十分具體的可供操作的行動程序和步驟;而一種思考方法,一般隻需為思考活動指明一條路線、途徑,或提出一條指導原則,便能起到它應起的作用。
(三)思考方法本身一般都不複雜
思考方法的這一特點,又同它的以上兩個特點相聯係。既然思考方法適用於思考不同領域的許多事物,必然高度抽象,它就不可能很複雜。同時,它無需規定思考過程的一個個具體步驟,可以隻提出指導原則,它也就沒有必要很複雜。所以,同必須提供具體行動程序和步驟的實踐方法相比較,思考方法表述起來一般都比較簡單。至於它的實際運用則是複雜多變的。
(四)思考方法往往是在思考者自身並不覺察的情況下起作用
思考問題總是要運用一定的思考方法,但思考者本人卻不一定會覺察到。在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時,一般都隻會去注意思考的內容,而不會去考慮需要運用什麼思考方法。在思考活動的進行過程中,一般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運用什麼思考方法。當一個思考過程結束後,無論是獲得了成功還是遭到了挫折,也大都隻會從思考的內容方麵去總結經驗教訓,很少有人會從思考方法的角度去評價優劣得失。從人類的科技發展史來看,隻有極少數傑出的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科研活動中能自覺地運用思考方法。
三、思考方法的作用
(一)思考方法提供思考的路線、途徑
人們的思考活動總是有一定目的的,總是為了要解決一定的問題。它不同於可以任其自由馳騁的“暇想”、“幻想”,它必須對準目標,按照一定的路線、途徑進行。也就是說,思考問題要有思路。思考方法之所以能為思考活動提供思路,因為它是人們千百萬次思維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人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對於思考方法在思考活動中所起的提供思路的作用,可以將它比喻為登高的梯,過河的橋,指引航船前進的航標。
(二)思考方法提供搜集信息的角度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