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這樣滅蝗·賑災銀子難籌(1 / 1)

你們現在的官員講政績,我們那時候也講政績,隻不過不像現在這麼看重GDP。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當然是最好的政績——一般地方是很難做到的,差一點呢,就是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保證地方安定,也就是所謂的“維穩”。

為了救災的事,新年剛過,我就特地上了一趟省城。申啟賢巡撫問起關北的情形,我的回答是八個字:“民生凋敝,道有流亡。”

我請示申巡撫,能不能撥點銀子救濟一下嗷嗷待哺的百姓,可他的意思卻是讓我鼓勵朔平府的富人捐款救災。

“申巡撫啊申巡撫,您知不知道,雁門關以北根本就沒有富民,您讓我向誰去募捐呢?”我好說歹說磨破嘴皮,申巡撫才答應從藩庫裏撥出五百兩銀子,交給州縣辦理救災。區區五百兩,簡直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我又請藩台慶林稍微增加一些援助,他卻說:“太原眼下也需要救濟,眼皮底下的事情我不能不管,至於遠處的我就顧不了啦。”

這像一個堂堂藩台說的話嗎?

我請示借糧與平價售糧一起進行,在這青黃不接之時,隻有這樣老百姓才能勉強活命。幸好我的手下將省裏的書吏照顧得不錯,巡撫批準了這個辦法。我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帶頭捐出養廉銀三百兩作為縉紳耆老的表率,可惜還是沒有人響應。

災情很嚴重,路上到處可見餓死的人,地保並不報官檢驗,往往就是拿一張草席蓋上了事。風薰日蒸,惡臭陣陣,百姓因此感染瘟疫等疾病的亦不少。我拿出錢來,命令縣裏派人掩埋屍體,然後上報,府裏不定期派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