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處處有,太原特別多·政聲初起(2 / 3)

左雲縣的賈縣令在縣庫管理上,很是小心謹慎,地方上的錢糧任務也不多,所以沒有什麼流攤的案底。

平魯縣地方之窮,是朔平府下轄各縣之最。先前的縣令湯參虧空正雜款項合計二千九百八十多兩,請示分作十年流攤,一直到道光十九年期滿。楊縣令於去年四月從宋縣令手裏接任時,又增加了宋縣令修理縣衙房屋的銀子共六百零三兩的拖欠,楊縣令請示將修理衙門的拖欠和沒有流攤完的款項合起來,再作八年流攤。雁平道駁回了這個請示,要求仍按原來的年限流攤,不得延期。

代理右玉縣縣令的杜縣令代理期限尚未結束,隻剩前任劉縣令墊付道光十年以前民眾欠款一項,為數不少,需要核算。寧遠廳前任同知錫綸虧欠的數目,已經參劾處理;現任通判齊克裏諾布剛剛接任,應當還不致虧空。

至於說下屬的知州、縣令、同知乃至胥吏的品行如何,大致如下:朔州的許知州,很是老成,隻是在任日久,下屬和百姓對他的性格及行事風格,已經摸得一清二楚,失去了敬畏之心,以致有些工作推不動;左雲縣的賈縣令性情耿直,深受百姓愛戴;平魯縣的楊縣令,聽訟審案,思路非常清晰;右玉縣的杜縣令,是第一次代理一縣主官,工作還不是很熟悉;同知祥山不明事體,常犯糊塗;其餘佐雜人員,也還沒有被揭發舉報的情形。

寧遠廳的通判齊克裏諾布是個目不識丁的文盲,曾經在薩拉齊(今呼和浩特)任通判,聲名狼藉,被當時的地方主官昇寅將軍參劾撤職。因為昇寅將軍原來的參劾非常嚴重,並且將齊克裏諾布的綽號“齊摟兒”也一並寫入了奏章,齊克裏諾布一時難以複職,在省城閑居了三年。巡撫申啟賢家和齊克裏諾布家素有往來,申巡撫的夫人在京城裏也和齊克裏諾布家族中的一個子爵往來密切,所以申巡撫就代齊克裏諾布上奏平反,撤銷了原來的處罰,而另外補授寧遠通判。齊克裏諾布舊習不改而且性情凶暴,寧遠廳又屬於我的管轄範圍,和他共事,總是讓人心驚膽戰。

第二件事是要求上報調查寧遠廳糧庫穀物黴變情況的結果。

此前,我前往省城會同太原知府王有壬一起核算寧遠廳前任同知錫綸虧空的案子,除了已經查明參劾的以外,據現任通判齊克裏諾布稱,還有穀物三千多石已經發黴變質。我想,前任同知錫綸被參劾要求賠補的金額已經夠大的了,恐怕不宜再以此為由進行續參。既然如此,我就想,能不能從其它途徑籌集銀兩補上呢?我打算將該廳每年送給知府衙門的辦公費用二百五十兩拿出來,逐年購買糧食補上。這筆錢名義上是送給知府衙門的辦公費用,實際上是送給我個人的陋規。

什麼是陋規呢?清代官場的規矩是,下級必須定期孝敬上級,地方官必須定期孝敬京官。夏天得送降溫費,叫冰敬;冬天得送烤火費,叫炭敬;進門得送門敬;告辭得送別敬;“三節兩壽”送節敬。所有這些孝敬統稱為陋規。因為不合法,所以說它“陋”;雖然不合法,但是你必須送,這就是“規”。至於送多送少,各地行情不同,價碼也就不一。

這件事我已口頭向布政使請示過。後來,我路過代城,將這個想法告訴雁平道章荊帆。他對此深表讚成,也表示將寧遠廳每年送給他的二百五十兩陋規拿出來買糧填補。如果將這兩筆款子提到道署,用戶部規定的價格買糧補庫,五年就可補上這筆虧空。關外地廣人稀,糧食一向便宜,按部價就可買到補上。這樣不僅倉穀有了著落,也不必續參錫綸。

第三件任務是藩司(布政使)衙門和臬司(按察使)衙門聯合通知的,要求下屬各府縣設立窩鋪(保安隊),護送過往商旅,並製定緝捕盜賊的章程。